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5 15:40 原文链接: 探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

  摘要:近年来,由于食品的安全意识相对较弱,所以出现很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众人所知的三鹿毒奶粉事件等,从而不得不让人们加大关注食品的安全。如何寻找一个快速、便捷、准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而加强食品的安全,是目前人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1. 前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的重视和关注是十分有必要的。想要更好的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一定需要加强监控及管理食品的销售、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然而如何实现其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这就要求寻找一种具备灵敏性、准确性、高效性及便捷性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目前,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当代生物技术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其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中充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充分利用生物传感器法 
  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从“口”染上疾病,这是因食品中被病菌所污染而导致的。目前,与食品携带的病毒息息相关的危机事件有非典、疯牛病及禽流感等,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然而我国的传统食品检测途径主要是生物检测、化学物理和感官等,采用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食品安全,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拥有相对较小的检测量和比较低的效率,如其中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在培养微生物的时候,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才能够获取结果,经过1周后其结果终于出来了,但是灾情早已出现了。所以,对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当前,美国的相关研究人员进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这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主要以纳米技术作为基础,在进行检测食源病原菌的时候,具有比较强的准确性,同时也发挥着巨大的潜在能力。相关的研究人员为了更好的制备薄膜法,从而采用掠射角沉积技术,并将金纳米棒阵列及硅进行构建异质的结构,此外还把有机染料分子以及抗沙门氏菌抗体进行粘附于其结构上,进而就制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传感器了,采用该生物传感器进行检测食物时,如果发现存在于传感器上的抗体有生物化学反应现象,进而让有机染料分子出现明显的强荧光,则说明该食物中含有沙门氏菌。实际上,这一生物传感器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若能将传感器当中的抗体类型进行进一步改善,就能够使用它进行检测食物,并判断食物有无另外的病菌。 
  2.2采用化学试纸比色法 
  化学比色分析法是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之一。所谓的化学比色分析法。就是按照食品里的主要成分所具备的化学特征,将准备检测的食品经过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让特定的试剂和准备测定食品的成分进行显色反应,同时将其颜色的变化相比较于标准品,或者是和标准品进行比较吸光度值从而获取结果。此外,关于微生物检测纸片,在当前早已出现很多了,它可以将葡萄球菌、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以及沙门菌等进行准确检测。它密切联系着我国传统的检测手段,例如:通过采用大肠菌群快件试纸进行检测餐具的表面,其效果非常好,同时具备着高效性、操作简单、方便、节约材料等优势,它具有的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发酵法的要求。同时快检试纸还能够结合特异性外源酶和硫代葡萄糖苷,把中间产物进行产生,并按照显色剂有效显色的原理,将油菜里的硫糖苷与芥酸进行快速检测。总而言之,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积极采用化学比色分析法,具有高度的检测灵敏度、简单的操作以及清晰的显示结果等特点。通过相关的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改进之后,将试纸比色法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进行最大程度的提高。如对于在乳品食物中的正规保鲜剂替换为硫氰酸钠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在显色剂显色的前提下进行放入罗丹明B和指示剂结晶紫,有效改善其显示的效果,从而快速检测出乳品中的硫氰酸钠。 
  2.3酶抑制分析法 
  酶抑制法也是食品安全检查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该方法具备着高效性、操作简单、便捷、高度准确性以及较低的成本等优势,同时其应用的范围也相对比较广泛。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即在进行检查某些残留有农药的水果或者是蔬菜时,就会很容易有假阳性产生。比如:采用此方法进行检查一些辛辣蔬菜的时候,如蒜苗、韭菜等,就有假阳性反应出现,同时该反应的程度也比较严重,这样直接影响着检查的结果,从而扩大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难度。 
  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3.1检验非食用物质技术的发展分析 
  随着相关部门逐渐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可知,当前,针对通过采用不正当手段在食物中进行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问题,各地质监系统早已实行严厉的打击。此外,经过应用快速检测箱,能够进行快速检测相关食品中的非食用物质,比如: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食品中的吊白块和牛奶中的硫氰化钠等,并在食品添加剂中也创立了对应的快速检测技术,如甜味剂、防腐剂以及色素等。 
  3.2检测农药残留法的发展分析 
  目前,在食品和环境中的残留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更加严格要求检测技术中的敏感度。所以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快速灵敏的分析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将食品中残留的农药进行有效监测。针对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化学法、生物测定法以酶抑制率法,其中的化学法及酶抑制率法均具备着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等的优势。然而关于酶抑制法检测试纸,及酶速测仪、测试盒等的研究,其结果已获得成功,但胶体测试条和正处于研制当中。在食品中共有150种的农药残留,而针对这些残留的系统检测技术也正在研制当中,不过已经将农药单残留的检测技术进行成功建立了,如苄嘧磺隆等共7种。同时也成功研制出食品安全移动检测车,对于另外的小型设备,如样品净化仪等,也在不断开发。最近几年以来,早已广泛使用这农残快速检测箱,然而对于快速筛选及定性水果与蔬菜,采用农药残留快速检仪能够将其快速完成。 
  3.3检测兽药残留的措施发展分析 
  通过我国不断探讨及分析多残留仪器和验证措施,把相关的药物检测进行全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物:阿维菌类、B-内酰胺类、四环素类、B-兴奋剂、氨基糖苷类、氨基硫脲类以及喹喏酮类等。比如:针对存在于茶叶中的硫丹类杀虫剂以及虫菊酯的残留量的去除问题,可以积极采用气相谱的方法进行将其快速测定。并将方便携带的酶标仪、具有高速性的浓缩仪以及新型综合微量的样品处理仪等进行研究开发,同时也取得圆满成功。 
  4.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食品卫生检测中,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充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及免疫学分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从而实现人们的健康生活的需求。 

相关文章

校园食堂除“三害”浙江金华有妙招

春季气温回暖,又到了鼠类、蟑螂、苍蝇等害虫危害食堂食品安全的活跃时节,校园食堂除“三害”——生物防治这一校园食品安全的难点问题也摆到了监管面前。为彻底解决鼠患等有害生物侵入校园食堂问题,近期浙江省金华......

湖北出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岗位管理职责》团体标准

4月3日,记者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获悉,由湖北省市场监管局餐饮处指导、湖北省食品安全协会组织起草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岗位管理职责》团体标准(THBESA002—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聚焦学校食堂食品......

四部门部署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2024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深入排查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在主体责任方面......

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重点强化添加剂、微生物检验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项通用标准、《乳粉和调制乳粉》1项食品产品......

应对日本核废水排放风险天津海关意向采购这些仪器设备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海关2024年4至12月政府采购意向公布。其中“天津海关动植食中心检验检测用仪器设备液闪仪(含氚碳氧化燃烧炉、水中氚电解浓缩设备、大气氚采样器)及试剂耗材采购项目”显示,天津海......

福建修订并公布《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

近日,修订后的《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公布,并将于5月1日起施行。《办法》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福建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福建省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

食药环材40项!年度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订计划项目公布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下达2023年度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市监办发〔2024〕17号各有关单位:按照《市场监管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和《市场监管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了......

上海颁出全国首张省级审批国家标准物质定级证书

2月20日,上海诗丹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领到全国首张由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审批颁发的国家标准物质定级证书。2023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调研中发现,许多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领域企业希望在上海就能......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率2.7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蒲淳31日在北京说,2023年全系统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703.49万批次,不合格率2.72%,较上一年下降0.14%。食品安全关系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蒲淳在当日举行的发......

《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6月1日起施行

近日,江苏省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内容涉及消费者颇为关注的农产品安全,学校、托幼机构等食品安全监管,以及预制菜、临期折扣食品等食品行业出现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