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晚23时,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梅林教授研究组在Current Biology期刊发表论文——“In trans neuregulin3-Caspr3 interaction controls DA axonal bassoon cluster development”。

  该研究发现,神经调节素3(neuregulin3)和接触蛋白相关蛋白3(contactin associate likeprotein3 or Caspr3)控制多巴胺突触结构的发育。

  凯斯西储大学的崔万鹏博士、高囡囡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梅林教授为通讯作者。

  

  多巴胺是大脑内导致愉悦或满足感的神经递质,控制犒赏,学习以及习惯养成。当我们成功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某项技能,脑内多巴胺的释放起到正向刺激作用,带给我们成就感,鼓励我们继续学习或者挑战。然而当我们经历失败,或者结果不达预期的时候,往往会抑制多巴胺释放,带给我们一种挫折感。

  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和许多神经细胞形成突触,通过释放多巴胺调节它们的功能。多巴胺突触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多种精神类疾病的病理机制,包括精神分裂症,注意力缺陷,以及抑郁症被等。科学家对突触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突触上,人们对于多巴胺突触的形成分子机制所知甚少。

  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神经元投主要射到纹状体和伏隔核多巴胺在纹状体的投射非常密集,使得在形态学上研究多巴胺的突触非常困难。崔万鹏等应用MAP(magnified analysis of the proteome)技术,研究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前结构,发现多巴胺突触存在所谓的突触消退,即在发育早期增加,小鼠出生后14天开始减少。他们发现NRG3的表达量也有类似的变化,说明NRG3可能参与调节多巴胺突触的发育。果然,多巴胺神经元特异性NRG3 敲除小鼠中, 多巴胺神经元的轴突显著增加。

  作者使用FSCV (fast scanning cyclic voltammetry) 的方法研究多巴胺的释放,确定多巴胺突触是否有活性,结果显示,NRG3敲除小鼠的多巴胺的自然瞬间释放增加,同时电刺激导致伏隔核多巴胺释放也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说明NRG3会抑制多巴胺突触的形成。NRG3是一个表达在多巴胺神经元的跨膜蛋白质,为进一步探究NRG3的作用机制,作者使用高灵敏度ELISA对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进行了筛选,寻找NRG3的胞外结合蛋白。他们筛选结果发现了Caspr3,它可以和NRG3共沉淀,介导细胞间的结合。

  有意思的是,Caspr3高度富集在纹状体中型多棘神经元,即多巴胺神经元的靶细胞中。在Caspr3敲除小鼠,多巴胺神经元的轴突分支变多,突触增加,多巴胺释放加强。这些结果显示,NRG3和Caspr3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多巴胺突触前结构的发育。

  

  图文摘要

  该项工作首次发现一对跨神经细胞的黏附分子控制多巴胺突触前结构的发育,并且揭示了神经调节素3和接触蛋白相关蛋白3是多巴胺突触成熟和修剪的重要参与者。鉴于多巴胺释放以及突触发育在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为理解这类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

新研究揭示自我中心编码的细胞和亚细胞机制

确定空间信息的表征机制是探讨空间信息处理的核心任务之一,为学习记忆中空间场景处理原则提供了重要启发。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王成团队,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

揭示帕金森病中蛋白聚集的秘密:NEMO蛋白的关键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与大脑中蛋白质聚集的沉积有关。当细胞废物清除系统存在缺陷或超负荷时,这些聚集物会积累。一种主要与免疫系统信号传导过程相关的蛋白质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发生......

基因疗法治疗帕金森取得新进展,灵长类动物实验效果显著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SIAT)的科学家及其合作伙伴设计出一种靶向基因治疗方法,可减轻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帕金森病的主要运动症状。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帕金森病以中......

自适应神经连接光子处理器问世

德国明斯特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团队现已开发出一种所谓的基于事件的架构,该架构使用光子处理器,通过光来传输和处理数据。与大脑类似,这使得神经网络内的连接不断适应成为可能。这种可变的连接是......

我国学者发展出外场诱导的神经网络力场新方法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蒋彬教授课题组在发展场诱导的原子神经网络力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原子模拟是人们在微观层面理解复杂化学、生物和材料体系的光谱、......

我国科学家成功探测人工神经元突触的量子成像

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与合作者合作,制备了基于二氧化钒相变薄膜的类脑神经元器件,并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NV)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探测了神经元突触在外部......

将领域知识引入神经网络,MIT团队用光谱Transformer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

代谢组学研究已经确定了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竞争和疾病病理学的小分子,部分原因是大规模社区努力测量数千种代谢物标准品的串联质谱。然而,在临床样品中观察到的大多数光谱不能与已知结构明确匹配。令人惊讶的是,用......

突破国外封锁!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开始量产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将核磁共振仪器......

川大团队揭示神经元进化缺失的一环,填补神经元空白

1997年,从高中考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来,26年间陈强始终在和生命科学打交道。从北大博士毕业之后,他来到哈佛大学医学院做了6年的博士后研究。2013年,陈强回国加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Nature:神经退变和脑衰老过程中神经元DNA修复新机制

近期,Nature 发表了题为:ANPAS4‐NuA4ComplexCouplesSynapticActivitytoDNARepair的研究论文【1】,揭示了神经元在外部刺激下维持基因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