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23 12:33 原文链接: “天麻之父”评不上教授别让SCI成为科学家的手铐脚镣

  药物研究专家有个担心:在现有的导向下,中国再也不会有年轻人愿意去跟天麻和黄连打交道。

  杨世林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这里是世界上五大药用植物专业研究机构之一。该所的老科学家被药农尊称为“天麻之父”和“黄连之圣”。

  经过多年在药材产区的研究,徐锦堂改变了300多年来人们种植黄连的搭棚遮荫栽培方法,提高了黄连产量也节约了木材。他还结束了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野生天麻资源接近枯竭,医用天麻出现断档。

  为了表达感激,从中受惠的陕西和湖北的药农们分别集资为这位科学家立了塑像。杨世林感慨:徐锦堂先生的成果是“扎根”扎出来的。但令他感到惋惜的是,徐先生一直没有评上院士,因为他没有“SCI论文”。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缩写。它收录了大量的国际学术期刊,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统称为“SCI论文”。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一些单位将SCI论文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以此衡量研究水平。此后,“SCI”成了科学家头顶一根无形的指挥棒。

  杨世林认为,在这根指挥棒下,为我国医药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徐锦堂先生不仅评不上院士,连教授也评不上,如今评职称、评奖都是要看SCI论文的。

  他说,我国引入SCI评价以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像前人那样去做事。搞药材栽培的年轻人,不肯和药农打交道了,只盯着什么是“时髦的研究”,只关心发表几篇文章。而长期扎根产区的研究人员,晋升职称和申请课题都很困难。

  对此,杨世林表示“很痛心”。他发现,自己身边的那些从事药物研究的年轻博士,在国外留学或工作时明明还在进行新药研发,回国以后“马上转行”,什么容易发论文就做什么,并且追求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文章的“点数”直接跟奖金、职称挂钩。

  他认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根源就是当前的评价体系。至少,应该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有所区分,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下加以衡量。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志明一直呼吁,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评价不要“一刀切”。

  他说,针对科技评价体系的意见,科学家们年年讲,可年年不变。让一些大学和科研单位,真正结合本地实际,解决工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国外的SCI呢?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说,中国论文数量大增,成了这方面的“大国”。自己不赞成有人所说的“都是垃圾”。但不可否认,垃圾的确存在,真正在国际学术界能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也确实不多。

  清华大学教授邢新会说,现在科研管理者动辄就谈某项研究得了多少奖,发了多少篇SCI论文,连工程研究也要求有多少SCI论文。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研究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管理的多元化,是科技界尤其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多元评价,才能让大家安心做下去。

  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黄伟光看来,我国目前的短板在于如何把技术工程化,使之成为实际生产力。他说:“我们可能有很好的大脑,很巧的双手,但是二者之间的东西没有。”

  他说,科技人才并非都是搞理论分析和科学实验的。高级工程师非要去弄个“教授”或“研究员”头衔才显得有地位、有水平,这是不正常的。国家从导向上对工程技术人才应该有合理的定位。

  多年以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曾在工厂工作。他“非常崇拜”那些能工巧匠。他至今仍记得当时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工人师傅如何挪动大型设备的场面,“太让人信服了”。他还常常想起那些吹玻璃的工人,想要什么形状就有什么形状,这些技艺不是文凭能够证明的。在那时,高级工人“比教授还厉害”。

  “我就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多年不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评价体系不仅使得我们科研受到损害,而且是毒害了我们的下一代。年轻人都不知道做科研是什么目的了。”马志明院士说。

  马志明还记得老一辈数学家许宝禄的一句名言。许老生前说过,不希望自己的文章因为发表在有名的杂志上而出名,而是希望杂志因为发表了自己的好文章而有名。事实上,他的很多论文都是发表在国内期刊上。

  但现在,马志明说,连国家科技奖的评审都要考虑一项研究成果是发表在哪本杂志上。国外权威杂志多少分,普通杂志算多少分,反而忽视了论文本身的内容。“这真的是有害的。”他说,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好的文章都不发表在本土杂志上了。

  据上海大学教授、《生理学报》副主编吉永华介绍,我国以前在人工牛胰岛素、哥德巴赫猜想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都是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可眼下,科学家们渴望在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等高端杂志上出现自己的名字,形成了一种新的偏执的追求。

  《自然》和《科学》都是世界一流学术期刊,文章被引用率很高,“影响因子”居于领军地位。吉永华说,在SCI指挥棒下,科研人员不得不搞“短平快”的研究。而在一些人批评我国盲目追求SCI论文导致不少垃圾文章之后,很多单位为了在“顶尖论文”这个指标上赶上去,又开始追求杂志“影响因子”了。现在有人还会邀请《自然》和《科学》的负责人到中国,请吃请喝,跟人家套近乎。

  这种局面的另一个恶果是——我国的学术期刊被逼到了边缘,失去了国际上的话语权。吉永华指出,很多被逼急的中文期刊改出英文版,结果国内的人不想看,国外的人也不想看,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杂志。

  清华大学教授朴英认为,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教育部就要“摧毁”针对博士生的评价体系。因为,高校将论文篇数分摊到每个教师头上,并将博士生的毕业门槛设定为发表几篇SCI论文甚至“顶尖”期刊论文。

  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也指出,“这样的评价体系应该先摧毁为好”。他说,很多发达国家并没有统一的科技评价体系。我国有这么多科研院所,应该自己进行切合实际的评价。科学是五花八门的,为什么要统一呢?

  今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公司董事局主席邓中翰领衔研制的“星光一号”芯片诞生10周年。这是我国第一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芯片。

  邓中翰将公司的成功归结为一句话:“我们坚持必须在市场上打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产品,而不是简单的写报告、发表文章,所以才有今天一系列的成果。”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说,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呼吁,创新不是为了得奖,不是为了发表论文,不是为了评职称。

  可“论文崇拜症”眼下正困扰着众多科学家。杨世林悲观地说:“如果按照现在的评价体系,我们不可能出现天麻、黄连的成果。”

  他说:“我觉得评价体系就是一个导向。你要把科学研究引到什么方向?”

  “本来GDP也好,SCI也好,它们不是不好,问题是一到了中国人手上就往死里整。”这是另一位科学家的感慨。

相关文章

不同地区野生唐古特大黄有何差异?

唐古特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具有通便特性的蒽醌衍生物包括番泻苷等,使其应用较广。唐古特大黄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省、甘肃省和四川省。复杂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次......

发出空灵蓝色光辉的药用植物,它到底是谁?

在紫外线(UV)下发出光亮的植物不再只是科幻电视剧和电影中的幻想。一种被称为Toddaliaasiatica的芸香科的一种药用植物的根部已经被发现可以发出空灵的蓝色光芒。ACS中央科学杂志的研究人员现......

第七届可食和药用植物资源及功能成分国际学术研讨会

11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可食和药用植物资源及功能成分国际学术研讨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会议以“一带一路大健康产业发......

本科发6篇SCI论文!探秘这位95后女孩一路开挂的背后

1999年出生的王健力是大家眼中的高颜值学霸,在学校早已小有名气。她本科成绩连续5年稳居专业第一,发表6篇SCI论文,获2022东南大学最具影响力本科生暨年度人物,2021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

药用植物印楝潜抗氧化活性筛选研究获进展

印楝(楝科)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多用途传统药用植物。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相关研究人员在印楝潜在抗氧化活性的筛选研究中获得新进展,为其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对其进行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相关成果发......

5.4万买SCI论文被放鸽子?最后法院判决……

据“济南中院”微信公号12月21日消息,济南市历城区法院近日对一起论文代写纠纷案件进行审结,最终判定双方合同无效,论文代写公司应退还原告服务费5.4万元。图片来源于网络委托中介公司代写代发SCI论文“......

国际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召开

5月9日-10日,“第十一届国际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在肉苁蓉主产地之一甘肃省武威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做强肉苁蓉健康产业,推动肉苁蓉属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西部经......

这篇研究前列腺癌的SCI论文竟有女性样本?

2019年3月,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MengF.M团队在EuropeanReviewforMedicalandPharmacologicalSciences在线发表题为“MechanismofLncR......

肯尼亚西部切兰加尼山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获进展

肯尼亚是东非沿海国家,赤道横贯其中部,并与由北向南的东非大裂谷交汇,形成“东非十字架”。位于肯尼亚中部的肯尼亚山(MountKenya)是非洲第二高峰,海拔5199米。受到地理地势、气候、土质和人类活......

武汉植物园筛选出天然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对公共卫生构成挑战。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三种主要方法。然而,这些方法会带来副作用,且在临床病例中疗效不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DNA拓扑异构酶(Topos)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