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01 15:37 原文链接: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举行学术报告会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学术年会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报告会由学部常委会副主任饶子和主持,百余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出席本次学术年会。

  中科院外籍院士谢晓亮作了题为Single Cell Genomics: When Stochasticity Meets Precision 的报告,介绍了其实验室的最新成果——基于转座酶的新型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技术,以及一种高分辨率的单细胞染色质构象捕获方法。

  通用动物模型(如小鼠)的使用多年来大大地推动了实验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技术障碍。中科院外籍院士蒲慕明作了题为《脑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猕猴模型》的报告,介绍了为跨越这些障碍所开展的工作,包括建立了研究自我意识机制所需的猕猴模型,以及解决了猕猴的体细胞克隆猴的技术瓶颈。

  肠上皮是人体更新最快的组织,对肠上皮干细胞的研究既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肠上皮快速更新机制的了解,又可以为治疗结直肠癌等肠道疾病提供新的启示。中科院院士陈晔光作了题为《肠干细胞与肠上皮的稳态调控》的报告,介绍了Lgr5+肠上皮干细胞的培养方法、调控机制,以及对今后研究方向的思考等。

  非人灵长类被认为是研究生命科学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和人类疾病致病机理和治疗的理想动物模型。中科院院士季维智作了题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非人灵长类:优势与挑战》的报告,介绍了当前所面临的科学和技术的挑战,以及资源和管理组织的挑战等。

  细胞内囊泡的分泌活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中科院院士徐涛作了题为《囊泡分泌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报告,介绍了结合生物学问题发展新仪器技术方法,在线虫和小鼠等多种模式生物系统中研究参与调控囊泡生成、转运、锚定和融合过程的关键蛋白质分子及其作用机制。

  肿瘤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发展的“种子”细胞。中科院院士卞修武作了题为《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干细胞》的报告,介绍了对肿瘤干细胞与新生血管和免疫微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在生物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医-研-产如何有机融合,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科院院士樊嘉作了题为《医-研-产:转化医学创新模式初探》的报告,介绍了从肝癌临床诊疗需求出发,所探索的“医-研-产”转化医学新模式。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死亡病因和疾病负担中位列首位。中科院院士顾东风作了题为《重大心血管疾病: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及防控策略》的报告,介绍了通过长期、大规模队列和人群防治研究所创建的适于国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并提出了对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对策和展望。

  表观遗传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热点之一。中科院院士黄荷凤作了题为《生殖与表观遗传》的报告,从表观遗传与基因印记、ART与表观遗传、ART子代安全性以及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与表观遗传疾病四方面阐述了生殖与表观遗传密切相关的关系。

  生物医药是人民健康和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中科院院士蒋华良作了题为《药物设计新策略、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报告,介绍了近期发展的一种新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法——基于药物-靶标结合动力学参数的药物设计方法,以及据此方法研制的新药。

  近年,精神障碍发病率逐年升高,造成重大的疾病负担,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手段研究已成为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中科院院士陆林作了题为《精神医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的报告,介绍了精神障碍的诊治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展望精神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A型流感病毒近百年来持续攻击动物健康和人类公共卫生,其中H7N9于2017年初突变为高致病性毒株,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数据显示已累计导致1567人感染,615人死亡,对公共卫生构成巨大威胁。中科院院士陈化兰作了题为《H7N9流感病毒的研究和防控》的报告,介绍了H7N9病毒研究和防控工作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是植物科学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感知温度和感知温度剂量是解决这一科学问题的核心。中科院院士种康作了题为《植物感知低温的机制与应用潜力》的报告,介绍了水稻对瞬时低温的感知触发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介导防御反应的机制,以及低温防御反应和器官发育协同调节水稻耐寒性的分子机制。

  我国培育成功的杂交稻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杂交稻育种来说其育性遗传控制是关键问题。中科院院士刘耀光作了题为《杂交水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的报告,介绍了对水稻育性遗传性状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科学意义等。

  研究珍稀濒危动物的演化历史、濒危机制及适应性演化对策,既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中科院院士魏辅文作了题为《大熊猫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报告,以大熊猫为例介绍了濒危动物种群基因组学与宏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以及取得的成果。

  与会院士专家围绕学术报告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学术报告会促进了院士间的沟通交流,并为下一步的科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现场

相关文章

今日实施!首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通则》国标来袭!(附全文)

GB/T42753-2023《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通则》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该标准于2023年5月23日发布,是首个关于PCR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性能评价......

ACAIC2023精彩继续:生命科学仪器创新论坛

2023年11月29日-30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2023)在浙江杭州召开......

共建全球血液领域创新型医学全息组学联合实验室

深圳华大基因智惠医学研究院与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宣布合作,共同建立全球血液领域创新型医学全息组学联合实验室。此举旨在解决血液肿瘤的精准分型诊断难题,深入探索其发生和发展机制,并构建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血液......

高置信的代谢物鉴定:在多组学分析中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利用质谱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对于新的小分子代谢物的发现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测定碰撞截面(CollisionCrossSection,CCS)已被证明能够多角度提升对小分子的注释和鉴定准确性......

ACAIC2023“生命科学仪器创新论坛”日程发布

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2023)定于2023年11月28-30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主题为“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将邀请科技管理人员、院士、知名学者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会并作学术报......

中国科学院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大零号湾”

11月24日下午,闵行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在闵行区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的核心内容是,核糖核酸功能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将落户在......

揭晓!谈家桢生命科学奖18人获奖,3位院士在列

11月18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第十六届颁奖典礼在江南大学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纳斯教授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以表彰其在“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控子”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对开辟治疗癌症新途径具有......

苏州市市委书记刘小涛会见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彭阳

11月16日,苏州市市委书记刘小涛会见了丹纳赫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彭阳一行。作为世界500强,丹纳赫集团在医学诊断、生命科学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深耕苏州近20年。其中,2021年在苏州工业园......

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与10xGenomics携手推进单细胞分析自动化

实验室自动化和创新领域的全球引领者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与单细胞和空间生物学领域的引领者10xGenomics,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G)宣布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扩展单细胞检测工作流程的自动......

“质谱技术赋能精准药学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11月11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办,中国药理学会、北京药理学会、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测试百科网协办的首届“质谱技术赋能精准药学前沿论坛”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