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17 00:00 原文链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来历

  全球荒漠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扩展的趋势,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防治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1994年6月17日,联合国正式通过《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简称《公约》),并于1996年12月26日正式生效。

  我国政府于1994年10月14日在法国巴黎签约,1996年12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公约》,我国成为《公约》缔约国。

  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第四十九届大会又通过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每年的6月17日,《公约》所有缔约方都开展纪念活动。

  从2002年开始,联合国每年统一确定并发布“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活动主题。

  2010年,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我国确定的主题是“防沙治沙惠及民生”。

相关文章

中国: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COP28上展示决心与智慧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举行,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展现出积极的力量,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紧迫挑战贡献了决心和智慧。国际能源署(IEA)主席法蒂赫·比罗尔表示,中......

宁夏升级治沙“利器”加速修复荒漠化土地

5月初,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宁夏中卫市,上半年3万亩的治沙任务提前一个月就完成了。“得益于国家加大投入保障和治沙技术升级迭代,近年来治沙进度不断加快,全市168万亩沙漠已治理了90%。”中卫市西郊......

施一公校长,获联合国重要奖项

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网公布了2023年(第七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的4位获奖者。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因在剪接体相......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揭牌

2月15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我国首个“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在青岛正式揭牌,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同时启用,标志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在中......

每项最多300万元,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指南发布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达成的共识,将共同资助中外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并特别关注与非洲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一、项目说明(一)资助领域及申请代码1.&......

联合国高官:中国为世界带来好消息

在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蕾韦卡·格林斯潘表示,中国的发展与开放为世界带来了好消息。格林斯潘强调,贸易脱钩不利于全球发展,世界需要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这......

联合国:臭氧层恢复已步入正轨

当地时间1月9日,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臭氧层有望在40年内恢复,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化学品的行动已惠及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这是由联合国支持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这只是开始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达到最重要的预期成果。历经4年风雨,克服重重困难,各方代表终于就“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我国分享救助亚洲象经验

中新网蒙特利尔12月17日电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云南主题日活动中,来自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州的与会代表近日分享了当地有效保护与救助亚洲象的经......

新华时评:联合国这波挺华声浪说明了什么

第77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日前审议种族主义议题,少数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古巴代表66国作共同发言,强调新疆、香港、西藏事务是中国内政,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此外,另有30多个国家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