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8 15:50 原文链接: 三重共生体系研究取得进展

  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异养生物和光合藻类之间的共生关系广泛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许多真核生物因此成为混合营养生物,即它们通过从藻类中获取藻类内共生菌或叶绿体,将捕食和光合作用结合起来。光合自养内共生体通常将光合产物(如糖、有机酸和氧气)释放到宿主体内,而宿主则提供营养丰富的环境(如氮和矿物质)以及抵御捕食者和病毒的物理保护。目前,几乎所有已知的光合作用都涉及进行含氧光合作用的蓝细菌或真核藻类,除了海洋纤毛虫Strombidium purpureum,其紫色细菌内共生体仍未表征。只有一种真核生物被描述为在同一宿主细胞中同时携带绿藻和紫色细菌。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组合,因为这两组光合作用通常在自然界中占据不同的位置。绿藻是好氧和含氧的,而紫色细菌主要是厌氧和无氧的。此外,由于光合色素不同,绿藻和紫色细菌吸收不同的波段(例如,叶绿素 a 的吸收峰在~600 至 700 nm 处,而细菌叶绿素 a 的吸收峰在~800 至 900 nm 处)。因此,尚不清楚具有这些截然不同的光合生理学的两种内共生体如何在同一宿主细胞质中共存,以及这种复杂的共生体如何在其环境中生存。

  近日,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发表了德国科隆大学Sebastian Hess教授团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题为A microbial eukaryote with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purple bacteria and green algae as endosymbionts的研究论文。

  有氧光合作用(蓝藻和真核藻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反复成为内共生体。相比之下,无氧光合生物(例如,紫色细菌)作为细胞内共生体极为罕见。科研人员研究了一种非常罕见且令人费解的三重共生关系。该共生体由作为宿主的纤毛虫和两种类型的内共生菌组成:绿藻和以前未知的紫色细菌。通过对纤毛虫的基因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内共生体属于所谓的“紫色硫细菌”,但已经失去了氧化还原硫化合物的能力。紫色细菌的基因组大大减少,表明该细菌主要通过光合作用专性从事碳固定。它可能不再能够生活在宿主细胞之外。因此,新的细菌物种“Candidatus Thiodictyon intracellulare”是已知紫硫细菌中的一个显着例外。基于对自然样本的观察、共生体的微观细节以及基因组数据,出现了有趣的结果。共生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嵌合生物:一种能动且贪婪的细胞,同时利用无氧光合作用产生的光能栖息在池塘的深层和缺氧层,绿藻似乎起次要作用。相反,关键的生理贡献来自对氧敏感的紫硫细菌。因此,这种紫绿色纤毛虫代表了一个非凡的例子,说明共生如何融合不同的生理机能,并允许新兴的共生体创造新的生态位。

  图 1 P. tenue 及其两种光合内共生体的形态学

  图 2 共生伙伴的系统发育、细胞定位以及“Ca. T. intracellulare”

  图3 预测的紫色内共生体"Ca. T. intracellulare"

  图 4 共生伙伴之间潜在的代谢物交换和预测的每个共生伙伴在四个离散微环境中的首选生理机能


相关文章

金纳米颗粒有望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团队研究获得了直径约3纳米的多肽修饰的金纳米颗粒(Au_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特异的抑菌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杀死细菌。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纳米......

细菌耐药难解决?揭秘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新机制

近日,NucleicAcidsResearch杂志发表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顾兵教授、刘晓晓副研究员一项题为“希瓦氏菌通过H-NS蛋白乙酰化降低氮代谢调控因子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文章。该研究以细菌......

海洋所盐田藻类生物碳汇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JournalofAdvanced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完成的关于盐田藻类碳沉积的成果。该研究聚焦嗜盐藻类与嗜盐菌协同促进高盐生态环境中碳酸盐的......

人鼻中发现新型抗生素物质,可对抗病原体

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人员从人类鼻子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物质,可用来对抗病原体。这种名为epifadin的分子是由表皮葡萄球菌的特定菌株产生的。他们将epifadin归为一类前所未知的新型抗菌化合物,它......

新发现!细菌RNA代谢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承才团队关于细菌中RNA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蓝藻中RNaseE受一个保守蛋白调控》(Aconservedproteininhibitorbri......

细菌如何识别病毒入侵并激活免疫防御?本文揭晓答案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命是不受威胁——包括细菌。被称为噬菌体的掠食性病毒是它们最可怕的敌人之一,它们渗透到细胞中进行复制并接管。细菌已经进化出了一系列对抗这些感染的策略,但它们是如何首先发现入侵者......

得了支原体肺炎需要输液、“洗肺”吗?专家解答来啦!

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广受关注。患儿什么时候具有传染性?是否需要输液、“洗肺”?担心医院人多能否自行用药?记者在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到来之际,采访了相关医学专家。“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在开始发烧前有几天......

融资超5000万美元!生物基聚氨酯新技术,到底用在了哪儿?

生物基能源与材料获悉,近日,美国植物材料科学公司Algenesis开发了全球首个由Soleic技术制造的生物基聚氨酯塑料(bioPU),原料来源于植物和藻类,具有可再生、高性能、完全可生物降解、还可后......

揭开致病细菌穿越人体血脑屏障之谜

记者10月24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王磊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3种主要细菌如何利用同一机制穿越血脑屏障的分子机理,这对细菌性脑膜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转座子编码的核酸酶利用向导RNA促进转座子自身的传播

基因组工程可能是医学的未来,但它依赖于数十亿年前在原始细菌中取得的进化进步,而原始细菌是最初的基因编辑大师。科学家们对这些古老的基因编辑系统进行改造,推动它们完成更加复杂的基因编辑任务。然而,要发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