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31 11:18 原文链接: 时隔14年!科学技术进步法迎重大变化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下称“草案”)进行了审议。

  作为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在整个创新驱动、科技发展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也是各项研究的主体。我国也把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修订草案)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00805。信封上请注明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215.jpg

  据悉当前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于1993年制定,2007年修订一次,本次是时隔14年第二次修订。

  本次科技进步法修改,在现行法律八章七十五条的基础上,对法律框架和内容作出部分调整,其中新增“基础研究”、“区域科技创新”、“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三章,共计十一章一百零六条。

  为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草案提出,建立基础研究稳定支持的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在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中的比例;围绕科学技术前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聚焦重大科学问题,提升科学技术的源头创新能力;完善学科和知识体系布局,支持基础研究基地建设等。

  本次科技进步法修改,突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草案明确,构建和强化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组织实施体现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科技任务等。

  为激发科学技术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草案在总则中增加了科学技术人员应当受到全社会尊重的内容,强调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保障科学技术人员投入科技创新和研究开发活动。草案规定,建立健全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实行科学技术人员分类评价制度,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

  关于科技奖励,国家建立和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对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国家鼓励国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设立科学技术奖项,对科学技术进步给予奖励。

  草案还对完善和优化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扩大科学技术开放与合作、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336.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340.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401.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431.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446.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500.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525.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551.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617.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631.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644.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657.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709.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726.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737.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752.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823.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840.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911.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927.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945.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15958.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20025.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20035.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20046.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20057.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20115.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20513.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20528.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20528.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20543.jpg

微信图片_20210831120550.png

相关文章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习近平主席为科技交流合作指明方向

“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致贺信,在会场内外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阐明了当前科技创新之于人类和平和发......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黑龙江进行考察。这次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浙江全省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通知发布

9月3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浙江省科技厅发布全省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通知”。内容如下:各设区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培育高能级科创平台,......

聚焦两院|“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9月2日,“科学与中国”20周年大会暨“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活动并作“科学与中国”20周年总结与展望报告。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李晓红,科技部......

最高5000万扩容支持北京加快外资研发激励、促进科研仪器开放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中提到,要吸引外资研发中心在京落地集聚,根据其在引入国际创新资源、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给予最高不......

未来科学城集中发布200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

8月4日,2023未来科学城技术成果推介大会暨首届项目路演资本对接会召开。大会发布了《2023北京未来科学城技术创新成果集》,包括低碳环保、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核能核电、绿色冶金、大飞机、新材料等重点......

科技含金量提升发展“含绿量”

如何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提升“双碳”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是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当前,需要不断塑造科技助力“双碳”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通过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有效......

全国首个氢能碳减排交易项目落地北京

“碳惠氢能-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项目启动发布会”3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召开。今年4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方法学》,该方法学由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和北......

ITER、GEO、SKA亲历者讲述中国走向国际大科学合作前沿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下简称国际大科学计划)是世界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世界科技强国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本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合作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有重点地......

科技部:加快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表示,在金融的助推下,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正在蹄疾步稳地向建设科技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