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4 23:39 原文链接: 南非新冠突变株免疫逃逸实锤,新冠疫苗还有用吗?

  上个月,英国出现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闻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但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种被命名为 501.V2 的变异新冠病毒在南非悄然出现,传播异常迅猛。

  随后,南非疫情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非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牛津大学医学教授、英国政府疫苗工作小组顾问贝尔曾表示,当前的疫苗对英国变异病毒有效,但对于南非变异病毒是否有效仍然存疑。

  近日,《natrue》杂志发文,已经证明501.V2新冠病毒能逃逸疫苗效果!

  501.V2 正在给全球疫情带来更严峻的挑战。

  传染力提高,新变体带来第二波疫情

  501.V2 的所有突变中,有 3 个发生在刺突蛋白 RBD 区域(受体结合域)的突变至关重要,分别是:N501Y,E484K 和 K417N。除此之外,501.V2 在刺突蛋白的 NTD 区域(N 端结构域)也存在 L18F、D80A、D215G 等突变。

  这些突变意味着什么?

  我们首先来看「老朋友」N501Y。

  N501Y 突变在英国变异株 B.1.1.7 中也有出现。《让 40 国对英禁航的变异新冠病毒,会对中国造成影响吗?》 ) 不过,现有研究已经证明,南非变异株 501.V2 与英国变异株 B.1.1.7 并不同源。

  N501 突变可以降低 RBD 关键残基的极性,从而提高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表面 ACE2 受体的亲和力。也就是从理论上讲,N501Y 突变可能导致病毒更具感染力,使得新毒株更容易传播。

13.png

图源:参考资料 1

  根据英国卫生部专家组的模型分析,以 N501Y 为主要突变的 B.1.1.7 传染力提高 71%(95% 置信区间:67%~75%),R 值(未明确是 R0 或 Rt)绝对增长 0.39~0.93,也就是一个感染者较之前会多传染给大约 0.4~0.9 个周围的人。

  而在南非,501Y.V2 最早于 2020 年 8 月在纳尔逊-曼德拉湾被发现,三个月后,它已然成为南非疫情中的主要流行毒株。

  2020 年 12 月 18 日,南非卫生部部长姆赫兹宣布南非进入第二波疫情,而迅速抢占优势地位的 501Y.V2 ,正是「导致第二波疫情的主要原因」。

  突变株出现免疫逃逸

  复习了 N501Y,我们再来看 E484K。

  同样发生在刺突蛋白的 RBD 区域,E484K 突变也有一定可能性改变病毒感染力。但 E484K 突变最备受关注的一点在于,它的出现可能会增加新冠病毒免疫逃逸的风险。

14.jpg

左图:不同突变对单克隆抗体或康复者血清的抵抗作用;右图:不同突变对单克隆抗体或康复者血清的中和作用(图源:参考文献 6)

  2020 年 12 月 28 日,意大利托斯卡纳生命科学基金会免疫学家 Rino Rappuoli 等在 bioRxiv 上发表论文。为了筛选出能逃避既往感染产生抗体的病毒突变,研究人员尝试在一位新冠肺炎康复者的高中和水平血清中培养新冠病毒。

  90 天内,培养的病毒出现了包括 E484K 在内的 3 个突变,同时不再对这名康复者的血清有反应。

  这也意味着,那些已经被新冠病毒感染过的人,康复后仍可能被有 E484K 突变的新毒株再次感染。

  1 月 19 日,南非针对 501Y.V2 召开线上学术会议。南非著名流行病学家 Salim Abdool Karim 在会上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结果:E484K 突变减弱了 9 份(共 11 份)康复者血清样本的抗体结合能力,而部分血清样本的中和能力甚至降低了 10 倍以上。也就是说,需要 10 倍以上的血清才能完全中和同样的病毒量。

15.png

图源:YouTube 视频截图

  另一份来自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发现,44 份康复者血清样本中,90% 以上出现了免疫反应减弱的情况,而其中的 21 份(48%)完全失去对 501.V2 的中和能力。只有 3 份来自重症康复者的血清样本仍保持了较强的中和能力,这是因为重症患者康复后,血清内中和抗体的浓度较高。

  但 Salim Abdool Karim 特别指出,目前的研究仅限于抗体结合,T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仍对防止再次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疫苗和抗体疗法可能被影响

  E484K 突变迅速吸引了全球科学家的关注。病毒变异出现免疫逃逸,现有的疫苗还有效吗?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免疫学专家 Michel C. Nussenzweig 收集了 20 名新冠疫苗志愿者的血清样本(其中 14 名接种了 Moderna 疫苗 mRNA-1273,6 名接种了辉瑞疫苗 BNT162b2),并制作了具有 K417N、E484K、N501Y 三个突变的假病毒。

  随后,研究人员使用血清样本对假病毒做中和,发现血清中和活性降低了 1 到 3 倍,而这意味着需要 1 到 3 倍的血清才能中和同样多的病毒。

  从志愿者体内分离的单克隆抗体,22/84(26%)的抗体结合至少减少了 5 倍;对 17 个强中和活性的抗体做中和,发现其中 9 个抗体对 E484K 的中和活性至少减少 10 倍, 5 个对 K417N 至少减少 10 倍,4 个对 N501Y 至少减少 10 倍。

16.png

图源:参考文献 7

  面对这样的情况,美国 Fred Hutch 研究所的病毒学家 Trevor Bedford 认为,未来需要密切监测病毒变异的趋势,并及时更新疫苗。

  而与辉瑞合作生产 mRNA 疫苗的 BioNTech 也表示,针对英国和南非出现的变异病毒,公司「有能力在 6 周内提供新的疫苗」。

  除了疫苗,抗体疗法的效果也可能会受到病毒突变的影响。

  一篇于 12 月 1 日发表在预印本 bioRixv 上的论文显示,研究人员尝试筛选出对于再生元双抗联合疗法(REGN10933+REGN10987)和礼来/君实联合开发的单抗疗法(LY-CoV016)不再敏感的突变株。

  结果显示,前者筛选出 1 个突变位点 E406W;后者筛选出 3 个突变位点,K417N、N460T、A475V。 而其中 K417N 正是 501.V2 中发现的关键突变位点之一。

  1 月 4 日一篇发表在 bioRixv 的研究显示,K417N 完全逃逸了 1 类中和抗体:CA1、LyCoV016、CC12.1。 E484K 完全逃逸了 2 类中和抗体(BD23、C119、P2B-2F6)。

17.png

图源:参考文献 9

  也就是说,同时拥有 E484K 和 K417N 两种突变的 501.V2 变体有可能完全逃逸这 3 类中和抗体。

  致谢:感谢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博士 @二手的科学家,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免疫学博士 @最后一次吃糖 ,北海道大学神经科学硕士、盛诺一家高级医学顾问 庄时利和 对本文做出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博士 @二手的科学家 审核意见:

  新冠疫苗虽然已经陆续在全球迅速推进接种,但战胜一场全球性的流行病,远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容易。如果说仅有一个关键位点 N501Y 突变的英国突变株是小试牛刀,具备三个关键位点突变的南非突变株便是更上层楼。而现有新冠疫苗对于南非突变株是否还仍旧高效成了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

  上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中,研究人员用 20 份接种了 mRNA 疫苗(mRNA-1273 或 BNT162b2)的志愿者血清对新冠假病毒突变株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血清对 E484K(单突变)、N501Y(单突变)和 K417 : E484K : N501Y(三突变)假病毒突变株中和活性分别下降了 1~3 倍、1.3~2.5(下图 B)倍和 1.1~3 倍。看到这个数据,也许大家对于现有疫苗的有效性丧失了很大信心。毕竟以上两个 mRNA 疫苗代表了目前保护效力最高的新冠疫苗品种。

  但是,真相可能还有转机。

  在 2021/01/07 的预印本网站上,辉瑞的团队同样用接种了 mRNA 疫苗 BNT162b2 的 20 份志愿者血清对 N501Y 单突变病毒分离株进行了真病毒的中和试验,结果显示,BNT162b2 疫苗所诱导的中和血清对于 N501Y 单突变株依旧有效,甚至部分血清中和效价还有所升高(下图 A)。

18.png

  因此,从以上数据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一个信息,即不同的实验室使用不同来源的血清,用假病毒或真病毒突变株进行中和试验,可能得到非常不同的结论。我们需要更多、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来相对准确地回答现有疫苗是否仍旧对南非突变株有效的问题,尤其是用更多的疫苗接种志愿者血清样本直接针对野生型分离突变株的中和试验数据。

  此外,大多数人可能还记得,不管是辉瑞的 BNT162b2 还是 Moderna 的 mRNA-1273 新冠疫苗,此前公布的临床数据显示,两个 mRNA 疫苗诱导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均可达康复者血清的 3~4 倍。即便是对突变株的中和效力有所减弱,也不太会迅速降低至 WHO 推荐的 50% 保护率以下。

  因此,针对全球形势依旧严峻的新冠疫情,当务之急依旧是快速扩产和快速推进接种范围。同时,针对新冠突变株,需要加大研究、跟踪、检测以及开始在临床前做好使用突变抗原进行疫苗更新的准备。


接种疫苗志愿者中和血清对 N501Y 新冠突变株中和滴度对比数据。黑色为 Moderna 疫苗;红色为辉瑞疫苗(图源:参考资料 10、11)

  参考资料: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免疫学博士 @最后一次吃糖 审核意见:

  目前还未看到评价血清中和能力的金标准,即血清对 N501.V1(英国)、V2(南非)、V3(巴西)真病毒的 PRNT50/80 数据,无法准确评估逃逸能力。

  但根据现有证据来看有几点是肯定的:1)N501.V1 的逃逸能力很弱;2)N501.V2 对血清的逃逸能力很强;3)接种 RNA 疫苗的志愿者血清比自然感染患者的血清抵抗毒株突变的能力要强得多;4)即使有毒株逃逸了血清抗体,但记忆 T 细胞仍然是有效的,希望可以尽快大范围接种疫苗。

  题图来源:YouTube 视频截图

  参考资料:

  [1]Starr TN, Greaney AJ, Bloom JD, et al. Deep Mutational Scanning of SARS-CoV-2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eveals Constraints on Folding and ACE2 Binding. Cell. 2020 Sep 3;182(5):1295-1310.e20.

  [2]Tegally H, Wilkinson E, Giovanetti M, et al. Emergence and rapid spread of a new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related coronavirus 2 (SARS-CoV-2) lineage with multiple spike mutations in South Africa[J]. medRxiv, 2020.

  [3]Could new COVID variants undermine vaccines? Labs scramble to find out. Nature, 07 January 2021

  [4]Andreano E, Piccini G, Licastro D, et al. SARS-CoV-2 escape in vitro from a highly neutralizing COVID-19 convalescent plasma[J]. bioRxiv, 2020.


相关文章

采访卡里科:从被拒稿到获得诺贝尔奖,坚持大胆构想拯救了全世界!

导读北京时间10月2日,匈牙利出生的生物化学家KatalinKarikó(卡塔琳·卡里科)和美国免疫学家DrewWeissman(德鲁·魏斯曼)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导致了两个最重要的COVID-19疫......

张文宏:mRNA疫苗技术落地或带来生物医药领域巨变

2023年10月2日下午5点45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Karikó)和德鲁·维斯曼(DrewWeissman),他们因为研发的mRNA技术,推动COVID......

我国冷冻电镜再发Nature三维结构解析免疫机制

10月2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一项关于免疫系统如何发挥作用的重要成果。通过海量的实验与计算,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解析与原核短Ago系统相关的高分辨......

刚刚!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mRNA疫苗再掀热潮

北京时间10月2日下午17点45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单揭晓:KatalinKarikó和DrewWeissman,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新冠肺炎mRNA疫苗的研发成为可......

发现摄入几丁质会激活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

谁能忘记“幸存者(Survivor)”节目的参赛者为了赢得一百万美元奖金而被迫吃下脆皮昆虫和其他难吃食物的令人反胃的时刻?在大胆的烹饪挑战中,该电视节目的参赛者们在观众不适感的观看下展现了美食勇气。消......

研究揭秘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BA.1、BA.2和BA.5的传播适应性和致病性

伴随病毒变异不断涌现,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其中,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BA.1、BA.2和BA.5作为主要的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造成广泛的感染,因此引起了科学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这些先后出现的......

中国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2023年度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2023年度会议于8月2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委员赵铠院士、梁晓峰教授和申昆玲教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维持无脊灰证实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宇研究员参加本次会......

明起实施|外交部宣布,事关入境前新冠核酸检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8日宣布,自2023年8月30日起,来华人员无需进行入境前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国从今年1月8日起大范围开放边境,不再对入境人员采取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

理性化设计的mRNA纳米疫苗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李亚平研究员、郑明月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当歌研究员在NationalScienceReview期刊发表了题为:STINGagonist-boostedmRNAimmuniz......

非洲猪瘟疫苗新策略研究获进展

猪肉是重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而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感染猪引起的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威胁全球养猪业。非洲猪瘟是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