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9 14:22 原文链接: 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处理策略分析

  近年来,垃圾分类制度已经在国内部分地市推行,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正在进行,各地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的努力下,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取得了好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状

  1)管理职能部门缺乏协调合作。目前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理由市政部门负责,环保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不足。除北京市可回收物管理并入城管委、上海市生活源可回收物纳入环卫体系外,其余城市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贮存、处理职能没有进行明确划分。2)分类处理设施能力不足。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处理能力跟不上垃圾增长速度的问题;此外,源头分类后没有相应的处理设施,导致末端再次混合,造成人力浪费,并增加经济成本。3)宣传教育相对滞后。直至2018年1月,教育部等六部门才发布《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式将垃圾分类纳入大中小学的教育体系,垃圾分类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

  2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策略分析

  2.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把垃圾分类纳入地方党委政府重点,出台实施方案,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将垃圾分类纳入各级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将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一项。垃圾分类,党员模范先行。

  2.2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

  政府虽是为人民服务,但并非要事无巨细,也要把握好“度”,明确自身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中的定位。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相应的规则与政策,发动企业、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首先,政府应放手,让市场成为垃圾分类的主体,承担主要责任。特别是一些可收费且有必要收费的生活垃圾回收服务,也应交由市场。这样既可以提高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政府在放手时,应当做的就是对市场主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市场准入制度,以避免鱼龙混杂,预先淘汰掉不合适的市场主体;二是制定回收、利用、加工生活垃圾的补贴标准。这一举措是对市场主体产生激励,吸引市场主体的参与,让其“放宽心”;三是制定评价标准,以免市场主体只顾牟利,而不将生活垃圾有效处理。此外,政府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或者开展相应的活动,逐步提高人们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最终达到主动参与,而非始终处在被动、强迫的窘境。

  2.3积极落实奖惩制度

  垃圾分类处罚目的是约束公民行为,促成垃圾科学分类。多数省市虽设立处罚标准,但未构建奖励机制,激励效果并不明显。事实上,垃圾分类应设立积分奖励制度,依托垃圾分类APP系统,实施“一户一码”实名制,公民在垃圾分类后,贴上专属二维码,垃圾回收企业扫码回收,对优质用户奖励积分,积分累积可直接兑换礼品,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积极性。

  2.4建好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

  各试点小区物业企业建好垃圾分类驿站、智能垃圾箱、有害垃圾临时存放点、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临时点,上门或定点回收再生资源和厨余垃圾,撤桶建站。

  定期由社区物业联系专门的垃圾清运企业,派出不同垃圾运输车辆,对分类后的垃圾,分别进行分类收集处理。

  2.5注重责任规范,健全共治共享的垃圾分类模式

  一是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社区虽小,但牵动的利益较大,涉及到的基层组织较多,在实施垃圾分类的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协同联动作用。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的引领作用,通过形成联动机制,协同发力、资源整合,指导、监督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二是强化社会共治合力。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除了充分发挥居民区治理作用,还需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吸引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强化社会共治合力。

  2.6建立市场主导的产业化运营

  引入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生活垃圾的分类,不但能使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全过程,最主要的考量是引入市场主体可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效率和产业化水平,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还可收到更好的效果。既然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机制,因此,在政府的监管下,可以建立一个由市场主体主导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产业“一条龙”产业链。市场是追求利润的,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市场主体的参与可以成为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大、最有效的动力。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是这一阶段应考虑的问题。按照目前的软件、硬件情况,首先应对相关的企业进行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其次,要加强科研,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处理、回收和利用的能力;最后,政府需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和推动相关市场主体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产业规模。

  2.7强化社会监督

  城市垃圾分类与社会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社会公众不仅要自身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更要承担其监督重任,要求其他个人、物业以及垃圾处理单位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主管部门更要深入群众,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管,畅通举报通道,及时做好反馈工作,与公众共同完成垃圾分类监管工作。同时,应积极开设垃圾分类课程,以环保理念为核心,对学生实施垃圾分类教育,从小提高公民垃圾分类意识。

  2.8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宣传机制

  物业与社区人员一起开展入户宣传,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将党员生活垃圾分类情况纳入其个人年度述职范围;开展“住户—楼道—小区联动”。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教育基地;环卫管理人员定期到在中小学学校,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杜绝车窗抛物、乱扔垃圾等行为;对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并将结果作为物业公司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城市管理部门编写、印发《环境卫生管理知识手册》。城市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垃圾分类进社区、垃圾分类进机关。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微信、微博、抖音,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制作垃圾分类横幅、展板,在城市电视台、电台,定期开辟垃圾分类宣传专栏,追踪报道试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形成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宣传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绝不是朝夕就可形成的,虽然可以通过某些制度设计,某些渠道加速,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彻底改变习惯的前提是思维的转变。制度制定容易,可思维的转变却不是一件易事。很多人主张加强宣传、加强教育,或者更极端地主张对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处以罚款。这些看似可行,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并不好。目前最可行的改进路径就是通过点滴的制度设计,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将绿色环保、可持续等理念渗入到人们的日常观念中,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


相关文章

2025年底前我国将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24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我国将力争在今年年底前使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1日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在回信中说,看到来信,我想起五年前同大家交流垃圾分类工作的情景,......

智能垃圾分类大数据云平台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在北京亦城时代广场园区,一排智能垃圾分类柜设立在园区内部格外醒目。园区企业职工根据柜体张贴的指示,将垃圾分类,柜子自动开门、智能称重、自动破袋,链接手机微信小程序还能获取积分。智能垃圾分类柜让投放人员......

垃圾分类“朋友圈”逐渐壮大,这地区违规企业最高处罚5万

年内垃圾分类“朋友圈”再添6地据住建部规划,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年内,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北京、山西、苏州、德州......

垃圾分类带动废旧电池处理回收跨越500亿规模

随着城镇化率提高,二三线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组分已提升到20%(湿重,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量将增加,纸品、塑料与金属等物质的再生回收量有望显著增加,减少资源浪费。下面,韦伯咨询将以“废旧电池处理回收”......

垃圾分类在防控中起到什么作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11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医疗废物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情况。一起来看——医疗垃圾口罩和护目镜算不算医疗垃圾?口罩和护目镜如果是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使用的,都属于医......

国务院:疫情中生活垃圾分类体制发挥了很好作用

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医疗废物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情况。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介绍,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一些垃圾分类工作做的卓有成效的城市,通过推动......

饮用水在线监测现状研究

饮用水卫生状况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一直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长期以来,卫生监督机构使用人工现场采样加实验室检测的监督模式,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同时由于采样......

“垃圾分类”政策频出环保行业有望曙光重现?

近期垃圾分类热度大热,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一方面国家领导人从国家高度表态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另一方面,当前固废法修订草案在国常会获得通过,其中就包含了垃圾分类立法内容,可见垃圾分类政策高度不断提......

继续探讨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日显重要,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环,农村垃圾分类不能以城市的分类方法和标准来“一刀切”,得根据实际情况,多使用落地生根的好办法。一是要千方百计,普及农村垃圾分类知识。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