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28 15:48 原文链接: 诺奖委员会错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描述有误

  在一篇不同寻常的论文中,一位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表示2015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介绍是错误的。意大利里雅斯特市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的Alexei Smirnov说,当时,两位获奖者因领衔中微子的庞大实验而获得该奖项。但诺贝尔委员会用简洁有力的文字描述了其中一个实验的研究结果,但这个只有12个单词的描述是有问题的。

  “显然,这段获奖描述在本质上是错误的,这点他没说错。”未参与两位获奖者实验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图市斯坦福大学中微子物理学家Giorgio Gratta说。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中微子物理学家、诺贝尔评委会委员Olga Botner表示:“诺贝尔奖的引证必须是很短的,并不能反映出实验发现的所有细节。”

  在某些核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近乎没有质量的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物质作用。它们表现为三种形态或者“味道”——电子中微子、缪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并且彼此间能相互变换形态,结果是一个电子中微子可以转变为缪子中微子然后再变回来。像这样反复变化形态的“中微子振荡”可以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如果中微子没有质量,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它们在真空中将以光速移动。如果这样的话,时间对于它们来讲将会是静止的,不可能发生形态的转变。

  20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日本的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的Arthur B. McDonald,以表彰他们在展现中微子变化的实验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分别在各自“发现中微子振荡,表明其具有质量”的实验中起到领导作用。

  东京大学粒子物理学家Takaaki Kajita和团队使用超级神冈探测器,研究那些穿越大气层的宇宙射线所产生的高能缪子中微子。1998年,他们就报告了到达地面的缪子中微子的数量少于穿约大气层的缪子中微子,这可能表明缪子中微子在“旅行”中,一部分发生了振荡,并转变成神冈探测器不能探测到的电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也就是说,大气中的中微子会在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另外一位是来自金斯顿市皇后大学的Arthur B. McDonald。他和团队使用安装在矿井中的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SNO),研究来自太阳的低能中微子。在2001年、2002年,SNO报告称电子中微子在太阳产生的全部中微子中仅占34%,他们认为,太阳的中微子并不会消失在前往地球的路上,只是其中的一些已经转变了形态。他们在SNO中捕捉到另一种状态的太阳中微子。

  而根据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说法,超级神冈探测器与SNO的结果共同证明了中微子振荡。

  但Smirnov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上的论文指出,SNO的结果并没有显示这个。Smirnov提到,SNO的结果证明了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会改变类型,但这主要依靠不同的物理过程,并非中微子振荡。诺贝尔奖委员会在这上面犯了错误。“毫无疑问,这个实验应该获得诺贝尔奖,只是评奖辞出了错。”Smirnov说。

  理论上讲,中微子振荡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其有质量。物理学家不能说电子中微子有一个质量,缪子中微子的质量是另一个,而陶子中微子又是一个质量。由于质量不同,它们的变化也不相同,于是质量不同的中微子在飞行中相互干涉,从而出现中微子振荡现象。超级神冈探测器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理论。

  相比之下,SNO的结论应该是中微子的“绝热味转换”。由于太阳核心电子密度很高,中微子与电子的散射带来一个很大的额外的势,即物质效应。太阳核心产生的电子中微子本身就是质量本征态,它内部只有一种质量成分,因此不会干涉和振荡。

  但当电子中微子从太阳内部飞向表面时,密度逐渐降低,质量本征态也在演化。太阳中微子还是保持质量本征态,但不再是单纯的电子中微子,而是由3种味道的中微子混合组成,这样电子中微子就变成了其他中微子。但这不是振荡造成的,而是本征态解在随密度绝热变化。Smirnov 表示,SNO研究人员在描述结论时是正确的,并没有声称自己发现了中微子振荡。

  也有人认为Smirnov 太较真儿。“对于物理学而言,Smirnov是正确的。”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中微子物理学家Kate Scholberg说,“但我个人认为诺贝尔奖的评奖词是可以的,因为这是习惯用法。”

相关文章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去世

据日本媒体13日报道,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本月3日去世,享年88岁。大江健三郎1935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国文学系,著有《饲养》《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等多部作......

涉嫌图片问题,诺奖得主数十篇论文遭调查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格雷格·塞门扎参与合著的几篇研究论文如今正在接受出版商的调查。此前,互联网上已对其论文图像的完整性产生了质疑。据《自然》报道,塞门扎任职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看2022诺贝尔文学奖《悠悠岁月》,顿悟了这一生最好的活法

10月6日,82岁的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得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出的获奖理由是:“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她的代表作《悠悠岁月》,也因此走......

为啥今年这么多人猜中诺贝尔物理学奖?

“众望所归,他们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10月4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AlainAspect、美国科学家JohnF.Clauser和奥地利科学家AntonZ......

饶毅:今年诺贝尔奖的不公平之处

Svante Pääbo被同事扔水里,以庆祝他10月3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也试试扔他到水里----冷静分析他获奖是否最公平。至少从1990年代我已经注意Pääbo的研究,而《知识分......

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

早在2000年,巴里·夏普莱斯(BarrySharpless)就首次创造了“点击化学”(clickchemistry)这一术语,即分子构建块快速、高效地相互“点击”。MortenMeldal独立发现了......

这届诺奖得主不一般

“众望所归”“实至名归”,这是不少业内人士对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点评。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47分许,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CarolynR.Bertozzi、丹......

81岁再获诺奖,夏普利斯与中国的不解缘

时隔21年,81岁的巴里·夏普利斯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昨晚,听闻这位令人尊敬的前辈挚友二度获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非常兴奋,很多年前他就预言夏普利斯会第二次得诺奖,“他的......

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点击”获奖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该奖授予卡罗琳•露丝•贝尔托西(CarolynR.Bertozzi)、摩顿•梅尔达尔(MortenMeldal)和卡尔•巴里•夏普莱......

诺贝尔物理学奖背后也有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科技日报记者陆成宽刚刚,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贝尔不等式违背和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