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5 16:41 原文链接: 提倡“有组织科研”并不否定自由探索

教育主管部门日前专门发文,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引发广泛热议。其中讨论最多的是,在重视“有组织科研”背景下,自由探索科研何去何从?

在高校科研管理领域,“有组织科研”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但正式进入政策文件还是首次。这个词汇最早开始流行,是因为部分高校突破传统以自由探索为基础的科研模式,整合校内外各种要素和力量,有组织地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攻关科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带动学校科研能级不断提高,学校发展蒸蒸日上。这可以看作是高校探索有组织地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创新需求的努力。而这次提倡“有组织科研”则是国家行为,目的是引导和推动高校有关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历史上,高校组织结构是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构建的,“有组织的教学”是一种常态。而科研则被认为是教师和科研人员自己的事,自由探索是常态,“有组织科研”则属于偶发和例外。

在国家教育政策引导高校要加强“有组织科研”后,许多高校普遍开始考虑如何有效回应国家的政策导向,通过校内的资源配置积极引导院系、学科和科研人员开展“有组织科研”。一些高校似乎迅速将“有组织科研”作为学校优先项,而“无组织的自由探索科研”则被定位为教师和科研人员自己的事。

“有组织科研”和“无组织的自由探索科研”究竟是什么关系?难道说,自由探索式的科研已经过时了,真的要被“有组织科研”所替代吗?抑或是“有组织科研”才代表先进的学术生产关系,而个体的自由探索与交流已经成为一种落后的学术生产关系吗?还是说各学科的教师和科研人员都要进入组织化的科研体系,逐渐放弃自由探索式的科研活动?

即便从经验上来看,上述两者也不应该是此消彼长、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更何况,政策文件还强调“要在继续充分发挥好自由探索基础研究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持续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加快变革高校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由此可见,“无组织的自由探索科研”和“有组织科研”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自由探索基础研究不仅没有过时,还发挥着“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有组织科研”并不否定自由探索。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更好地服务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紧迫需求,高校需要在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此外,“有组织科研”本身也不都是高校行为。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首先要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部署,高校首先要做的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有组织科研”本质上是一种国家行为,是通过举国体制引导高校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集合包括高校在内的各方精锐力量,尽早取得突破。

“自由探索科研”的价值始终是不可替代的。因为自由探索是一切科研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大学组织发展的根基。即便是“有组织科研”,也必须坚持自由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基础研究也必须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有机结合。这体现了国家基础研究的政策导向,也与2021 年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的立法精神相一致。“有组织科研”本质上是国家意志在基础研究目标导向上的具体体现。国家要在项目、人才和平台基地等方面,突出支持重要原创方向及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当下,加强基础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本原因是基础研究没跟上。“自由探索科研”和“有组织科研”都与加强基础研究、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组织科研”更不是要抽“自由探索科研”的血。有些高校为了回应国家强调和引导“有组织科研”,在校内调整了资源配置方式,重点对“有组织科研”进行投入,其中也不乏有组织的应用研究,反而导致对自由探索基础研究的投入有所下降,这就得不偿失了。

只有允许自由探索、宽容失败,让科学家敢于开展周期长、风险高的科学研究,基础研究才有希望。行业和企业对应用研究的投入积极性很高,并不需要高校进行重点投入。此外,有些高校自由探索基础研究的力量还比较薄弱,仅有的科研亮点都是服务地方行业、企业的应用研究,学校却还在研究如何强化“有组织科研”,这就偏离了学校既有的发展方向和轨道了。

相关文章

衣宝廉:做科研就像爬楼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不仅储能方式廉价,同时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再分配,解决可......

雄安新区崛起!教育部力推,15所京部属高校齐聚!

2月21日,据报道:按照教育部安排,北京将有15所部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目前第一批4所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新校区已开工建设。北京市教委处表示,北京市积极......

sora爆火!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进高校专业课

人工智能可以自动生成视频,那电影还需要人拍么?大学的专业课是不是白学了?首款文生视频模型“Sora”发布一周,在影视行业引发热议。记者采访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本市部分高校的专业课。多位影视专......

陕西师范大学助力边疆教育质量提高

“这里的小学生从小就明白他们是守边人的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能够深刻体会什么是家、什么是国、什么是和平。”在距离国境线仅有400米的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边境完全小学,副校长刘金奋指着教室后方远......

浙江杭州:聚焦校地融合发展“高校经济”

杭州市西湖区紧密围绕“四个面向”,立足于老文教区优势,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全力构建以发展“高校经济”为抓手的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新模式,高校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大学科技园1.0版、特色小镇2.0版、大学城3.0......

上海将新增2所大学!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工作要点》的通知,布置了47项重要工作。其中,第38项工作为拓展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包括推进新一轮港澳交流合作机制,发挥“沪港大学联盟”和“港澳......

2023中国高校CNS排行出炉,第一实力断层

2023年,中国内地高校在CNS顶刊上收获颇丰,共计发布351篇。其中Nature刊文187篇,Science刊文99篇,Cell刊文65篇。这一发刊总量相较于2022年的259篇,增长了35.5%。......

河南启动电子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建设

1月2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郑州召开,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说,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

中央发文:支持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办学

1月22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提出,建立高品质民生服务供给体系。支......

青海省科技厅新认定科研科普基地6家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开展2023年省级科研科普基地认定工作。经会议评审、实地考察、信用核查、厅务会审议和公示等程序,最终认定青海省科技创新数智科研科普基地、青海省药用植物科研科普基地、青海省西宁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