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6 13:58 原文链接: 青年华人学者一作发文:寻找操控大脑细胞新技术

作者 | 孟凌霄

小小的磁力,能用来精准控制脑中的细胞?

这种新技术也许不再是天方夜谭。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们实现利用磁场和微观的磁性粒子,远程激活大鼠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这一发现很有可能开发一类非侵入性疗法,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伦敦大学学院的华人学者余逸超近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上发表论文,该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6.806。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伦敦大学学院高级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主任Mark Lythgoe评价称,与现有方法相比,这项“磁力刺激”的技术利用了星形胶质细胞对机械力的显著敏感性,既不需要进行基因改造,也不需要植入设备,具有很高的临床前景。

寻找操控大脑细胞的新技术

通常来说,传统化学药物是全身给药且作用缓慢,也不能实现对脑部快速和精确的控制。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实现对特定细胞的“百发百中,指哪打哪”?

光遗传学的概念似乎能实现这样的效果。余逸超谈起初识光遗传学时的兴奋,他看到研究人员通过激光控制小鼠运动脑区,“视觉冲击太大了!不打光,小鼠正常随机跑;打光,小鼠绕圈规律跑。”

这项技术融合了光学和遗传学的技术,能精准控制特定细胞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活动。2010年光遗传学被Nature Methods选为年度方法,同年被Science认为是近十年来的突破之一。

然而,余逸超和许多神经科学研究者认为,光遗传学通常需要将光纤植入大脑,具有高度侵入性。另外,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都需要引入外源蛋白,这增加了通过医疗审查机构审批的难度。因此,技术和伦理上的复杂性对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造成了阻碍。

余逸超就想,如果能研发一种和光遗传学有同样特定性效果,但不侵入大脑,不造成基因修饰的新技术该有多好。

于是,他把眼光投向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 (CNS) 中主要的胶质细胞类型,联系了神经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并在大脑防御疾病和损伤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由于它们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星形胶质细胞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中风和抑郁症等。

同时,这种细胞本身对机械力非常敏感,不需要改变任何基因就能直接控制其活动。而磁力的来源——氧化铁颗粒,已经在临床应用至少二十年,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二者的结合,也许未来能碰撞出不用开颅手术,不用基因修饰,直接作用于特定脑区的新技术。这种灵光乍现的好点子,可行性究竟有多高呢?

灵光乍现,可行吗?

为检测上述思路是否可行,余逸超和同事们首先在活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

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星形胶质细胞的磁力反应阈值,发现触发星形胶质细胞的钙离子和ATP信号传导所需的最小应力为0.32Pa。

为了让氧化铁颗粒与星形胶质细胞产生一对一的磁力关系,研究人员通过特定化学反应将一种能识别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特异性膜蛋白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蛋白)的抗体附着在了氧化铁颗粒上,从而导向它们优先绑定于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膜。

接下来,氧化铁颗粒的尺寸成为关键问题。

氧化铁颗粒的大小在很大程度决定了磁力大小:颗粒的体积越大,相同磁场所能施加的磁力也越大。但在脑组织的活体环境中,氧化铁颗粒的尺寸越大,把它送到目的地并使其有合理分布的难度就越大。

这样一来,就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余逸超评估了四种类型的氧化铁颗粒,其标称尺寸范围从100nm到超过10µm,获得每种类型的图像和磁化曲线。当星形胶质细胞受到刺激时,它们会释放三磷酸腺苷(ATP)信号分子,并且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会显著升高。通过测量培养液中ATP的浓度,以及运用对钙离子浓度敏感的荧光色素,研究人员能有效地判断星形胶质细胞是否被激活。

余逸超回忆起,通过改变实验中不同变量——特别是氧化铁颗粒的浓度——他发现一种500nm的氧化铁颗粒在超过一定浓度时,可以被用来有效地刺激星形胶质细胞。余逸超说,第一次在设备中观察到用这种氧化铁颗粒造成ATP浓度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显著上升时非常兴奋,因为这意味着实验突破的关键节点已经到来。

在粒子评估和选择之后,余逸超转向体内星形胶质细胞磁力反应的可行性研究。研究人员运用了两种磁性装置来对啮齿动物大脑施加磁场,包括一个特别设计的永磁体装置和一个磁共振成像仪的边缘磁场。

利用磁共振成像和免疫组织学技术,研究者首先确认了被注射进大鼠脑中的氧化铁颗粒被送达了目标脑区,能够有选择性地附着在星形胶质细胞上,并能滞留至少一星期。

接下来,研究人员展示了当强磁体被置于头部附近时,产生在氧化铁颗粒上的机械力能成功刺激星形胶质细胞,使其释放ATP信号分子,并影响目标脑区神经网络的活动,造成生理指标的变化。

这项“磁力刺激”的新技术巧妙避开了外来设备和基因,利用外部磁场和附着在星形胶质细胞上微型磁性颗粒来实现对这类细胞的远程控制。因为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的脑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余逸超的设想是,未来也许能利用这项技术来控制特定的神经系统功能,甚至逆转某些功能障碍。比如,目前已经有动物模型中的实验指出,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的ATP信号具有非常强烈的抗抑郁作用。

对于下一阶段的研究,余逸超介绍他和合作伙伴们将探索如何不开颅就能把氧化铁颗粒送到目标脑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一技术的侵入性。他们设想的施行方式有点像输液:首先使用常用的静脉注射方法将氧化铁颗粒送入血液循环,在它们通过心脏进入脑循环后,研究人员将运用特定技术暂时性地打开目标脑区的血脑屏障,使得进入那一脑区的氧化铁颗粒可以穿过脑血管与星形胶质细胞结合,从而容许“磁力刺激”技术对其实现控制。

尽管具有很高的临床前景,余逸超认为这项研究目前仍在非常初步的阶段。将氧化铁送入特定脑区后,对星形胶质细胞有效作用期是多久?除了抗抑郁外,这种方法还可能适用于哪些疾病?这些都是未来研究中有待发现的。

实验室也是“游乐场”

余逸超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在浙江省嘉兴市长大,高中前往英国接受教育。

在剑桥大学就读本科期间,余逸超对神经科学,以及医疗成像技术的兴趣与日俱增。2009年本科毕业后,他决定前往以神经科学著称的伦敦大学学院深造。目前,余逸超在伦敦大学学院高级生物医学成像中心(CABI)担任研究员。

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之一,其创始人和主任正是余逸超的博士导师Mark Lythgoe,他也是本次论文的通讯作者。Mark如此形容成像中心:“对于热爱成像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游乐场。”

在这座“游乐场”中,导师Mark Lythgoe倾向于非传统和风险更大的项目,这也鼓励着余逸超探索灵感的可行性。余逸超的博士研究方向原本是磁共振成像,正是在导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将控制脑细胞的新技术引入研究。

image.png

余逸超

这种开放的、交叉学科的思维方式得益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余逸超在学生阶段热衷于戏剧创作,一直以编剧和制作人的身份活跃在戏剧社团中,产出了多部原创剧作。

“做戏剧和做科研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两者都需要有一个好的点子作为起点,而将点子转化为现实的过程都需要大量反复的思考和实践。”在科研设计中,从灵光乍现的构思,到实验的突破,以及落地到临床使用的疗法,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他也坦言,有些实验对时间和精力投入的要求非常大,有时连着一两个月,每天都要在实验室十几个小时。

对余逸超而言,未来的迷人之处可能正在于未知。科研之路常常是不可预料的,很难说到底能走到哪,但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总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力量和恒心,帮助科研人员度过难关。

参考资料:

1. Remote and Selective Control of Astrocytes by Magnetomechanical Stimulation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104194

2. Spotlight on Professor Mark Lythgoe

https://www.ucl.ac.uk/news/2021/oct/spotlight-professor-mark-lythgoe

3. Touch sensitive brain cells controlled by micromagnets


相关文章

人体内细胞知多少

研究人员发现,成年男性体内平均有大约36万亿个细胞,而成年女性体内平均有28万亿个细胞。出乎意料的是,人体内小细胞(如血细胞)的质量与大细胞(如肌肉细胞)的质量大致相同,这一发现令研究人员感到困惑。9......

科学家构建卵黄囊细胞图谱揭示其在人类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

胚胎外卵黄囊(yolksac,YS)可为发育中的胚胎提供营养支持和氧气,并生成第一批血液和免疫细胞,但其他功能仍然未知。英国威康桑格研究所等合作绘制卵黄囊细胞图谱,揭示人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的功能。......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细胞命运调控与眼健康”现场考察会在上海召开

2023年8月29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在上海召开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细胞命运调控与眼健康”现场考察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学敏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项目依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

擦除细胞记忆可更好重编程干细胞

在16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项开创性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多家机构的联合团队解决了再生医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重新编程人类细胞以更好模仿胚胎干细胞的新方法,或对生物医学和疾病治疗产......

10分钟生成分割,AI可进行更精确、快速的细胞器定量分析

冷冻软X射线断层扫描(Cryo-SXT)是研究细胞超微结构的强大方法,可提供数十纳米范围的分辨率和膜结构的强烈对比度,无需标记或化学固定。较短的采集时间和相对较大的视场导致快速采集大量断层图像数据。将......

高分辨率评估人体细胞内的分子结构动态及药物作用机理

核糖体是细胞内的最丰富细胞器之一,负责将mRNA翻译为蛋白质,是很多小分子药物的作用靶点。核糖体在体外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其在人体细胞翻译活跃过程中的分布仍不清楚。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利用高分......

干细胞研究引领医药行业变革

干细胞研究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帮助人类实现修复创伤和病理组织、治愈终末期疾病的梦想。目前,全球进入人体试验的干细胞研究超8000项。我国至今尚未有干细胞产品或技术上市,需要干细胞应用研究和......

“特洛伊木马”细菌诱导癌细胞自毁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科学家首次将细菌产生的毒素编码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并将含有这些分子的纳米颗粒直接递送给癌细胞,使癌细胞产生毒素,最终自杀,自杀率约为50%。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治疗诊......

年纪大了大脑退化?注射一针长寿因子,改善记忆功能

认知是大脑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然而,大脑的认知功能受到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影响。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认知障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医学挑战,需要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Klo......

研究发现全新蛋白质修饰类型

细胞代谢为生命过程提供能量。同时,代谢物可共价修饰蛋白质来发挥信号传导功能。虽然许多代谢物在代谢通路中的作用广为人知,但它们介导细胞信号调控的功能有待探索。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基丁酸)为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