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1 15:13 原文链接: 沈阳自动化所在微型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微型机器人及微操作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2D to 3D Manipulation and Assembly of Microstructures Using Optothermally Generated Surface Bubble Microrobots 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mall。

  工程技术与生命科学相结合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前沿方向之一,将载有细胞的微凝胶结构排列、组装成特定的构型并培养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组织结构,对于药物研发、生物传感以及类生命机器人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微结构的操作和组装,特别是三维姿态的控制和复杂构型的装配,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液体环境中的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对微结构进行三维操作和组装。科研人员研究了光热效应产生和控制气泡的方法,利用气泡微型机器人对水凝胶微结构进行了多种操作,包括二维移动、旋转和三维翻转等,实现了对微结构的三维姿态控制。综合上述操作方法,通过气泡微型机器人可将多个微模块组装成复杂的三维结构,为微结构的操作及装配、体外构建生物组织结构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气泡微型机器人进行微操作和装配

相关文章

微型游泳机器人有望治疗致命肺炎

北京9月2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纳米工程师已开发出抗肺炎微型机器人,它可在肺部四处游动,提供药物并用于清除危及生命的细菌性肺炎感染。在小鼠试验中,微型机器人安全地消除了引起肺炎的细菌,......

厉害了!细菌混合微型机器人可在体内递送药物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科学家将机器人技术与生物学相结合,为大肠杆菌配备人工组件,构建出生物混合机器人,未来有望执行抗癌任务。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大肠杆菌是多才多艺的“游......

自调节无限可编程人造纤毛问世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为微型机器人系统设计微小的人造纤毛,以期该系统可执行复杂运动,包括弯曲、扭曲和反转。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单材料、单刺激的微结构,甚至可以超越活纤毛。这些可编程的微米......

沈阳自动化所团队研发智能化微创导管机器人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自动化课题组科研团队面向人体狭窄腔道内患病组织的精准治疗,结合微纳米技术,研发了一种磁控连续体微型机器人。该成果日前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先进智能系统》。据了解,微创手术中......

基于宽度学习的微型机器人智能轨迹追踪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徐升和研究员徐天添研究团队合作,将宽度学习算法成功应用于微型机器人轨迹追踪控制中,将数据驱动的思想用于微型机器人控制器设计,由示教训练替......

沈阳自动化所磁控连续体微型机器人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自动化课题组在磁控连续体微型机器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AFlexibleMagneticallyControlledContinuumR......

微生物催化生物陶瓷用于骨再生研究获进展

骨骼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矿化组织,由微纳米尺度的有机(细胞、蛋白质)和无机(羟基磷灰石、碳酸钙)材料组装而成。理想的生物材料需要具有优良的骨传导性与骨诱导性,才能高效促进新生骨的形成。而生物材料植入体的表......

通过双单原子亚纳米反应器实现高效电化学固氮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研究组研究员刘健团队,与天津大学教授梁骥团队、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教授孙成华团队合作,通过亚纳米空间限域策略,开发Fe-Cu双单原子亚纳米反......

首个0.1毫米机器人问世

 微型机器人大军的艺术呈现图 图片来源:CrissHohmann首个0.1毫米机器人已经问世。得益于与现有硅电子器件兼容的一类新型制动器(使机器人移动的部件)的发展,科学家创建了一......

快速了解微纳米生物芯片技术原理

生物芯片技术原理:首先利用生物智能全数字癫痫定位仪查出致痫病灶,并进行精确定位,运用生物芯片技术进行植入病灶顶部,运用生物芯片调节神经兴奋及异常发作的微小电流,芯片植入后(就是出现发作人体也感应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