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韦神”韦东奕又上热搜了!他帮人“秒破”难题的消息刷爆全网。

  有网友称,自己的科技公司要做一个数学模型来模拟产品的物理性能,但是模型越复杂,模拟就越失真。包括6名博士在内的团队耗时4个月都无法解决。求助韦东奕后,很快就破解了难题,并且韦东奕认为这事太简单所以拒收报酬。

  这不是“韦神”第一次火爆“出圈”。此前在一段采访视频中,韦东奕手里拿着馒头和矿泉水瓶,憨厚的相貌、素俭的着装和朴实的言语,引发了网友热议。

  人们热议的,其实是这幅画面与想象中的“北大老师”“数学天才”反差太大。这让人不禁想起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甚至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

  这回“韦神”再上热搜,让人看到这位天才数学家不仅“画风清奇”,而且“特别能打”。他的数学造诣网上都能查到,但罗列抽象的成就,都比不上这个故事来得生动叫绝。

  概括起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有两方面:一是数学天才轻松破解实用性的工程难题;二是淡泊名利,“事了拂衣去”。

  有网友想去求证此事的真假,不过这不是重点。哪怕网传说法不实,也算不上是特别恶劣的谣言,这个故事只是符合“吃瓜群众”的愿景思维罢了。

  人们期待这样一种天才。

  他可能毫不起眼,甚至有点寒酸,但能力超群,成就斐然;他看着像个书呆子,却拿得出真本事,破解的难题可以给人带来切实的收益;他与世无争,道德上纯洁无瑕;他无视外界,活出自我……

  科幻作家宝树在微博评论里说得好:“韦神完美地符合了一般人对天才的想象,科学天才就是一心沉浸于科学王国,不闻窗外事……我们年轻的时候,也经常觉得自己很有‘个性’,接近天才,但其实真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天才,可是现实中总有冒牌的天才和大师招摇撞骗。正当我们怀疑是否真有天才这个“物种”时,这个有鼻子有眼的故事,让人再次相信山外有山。

  事实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历史上各个行当从来不乏天才。但众人追捧的天才,需要满足一些条件。

  人说“文无第一”,并不是所有行当只要出了天才,大家就会有目共睹。画家梵高、文学家卡夫卡,在各自领域堪称一等一的天才,可惜他们都在死后才赢得声誉。

  面对这些缺乏“现世报”的样本,人们更多的是投之以唏嘘感慨。也许说到底,人们还是会怀疑,比起科学,文学艺术在智力要求上似乎还是不够“硬”。科学界的天才,似乎更容易被业内专家识别出来。

  人们喜爱的天才,道德上未必完美无瑕,但至少要免于世俗。

  牛顿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无出其右,但在当年,牛顿担任教职期间的工作收入一直不高。这也让年逾五十的牛顿决定,为了生计寻求收入更高的工作。1696年,英国财政大臣查尔斯·蒙塔古来信邀请牛顿担任皇家造币厂督办。牛顿收到信件后,欣然前往。尽管后来牛顿改革金币生产技术,实现了英国金币制造标准化,但只要提及他的后半生,人们总觉得伟大的牛顿堕落了。

  多数科学天才都有实现荣华富贵的能力。科学天才一旦有了名利,人们会认为那是拜天赋所赐,若将天赋兑现为利益,虽然无可厚非,却也变得不那么可爱,也不那么可敬了。

  正因如此,当年中科院遥感研究所所长李小文院士,一时成了明星科学家。他的“出圈”当然有辉煌的学术经历和过硬的学术贡献作支撑,但人们喜闻乐见的,还是他脚蹬布鞋、不修边幅的形象,以及他喜欢令狐冲、爱喝二锅头的侠士风骨。

  还有一些天才,横空出世就被伯乐相中。他们的能力和成就横跨文、理、艺术多个领域,人格上也超凡脱俗,却因研究领域缺乏直接且显见的实用价值,导致难以“出圈”(这并不是说“出圈”本身是值得追求的)。

  20世纪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属于这一类。他出身名门巨贾,却也安贫乐道。不仅在音乐、工程、建筑等领域表现出极高的天赋,更是一手缔造了两个完全不同却都有巨大影响的哲学学派。尽管如今的文艺青年多多少少听过他的大名,但大家似乎很难说出他的思想如何改变了世界。

  在没有神的时代,那些集才华横溢、道德圣洁、人格超拔和贡献斐然于一体的科学天才,自然容易受人称颂和爱戴。不过这样的科学天才越来越少了,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科学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20世纪中期美国“曼哈顿计划”之后,科学逐渐从牛顿时代贵族式、个人英雄主义般的“学院科学”,进入到了需要政府、资本、民众等多方主体介入的“产业科学”。科学的规范性要素发生了剧变,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天才科学家也就愈发稀少了。

  这么看来,只有数学天才最容易满足公众关于天才的想象。

  数学有公理系统,有对错可言,比拼的是智力和专注力。天才数学家一般无暇抛头露面、追名逐利,他们沉浸在纯粹的思维王国当中,但一不留神就会带给其他领域(例如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计算机工程、军事密码破译等)巨大而实惠的变革。

  纳什“美丽心灵”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图灵二战中破译德军密码一事被广为传颂,这些都是人们对天才数学家至真至纯的礼赞。

  与追捧娱乐明星不同,这一回,绝大多数人是真心诚意被“韦神”种种可贵的品质所折服。人们渴望一个像数学真理那样永恒为真且有实效的精神榜样。

  以前是陈景润,这次,是韦东奕。

  (作者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章

奖金200万元,首届大奖颁给“最准时的人”

11月22日,首届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数学与物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李政道研究所举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叶军获此大奖。颁奖仪式。上海交大供图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和“睿远......

46位拿到“新基石”连续5年2500万不看项目只看人

2023年10月30日,腾讯公司“10年100亿元资助基础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名单发布,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46位科学家上榜,成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第......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数学与物理巅峰论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10.shtm直播时间:2023年7月22日(周六)14:10-17:20直播平台:科学网APP(......

8月16日,2023未来科学大奖三大奖项获奖者即将揭晓!

科学是求真,是向善,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全部想象力。从进化论的提出、非欧几里得几何的产生、电磁学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到宇宙探索、核能开发、量子计算兴起、AI科技的普及……今天,科学已经渗透到社会进步和人类......

专科毕业、95后快递小哥爱数学:“它不骗人”

白天送快递,晚上钻研数学,两件完全不搭的事,汇集在一位天津95后小哥身上。他叫孙金元,是2023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参赛选手之一。这项不设报名门槛的全球最大在线数学竞赛,给了孙金元们逐梦数学的机会。自......

张继平:期待更多“凝聚态数学式”的大数学出现

什么是大数学发展观?3月14日,2023年的国际数学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座教授张继平受中国数学会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中国运筹学会的邀请,以“大数学发展观”为题发表演讲。张继平化用国......

【光明日报】我国数学界三大奖在武汉揭晓

2月19日,中国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武汉开幕。中国数学界三大奖评选结果揭晓。徐宗本获第十六届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陈兵龙、刘若川获第十九届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杜凯、王志强、朱超娜、朱锦天获......

江松:有强大的数学学科,基础研究才能快速发展

“当前,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关键技术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基础研究实力不够强。”2月12日,在“遇见数学预见未来”首届松山湖数学论坛上,江松院士直言,数学是基础研究......

丘成桐:驰骋数学五十载几何人生报家国

我从事数学研究五十多年了。在我看来,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通过有系统、有逻辑的方法,找出大自然的真理,与实验科学相辅相成。通过实验科学,我们可以发现真理的走向,但仅靠实验科学,我们无法探索出真理。真......

专访宗传明:数学奠定“后量子密码”的基础

今年7月5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公布了4项后量子密码标准,旨在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机的攻击。科学家普遍认为,基于量子科学原理建造的量子计算机将大大地超越电子计算机,而现代通信所利用的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