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30 10:42 原文链接: 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成果成功应用于中国碳卫星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刘良云研究员团队攻克了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算法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获得了碳卫星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实现了国产卫星叶绿素荧光遥感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碳卫星叶绿素荧光产品能够清晰显示2017年7月份北美玉米带、欧洲平原、东亚农业种植区与东南亚以及12月份亚马逊雨林等区域的植被旺盛生产力,且南北半球夏季与冬季植被生产力与碳汇能力的动态变化也非常准确。

   碳卫星是“十二五”期间,由科技部立项、中科院负责工程总体、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科学实验卫星计划,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叶绿素荧光遥感是该卫星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利用碳卫星获取的超高光谱分辨率数据,不仅能够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动态监测,还能高精度反演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尺度叶绿素荧光能够精确估算全球植被光合生产力,结合同步反演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二者协同将能够极大提升全球碳源汇观测能力。

相关文章

微小太阳辐射变化促地球进入冰河期

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Atlanticmeridionaloverturningcirculation,AMOC)是南北半球物质与能量的主要传送带,但南半球的过程如何影响AMOC冰期间冰期的形态变化尚不......

大连化物所发现过渡金属对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机理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研究员江凌、樊红军团队与河北工程大学副教授赵志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红外光解离实验装置,发现了氧化锆与二氧化碳形成双齿配位的新......

大连化物所团队发现过渡金属对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机理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江凌研究员和樊红军研究员团队,与河北工程大学赵志副教授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红外光解离实验装置,发现了氧化锆与二氧化碳形成双齿配位的新颖结构,从......

大连化物所发表二氧化碳膜反应器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副研究员张鹏、研究员朱雪峰和研究员杨维慎团队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KevinHuang团队合作,发表了题为Thecurrentstatuso......

最新研究:“节俭”细菌靠空气中物质繁殖

植物、藻类和其他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中吸收碳。这个过程是由一种叫作Rubisco的酶催化的,这种酶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不起作用。作为一种解决办法,许多植物和其他光合生物体使用一......

大连化物所揭示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中的界面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剑和研究员葛庆杰团队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中的界面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发现可碳化的系列K助剂可在二氧化碳加氢的气氛中诱导铁基催化剂形成高活性Fe5C2-K2CO......

力学所在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年来,以CO2为工质的动力循环发电技术具有进一步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和机组紧凑化水平的潜力,而引起关注,该技术在太阳热能与核能利用领域具有优势,可满足小空间供电的紧凑化设计。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力......

大连化物所实现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汪国雄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实现非铜基催化剂上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为二氧化碳电催......

我所实现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

近日,我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国雄研究员与包信和院士团队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实现了非铜基催化剂上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为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碳氢化合物提供了新......

疫情期间中国省级二氧化碳减排

 日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宇航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应用省级GDP和交通等数据,结合中国碳排放数据库的排放清单,对2020年上半年的中国省级碳排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