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2-19 15:38 原文链接: 食品专家称活鸡现吃未必最鲜

  浙江餐桌,正式迎来“冷鲜时代”。日前,杭州主城区宣布永久关闭活禽市场,7月1日后,浙江所有的设区市主城区也都将永久关闭活禽市场,改为销售冷鲜和冷冻禽肉。  

  如何科学认识冷鲜和冷冻禽肉,或许有助于更好更快地端上浙江市民的餐桌。鸡汤的“鲜”到底来自哪里?今天(2月18日),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徐幸莲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活鸡现吃,并非最鲜  

  在老百姓的观念里,现宰的鸡肉,味道最鲜。事实并非如此。  

  在科学界,这类肉有一个学名,“热鲜肉”,它们是经宰杀放血和简单处理后就直接上市。在贮存中,肉类组织也在不停地进行着各种降解,比如三磷酸腺苷,这种物质的分解使肉温上升,给细菌过度繁殖创造了条件。  

  “肉温在37°C至40°C时,有害菌大肠杆菌在肉上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只需要约20分钟。”徐幸莲说,以炎热的夏天为例,几个小时后,肉的带菌量就会达到不计其数。  

  细心的马大嫂们,可能会有一个明显的口感对比:一宰杀就烹饪的鸡肉会比宰杀后冷鲜保存几小时再烹饪的鸡肉,肉质更硬,咀嚼感差。  

这种口感,缘何而来?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热鲜肉从宰杀到被消费者食用所经过的时间短,一般都未完成一个正常的成熟过程。刚宰杀的动物,其肌肉纤维呈僵直状态,酸度会逐渐升高,硬度逐渐增大,咀嚼起来,就会感觉质地坚韧,缺少汁液,难于咀嚼,从而影响到消化、吸收,这在客观上降低了肉类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只有经过解僵、成熟过程后,氨基酸、肽类等风味物质才能形成,肉的味道才会鲜美。”徐幸莲认为,常见的畜禽成熟过程所需的解僵时间是:鸡只有数小时,猪为1至2天,而牛则要9至10天。“所以,最好是将热鲜肉放在低温环境中保存,不要立即食用。”  

冷鲜鸡肉,缘何鲜美  

  人的味觉,将世上所有的食物分成了四种味道:酸、甜、苦、咸。而在中国人的味蕾里,则独独多了一种味道:鲜。  

  鲜,究竟为何味?科学研究表明,鲜味的物质基础是肽、氨基酸和核苷酸等一些小分子物质,它们承担着打造一碗鸡汤的“香味”和“鲜味”。  

  “事实上,鸡汤的鲜,来自冷鲜。”徐幸莲认为。  

  冷鲜鸡,是一个科学降温的过程:是指在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检疫制度屠宰后,经过充分冷却,并在后续的加工、贮运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1℃至7℃的生鲜鸡肉。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鲜”味正马不停蹄地赶来。低温环境下,冷鲜肉逐渐成熟,蛋白质、三磷酸腺苷等正常分解,不仅形成了可溶性肽和氨基酸,而且获得了鲜味核苷酸,这些化学组分和降解形成的多种小分子化合物默默地累积着。于是,当炖鸡熟化时,我们开始闻到了肉香味,尝到了肉鲜味。  

  那么,它的营养又存几何?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冷鲜鸡不会产生营养流失,且肉中脂质氧化受到稳定抑制,减少了醛、酮等小分子异味物的生成,防止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成果发现,“冷鲜肉在冷却加工过程中,肌肉通过自溶酶的作用,使部分肌肉中的ATP分解成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肉中肌原纤维分解成肽和氨基酸,成为肉浸出物的成分,同时肌肉结构会变得脆弱并断裂成小片化,从而使肉变得柔嫩多汁并具有良好的滋味和气味,口感细腻、滋味鲜美。”  

  正因为此,在国际上,冷鲜鸡肉早已是居民餐桌上最广泛食用的禽类制品。  

  杭城餐桌即将进入冷鲜时代,消费者该如何挑选呢?通过多年来对超市中不同销售状态禽类制品的pH、蒸煮损失等食用品质指标研究,冷鲜禽肉的色泽、嫩度最好,冷冻禽肉的色泽、保水性都不如热鲜肉,但嫩度有一定的改善,热鲜禽肉的保水性最好,冷鲜禽肉的加工品质最好。消费者可以按照烹饪方式所需,挑选最适合的冷鲜禽制品。 

冷冻鸡肉,味道最差  

  除了活鸡和冷鲜鸡,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常常购买冷冻鸡。“不鲜”、“口感老”,几乎是所有马大嫂们对冷冻鸡肉的固有印象。  

  “这种口感,是有科学依据的。”徐幸莲说。冷冻鸡肉是将宰杀完毕的肉立即强制冻结,继而进行冻藏。由于缺乏适当的条件使肌肉组织完成正常的成熟过程,所以组织内蛋白质的降解,ATP的分解及某些小分子物质的二次反应尚未充分进行,没有了核苷酸等香味物质,鸡汤自然不鲜了。  

  “口感老”亦如此。冷冻肌肉中含有70%至80%的水分,在冻结时,水分体积会增加9%,形成的冰晶在解冻时会刺破细胞膜,造成汁液流失,流失的汁液可占原质量的7%左右。这些汁液中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由于失水,其营养物质和风味的损失较大。一旦冷冻肉解冻的汁液流失达到9%以上,烹饪后就变得粗糙、无味,也就是我们尝到的“口感老”。  

  “今后,通过冻结工艺和技术的改进,这些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徐幸莲认为,而当下最好的办法是,买小包装产品,并一次食用完毕,不要反复解冻、冻结。

相关文章

新技术有望延长冷冻器官“保鲜期”

依靠“冷冻技术”,穿越千年,在未来苏醒,这是科幻小说中常有的情节。虽然,目前实现冷冻和复活整个生物体还很遥远,但冷冻器官的科技进展还是给人们带来不少惊喜。近期,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

科研人员发展冷冻抑制新策略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和副研究员朱凯月团队在电催化析氧反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发展了一种冷冻抑制新策略,解决了碳修饰过程中钙钛矿结构易破坏问题,首次实现在钙钛矿表面同时脱溶出合金......

第一个冷冻的人,解冻了么?

科幻片中出现过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因意外被冰封起来,几百年后当他再次解冻苏醒,面对的是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如今这个科幻剧中的故事情节,很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只不过过程并没有科幻剧中那么丝滑。冷......

气液界面的电荷性质决定冷冻电镜蛋白质取向优势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新政课题组在JournalofStructural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ofchargeonproteinpreferredorientation......

轮虫可以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存活至少2.4万年

轮虫可以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存活至少2.4万年。图片来源:俄罗斯土壤理化和生物学问题研究所/MichaelPlewka蛭形轮虫是一种多细胞动物,体型非常小,你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但它们的“坚韧毅......

电镜“老玩家”袁建忠:专注电镜20年,共筑科技强国梦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显微系统作为人们观察微观物质结构的伟大发明,已经被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显微界中,有这样一家公司,从诞生之日起不断追求更高的显微技术,同时也一直引领着全球显微技......

聚贤集思共话未来|首届GCDD创新峰会线上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0年8月15日,首届冷冻电镜与药物发现创新峰会(1stGCDDSummit)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召开。本届会议由美国科学院院士程亦凡教授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宏伟院长联席,多位结构......

快速了解冷冻含水超薄切片

冷冻超薄切片技术是在光学显微冷冻切片和电镜超薄切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常规超薄切片技术中应用化学固定、有机溶剂脱水、树脂包埋等一系列处理,均可使生物样品受到物理和化学性损伤,引起组织和细胞内蛋白质......

越南槟椥省禽肉及禽类产品暂停进口

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今日(九月十日)宣布,因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通报指越南槟椥省爆发高致病性H5N6禽流感,中心即时指示业界暂停从该省进口禽肉及禽类产品(包括禽蛋),以保障本港公众健康。中......

香港食安中心:智利Quillota省禽肉及禽类产品暂停进口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九月六日宣布,因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通报指智利Quillota省爆发低致病性H7禽流感,中心即时指示业界暂停从该地区进口禽肉及禽类产品(包括禽蛋),以保障本港公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