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28 15:45 原文链接: 微生物所在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研究中取得进展

  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维管束病害,是制约我国棉花生产的首要病害。从棉花黄萎病抗性品种中发掘关键抗病基因,进而通过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主栽品种的黄萎病抗性,是当前棉花领域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重点。

   质外体是植物细胞膜外由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组成的系统,是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第一道屏障,在植物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于植物质外体免疫系统的组分及其在识别、防御病原微生物侵染过程中的生理功能还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夏桂先课题组研究人员从棉花和大丽轮枝菌互作体系中分离鉴定了来源于棉花质外体的富半胱氨酸蛋白CRR1和几丁质酶Chi28,以及来源于大丽轮枝菌的丝氨酸蛋白酶VdSSEP1,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黄萎病菌入侵时,棉花外泌Chi28和CRR1到根质外体中,其中Chi28能够降解病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而大丽轮枝菌则分泌丝氨酸蛋白酶VdSSEP1来水解棉花Chi28,从而阻止其对几丁质的降解。更有趣的是,为了反击病原菌的对抗,棉花外泌的CRR1在质外体中与Chi28相互作用,稳定Chi28而使其免受VdSSEP1降解,从而增强棉花的免疫防御。这些研究结果展示了大丽轮枝菌与棉花在根部质外体中的多重互作,为深入了解几丁质触发的植物先天免疫机制增添了新的实验依据。

  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植物学国际期刊The Plant Cell。夏桂先课题组博士毕业生韩利波和李元宝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夏桂先和副研究员王海云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相关文章

新型彩色纤维棉花创制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成功将甜菜红素在棉花纤维中富集,创制出纤维粉红色的棉花,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多类型彩色纤维棉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

“从种子到衬衫”的全产业链闭环

 新疆棉田。国棉联盟供图接近年底,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海南好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好棉集团)董事长王进华和联盟副秘书长黄群还在海南忙碌着。自从今年3月好棉集团作为联盟实体化运行机构成......

研究揭示棉花异源四倍体重复基因组的进化分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方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在全基因组水平探讨了四倍体棉种的多倍化、适应性进化与驯化,揭示了棉花多倍化及人工驯化过程的遗传变异基础,为其......

研究揭示棉花异源四倍体重复基因组的进化分歧

棉田丰收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供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方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在全基因组水平探讨了四倍体棉种的多倍化、适应......

美国德州棉花品质下降全球供应前景恶化

美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州德克萨斯州的棉花生产前景恶化,给全球棉花供应带来新的打击。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在截至8月21日的一周,得克萨斯州只有11%的作物被评为良好至极佳,低于一周前的14%,为2011年......

全球棉花价格因高温大涨三成下半年或持续飙升

据财联社报道, 今年以来,全球各大主要棉花供应国都遭到极端天气影响,棉花产量均出现减少。在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 印度 ,今年夏天出现连绵的暴雨天气和病虫灾害,严重影响了印......

联合研究发现调控棉花纤维伸长的新基因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鉴定到影响棉花纤维伸长的GhMAH1基因。中国农科院供图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陆地棉和海岛棉(又称长绒棉)是棉花的两个主栽四倍体棉种,陆海种间杂交为棉花纤维长度性状改良提供重......

鲁氏菌基因缺失标记活疫苗首发上市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27日发布信息,研发历时18年,由该研究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的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标记活疫苗产品在中国首发上市。该疫苗的应用,将有效降低布鲁氏杆菌......

紫色棉花来了,基因技术孕育天然彩棉

紫化突变体HS2、彩色棉亲本及其杂交后代不同纤维颜色品系选育(受访者供图)应用紫化突变体结合基因操作进行彩色棉纤维改良的模式图(受访者供图)研究发现,目前已知的天然彩色棉品种资源属于棕色和绿色系列,由......

研究发现乙烯如何调控棉花表皮毛发育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李付广团队通过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棉花中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组分,并系统讨论和综述了乙烯在植物表皮毛发育中的分子机制,提出了乙烯介导的纤维发育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