发布时间:2023-02-17 11:31 原文链接: 南方科技大学量子计算突破性进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在分布式量子计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提出并实现了超低损耗的量子芯片互联技术,将芯片间量子态传输的保真度提高到单芯片水平(99%),研究团队实现了5个量子芯片的互联,并展示了跨3个芯片的12比特最大纠缠态,奠定了大规模、可扩展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坚实基础。

2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于以《模块化超导量子处理器的低损耗互连》(Low-loss interconnects for modular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processors)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上。

近年来,超导量子计算发展迅速,可操作量子比特数目有望在未来几年扩展到数千个以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含噪中等规模量子器件(NISQ)的实际应用。然而,超导量子比特尺寸较大,且每个比特需要专用射频控制线路,因此随着比特数量的增加,在单芯片上集成更多比特变得越来越困难。分布式量子计算的方案,通过把多个量子芯片互联的方式构建大规模量子处理器,可望突破单芯片集成的困境,但目前芯片间的高性能互联是个技术瓶颈。

 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经过近2年的技术攻坚,实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研发了超低损耗且易于键合连接的超导同轴线,并在量子芯片上集成了阻抗转换器以降低量子芯片连接界面的损耗。通过这些技术创新,团队实现了超高性能的超导量子芯片互联,信道单光子品质因子达到8.1×105,较之前报道的结果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信道相干时间(~26.4us)达到单芯片上量子比特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团队实现跨芯片量子态传输的保真度达到99%,该项指标国际领先,为超导量子处理器的大规模扩展奠定了基础。

 利用该低损耗芯片互联技术,研究团队实现了5个量子芯片的互联,其中每个芯片上集成4个量子比特,构成一个20比特的分布式量子处理器。基于该分布式量子处理器,研究团队展示了跨芯片多比特纠缠态的制备,实现了跨芯片分布的4比特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GHZ) 纠缠态,其保真度达到92%,达到单芯片上制备同类多比特纠缠态的水平,这是分布式超导量子处理器第一次在量子纠缠态制备上达到单芯片的性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最终,通过更多的跨芯片量子态传输和单芯片上的逻辑门操作,研究团队实现了跨三个芯片的12比特的最大纠缠态,该GHZ态保真度达到55.8%。

 在该研究成果中,南科大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牛晶晶为论文第一作者,副研究员刘松和钟有鹏为通讯作者。南科大是论文第一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创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南方科技大学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3-00925-z

相关文章

突破5000倍,我国首次利用暗态自旋实现极弱磁场量子放大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团队首次利用暗态自旋实现极弱磁场的量子放大,磁场放大倍数突破5000倍,单次磁场测量精度达到0.1fT(1fT=10的负15次方特斯拉)水平......

中国量子计算人才比亿万富翁还少!郭光灿院士发声

“我老是想不通,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理工科好苗子上了名校后就不再搞物理研究了?”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在与《中国科学报》的“世界量子日”对话活动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郭光灿院士。......

中国量子计算人才比亿万富翁还少!郭光灿院士发声

“我老是想不通,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理工科好苗子上了名校后就不再搞物理研究了?”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在与《中国科学报》的“世界量子日”对话活动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郭光灿院士。......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在量子世界中探索奥秘

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看来,量子物理研究有趣而纯粹,他投身其中,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今年3月,杜灵杰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引发关注。勇探科研前沿、从无到有搭建实验设备、在研究......

我国科学家实现量子演化与其反向演化的相干叠加

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香港大学同行合作,在光学系统中构造了量子演化与其反向演化的相干叠加,并证实其在量子信道识别方面的优势,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

我国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近日,该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银杏一号”城域量子互联网研究平台取得的又一项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

我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4月18日,记者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量子实验室获悉,近日,该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银杏一号”城域......

科学家首次实现时空全维度操控的单光子艾里子弹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陈洁菲课题组在单光子操控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陈洁菲课题组在实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光子非经典光源在时空(2+1)维的艾里子弹。其相关研究成果以“Spatio......

我国首个“抗量子攻击护盾”成功装备应用

中新社合肥4月11日电(记者张俊)记者11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成功装备国内首个“抗量子攻击护盾”——PQC(PostQuantumCryptog......

二维量子磁体中观察到新奇“拓扑克尔效应”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访问博士后李肖音等,与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等单位合作,在二维新型量子磁体斯格明子元激发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