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6 10:40 原文链接: LIGO团队成员:引力波探测明年有望获新突破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团队成员陈雁北日前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正处停机调试中的LIGO在明年开机后,将有望首次探测到中子星与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这将是人类天文学的又一大新发现。

  “去年8月25日,LIGO暂停运行,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调试升级,将进一步提高设备灵敏度,扩大其对引力波的检测范围。”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的陈雁北说。

  据他介绍,在暂停运行阶段,除了调试升级,LIGO科学家还在继续分析已有数据,有望从中找到更多的引力波事件。“科学家们非常期待明年再次运行时,LIGO可以找到中子星和黑洞碰撞所发出的引力波。”

  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在碰撞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引力波。LIGO的两个探测仪于2015年探测到了由双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

  2017年8月,多国科学家合作,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两颗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引力波。虽然科学家认为宇宙中也会有中子星和黑洞发生碰撞,但是这种碰撞产生的引力波至今还未被探测到。

  陈雁北说,目前科学家正在计划建造下一代的引力波探测器,将灵敏度提高30倍,以更精确地研究黑洞附近的时空扭曲、探测宇宙诞生早期形成的黑洞,并且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中子星的内部结构。

  “我们还希望探索一些大胆的猜测,比如,有的科学家提出黑洞也许‘不完全是黑的’,而是会反射引力波。”陈雁北说,一旦在实验上检验到这样的反射波,将可能对整个物理学的基础产生革命性影响。

相关文章

迄今最遥远黑洞发现

美国科学家结合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数据,发现了一个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仅4.7亿年的黑洞的迹象,这是利用X射线发现的最遥远的黑洞。该黑洞正处于前所未见的早期生长阶段,其质量与宿主......

新研究揭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辐射能谱新规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贤教授,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推翻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类星体的平均极紫......

科学家揭示超大质量黑洞吸积辐射能谱的新规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贤教授,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推翻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他们进一步发现,类星体的平均极紫外能谱远比经典......

天文学家发现M87星系中黑洞喷流周期性进动

来自全球45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多个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LongBaselineInterferometry,VLBI)网在2000年至2022年的观测数据,发现M8......

武大师生首次揭秘黑洞“闪烁”

“整个宇宙,将为你闪烁。”这是科幻作品《三体》中描绘的经典场景。作品中,射电望远镜观测到了肉眼看起来平静,却进行着强能量活动的“星空”。看到这一不寻常现象,故事主角为之兴奋、诧异、震惊。在现实中,这份......

天眼再度上新!发现黑洞存在微弱射电脉搏

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天眼FAST发现的最新成果。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揭示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微类星体是......

绿星系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郑振亚带领的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等国内外研究单位,基于目前最大的绿豌豆......

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和引力波信号的共振探测高度可行方案

基于现有地球轨道高精度星地/星间测距、测月系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引力波实验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引力波轨道共振效应,实现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合引力波信号有效探测的高度可行方案。该方案整合现有测距、测......

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和引力波信号的共振探测高度可行方案

基于现有地球轨道高精度星地/星间测距、测月系统,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引力波实验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引力波轨道共振效应,实现超大质量双黑洞并合引力波信号有效探测的高度可行方案。该方案整合现有测距、测......

国际科学家团队公布引力波背景辐射划时代发现

有一种东西,你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它,但你周围的一切,包括你自己的身体,都因它慢慢地缩小和扩大。这是穿过我们星系的引力波产生的奇怪时空扭曲效应。经过15年的数据收集,现在,科学家们第一次“聆听”到了在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