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07 15:16 原文链接: 维生素D3可修复心血管系统损伤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3能显著修复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的心血管系统损伤。鉴于晒太阳时身体会自动产生D3,因此专家建议,心血管系统损伤病患可多晒太阳或服用D3补充剂。

  在最新研究中,塔杜斯·马林斯基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直径仅为人发丝千分之一的纳米传感器,开发出了独特的测量方法和系统,并用其追踪维生素D3对单一内皮细胞(心血管系统的重要调节部分)的影响。研究发现,维生素D3是一氧化氮(一种调节血流量并预防心血管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信号分子)的强力刺激剂,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系统中的氧化应激水平。

  最重要的是,研究表明,维生素D3疗法可显著修复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几种疾病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的损害,同时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马林斯基说:“能恢复已受损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还不多见,而维生素D3可做到这一点,这是一种非常便宜的心血管系统修复办法,我们不必开发新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

  新研究是科学家首次发现维生素D3修复心血管内皮功能的分子机制。尽管研究使用高血压细胞模型进行,但维生素D3对功能失调内皮的影响要广泛得多,几种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与缺血性事件有关的疾病,都发现了内皮功能障碍。因此,作者提出,维生素D3可能在修复心脏病发作后功能失调的心脏内皮、脑中风后的毛细血管内皮、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具有临床重要性。

  这一建议也得到了几项临床研究的支持。这些研究表明,如果维生素D3的剂量高于目前治疗骨疾病的剂量,可能对治疗功能失调心血管系统大有裨益。最新研究发表在《纳米医学》杂志上。

相关文章

19902019年204个国家/地区1539岁青少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

研究背景:了解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心血管疾病(CVDs)的整体和特定类型负担的时序趋势以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对于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至关重要。我们旨在在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提供15-39岁青少......

向患者展示斑块照片有助于帮助他们解决心脏风险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向患者展示其动脉中斑块堆积的图像不仅能教育他们,还能提供解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的动力。心血管疾病(CVD)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估计每年造成1790万人死亡。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

管理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有助于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功能

发表在《老年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管理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因素可能有助于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大约10%的老年人会出现肌肉无力和身体功能减退,从而导致不良的健康结果和残疾。该研究发现,血管措施与......

安捷伦授予KathrynWolhuter博士2023年度DarleneSolomon奖

旨在表彰和支持从事质谱研究的有为女科学家2023年4月4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近日宣布2023年DarleneSolomon奖的获得者是澳大利亚悉尼VictorChang心脏研究......

多吃糖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游离糖摄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越高。这些发现为全球饮食指南中将游离糖摄入降到每日摄入能量5%以下的建议加强了证据力度。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BMC医学》。牛津大学的Rebecc......

110497个体样本揭示摄入游离糖风险

开放获取出版的国际专业学术期刊《BMC医学》(BMCMedicine)2月14日发表一篇健康研究论文显示,游离糖(即添加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和果汁中的糖分)摄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越高。这项研究......

特定基因突变促进心血管疾病发展

据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上的一项新研究,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的一个研究小组与美国研究机构合作,已经证明编码蛋白p53基因的获得性突变,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特定基因突变促进心血管疾病发展

据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上的一项新研究,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的一个研究小组与美国研究机构合作,已经证明编码蛋白p53基因的获得性突变,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敲重点|辉瑞Paxlovid与心血管常用药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尽管辉瑞公司的新冠新药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书,但美国全科医生和心脏科同行在这新药的用药问题上,更有经验,他们最新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院(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CC)综述,......

不要喝酒!北大李立明等揭示喝酒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虽然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将中度酒精摄入与中风风险降低相关联,尤其是冠心病,但这些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关于中度摄入是否确实具有保护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流行病学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