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有些细菌能够帮助抵御癌症,而有些癌症则能作为癌细胞的“帮凶”促进癌症发展,本文中,小编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1】Nat Biomed Engin:在特殊益生菌的帮助下 每天吃西蓝花就能有效预防癌症

doi:10.1038/s41551-017-0181-y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癌症,尤其是发达国家;尽管早期结直肠癌啊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好,但结直肠癌一旦发展到晚期阶段,患者的存活率往往相对较低,而且癌症复发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其能把细菌和蔬菜的混合物掺入到一种靶向系统中来寻找并杀灭结直肠癌细胞,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这种癌症靶向系统的核心就是肠道中一种无害的大肠杆菌的工程化形式,利用遗传学技术,研究人员就能对将这种细菌改造成为益生菌,使其吸附到结直肠癌细胞表面并且分泌特殊酶类将十字花科蔬菜(诸如西蓝花)中的物质转化成为潜在的抗癌制剂,这一想法就是为了让附近的癌细胞都吸收这些抗癌物质后死亡。正常的细胞则不会进行上述转换,当然其也不会被毒素所影响,因此研究人员所开发的靶向系统就能有效杀灭结直肠癌细胞。

【2】Neoplasia:“益生菌”促进癌症免疫疗法治疗效果

doi:10.1016/j.neo.2017.08.004

最近,来自Harold C. Simmons癌症综合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针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肠道内存在特定微生物的患者会对癌症免疫疗法产生较好的反应。

过去40年来,癌症黑色素瘤的病例有着显著的增加,同时,癌症免疫疗法的问世也提高了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存活时间。然而,仍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在治疗之后会出现复发的情况。

研究者们通过对39名接受免疫疗法的癌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一类微生物的含量与患者接受免疫治疗之后的反应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3】Nat Commun:罕见细菌或能增强免疫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

doi:10.1038/s41467-018-03900-x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分离自骨盆痛患者机体中的一种特殊细菌或能有效促进免疫疗法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文章中,研究者阐明了这种特殊细菌如何直接到达前列腺组织并且诱导低水平的炎症,促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发挥抗癌疗效。

研究者Jonathan Anker说道,这是我们见过的为数不多的能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之一,在美国,前列腺癌是诱发男性因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但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症的特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常常会失去抗癌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其它多种癌症上能够发挥一定的临床治疗效益,比如黑色素瘤、肺癌等,但由于缺失免疫活性,因此其并不能成功治疗前列腺癌。

然而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却发现,一种特殊的细菌或能帮助影响免疫疗法在治疗前列腺癌上的免疫活性。医学博士Sarki Abdulkadir指出,我们调查了这种特殊的细菌在良性前列腺疼痛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随后研究者从患者机体中分离到了这种目标细菌—大肠杆菌,研究者将其命名为CP1,其能够被前列腺所吸引,并像导弹一样靶向作用前列腺癌,诱发轻微的炎症和疼痛,随后研究者将CP1转移到了多种小鼠模型中,结果发现,CP1能直接进入前列腺组织中发挥作用。

【4】Science子刊重大突破!皮肤中的细菌竟然可以对抗皮肤癌!

doi:10.1126/sciadv.aao4502

科学工作者们再一次剥掉了皮肤微生物的外衣,揭示了它的新的保护性作用。在一项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了皮肤中一些细菌的新功能:对抗癌症。

“我们已经发现健康皮肤中存在的一株表皮葡萄球菌具有选择性抑制某些癌症的能力。”UCSD医学院皮肤科主任和资深教授Richard Gallo博士说道。“这株独特的皮肤细菌会产生一种可以杀死癌细胞的化学物质,同时这个物质对正常细胞无毒。”

这个研究团队发现表皮葡萄球菌会产生一种叫做6-N-羟氨基嘌呤(6-HAP)的化学物质。皮肤中有不会产生6-HAP的这种细菌的小鼠暴露在致癌紫外线下后会患上许多癌症,但是携带正常细菌的小鼠就不会患癌症。

6-HAP是一种可以阻止DNA合成的物质,可以防止转化的癌细胞转移,并抑制紫外线诱导的皮肤癌。

【5】Science:重磅!结肠癌细胞携带着细菌一起在体内转移

doi:10.1126/science.aal5240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证据表明在结肠癌肿瘤中发现的某种类型的细菌与结肠癌细胞一起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时会侵入那里的肿瘤中。在他们于2017年11月23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标题为“Analysis of Fusobacterium persistence and antibiotic response in colorectal cancer”的论文中,他们研究了这种细菌及其与结肠癌的病因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

之前的研究已表明细菌与肿瘤细胞一起存在于多种癌症中,这就导致医学领域的一些人想要知道它们是否实际上是肿瘤形成的原因。已有人发现一种这样的细菌,即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与结肠癌细胞一起存在着。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想要知道这种细菌是否可能与已迁移到身体其他部分(特别是肝脏)中的结肠癌细胞一起存在着。

为了弄清楚这一点,这些研究人员从真实的结肠癌患者中收集样品。通过这样做,他们发现在许多情形下,这种相同的细菌菌株存在于结肠和结肠癌细胞已转移到的肝脏的肿瘤中。他们也发现已患上结肠癌但未有证据表明这种肿瘤中存在这种细菌的患者在他们的肝脏肿瘤中也没有这种细菌

【6】Nat Commun:细菌促进伤口诱导皮肤癌

doi:10.1038/ncomms6932

最近,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皮肤的损伤诱发肿瘤形成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或为开发靶向疗法来治疗慢性溃疡或皮肤起泡疾病提供思路。

文章中研究者在皮肤肿瘤形成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细菌可以通过免疫细胞来进行先天性的感应,该过程或许在某些患者机体中平衡正常伤口愈合和肿瘤形成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研究者们已经建立了组织损伤、慢性炎症及癌症之间的关系,但对这背后发生的原因却并不清楚;比如表皮溶解水疱症(EB),其就是一种和慢性创伤相关的罕见遗传性皮肤病,其可以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本文研究中,研究者阐明了一种存在于皮肤中的细菌可以促进皮肤肿瘤的形成。研究者发现,当患有慢性皮肤炎症的小鼠受伤后,其就会在受伤位点产生肿瘤,而免疫系统的细胞正需要该过程来建立其防御系统,在其背后隐藏的信号机制包括一种名为鞭毛蛋白的细菌蛋白,其可以被免疫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5(TLR-5)进行识别。

【7】EBioMedicine:科学家发现特殊细菌或与胆管癌直接相关

doi:10.1016/j.ebiom.2016.04.034

近日,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胆管中的一种细菌或是引发胆管癌(Bile Duct Cancer)的一种潜在风险因素,胆管上皮癌(CCA)是一种罕见但非常恶性的胆管癌,这种癌症在早期并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

胆管上皮癌的发病和多种风险因子有关,而这些因子的地理位置明显不同,胆管囊肿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被认为和西方人群患CCA直接相关,肝脏中感染寄生虫也会导致东南亚人群较高的CCA发生率,然而细菌在CCA发生过程中的角色此前研究者并不清楚。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就基于对16S RNA基因进行研究阐明了肝脏意外感染和非感染的CCA患者机体中的微生物群落。16S RNA是一种研究不同细菌谱系的保守标记基因。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胆管组织中包含了多种细菌群落,而且此前认为和胆管感染相关的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群

相关文章

金纳米颗粒有望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团队研究获得了直径约3纳米的多肽修饰的金纳米颗粒(Au_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特异的抑菌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杀死细菌。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纳米......

细菌耐药难解决?揭秘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新机制

近日,NucleicAcidsResearch杂志发表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顾兵教授、刘晓晓副研究员一项题为“希瓦氏菌通过H-NS蛋白乙酰化降低氮代谢调控因子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文章。该研究以细菌......

人鼻中发现新型抗生素物质,可对抗病原体

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人员从人类鼻子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物质,可用来对抗病原体。这种名为epifadin的分子是由表皮葡萄球菌的特定菌株产生的。他们将epifadin归为一类前所未知的新型抗菌化合物,它......

新发现!细菌RNA代谢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承才团队关于细菌中RNA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蓝藻中RNaseE受一个保守蛋白调控》(Aconservedproteininhibitorbri......

细菌如何识别病毒入侵并激活免疫防御?本文揭晓答案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命是不受威胁——包括细菌。被称为噬菌体的掠食性病毒是它们最可怕的敌人之一,它们渗透到细胞中进行复制并接管。细菌已经进化出了一系列对抗这些感染的策略,但它们是如何首先发现入侵者......

得了支原体肺炎需要输液、“洗肺”吗?专家解答来啦!

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广受关注。患儿什么时候具有传染性?是否需要输液、“洗肺”?担心医院人多能否自行用药?记者在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到来之际,采访了相关医学专家。“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在开始发烧前有几天......

揭开致病细菌穿越人体血脑屏障之谜

记者10月24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王磊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3种主要细菌如何利用同一机制穿越血脑屏障的分子机理,这对细菌性脑膜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转座子编码的核酸酶利用向导RNA促进转座子自身的传播

基因组工程可能是医学的未来,但它依赖于数十亿年前在原始细菌中取得的进化进步,而原始细菌是最初的基因编辑大师。科学家们对这些古老的基因编辑系统进行改造,推动它们完成更加复杂的基因编辑任务。然而,要发现新......

JACS:挑战常规!化脓性链球菌心磷脂SpCL1可在人体引起免疫反应

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是一种导致链球菌性咽喉炎和其他感染的细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化脓性链球菌制造的一种分子可能有助于解释几个长期......

病毒入侵时,生命体如何自我保护?

在生命体内存在在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细菌在杀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壮烈牺牲”,与其“同归于尽”,以完成保护生命体的重任。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间接的手段检测到了一种同归于尽的自我保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