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7 10:41 原文链接: 为什么读完博士反而逃离科研?

  为什么年轻人不选择科研,为什么年轻人觉得科研很累,很烦。

  社会的因素,历史的因素,似乎都可以解释一些,仍然不能真正解释为何曾经让人很羡慕的科研职业变得如此没有吸引力。

  我认为,我们过去十多年的科研模式让我们(我们已经人在江湖,不能选择了)后面的年轻人失去了兴趣。那我们的科研模式有哪些让人乏味呢?

  一、科研选题让人乏味

  就个人观察,大多数科研课题都是跟踪性的课题。做跟踪性课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永远都做票友,都在追捧一些前沿概念,而不是自己做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压缩感知等课题天下人都在做,这就不正常。

  我参加过一个高等级的关于我们国家今后5年的科研发展路线图的讨论会,会上大拿们讲的科研方向无疑就是当时某一个国际会议的会议主题。

  不错,似乎抓住主题也是个优点,但是这些问题统统都是无根的问题,我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讨论那些问题,为什么非要只讨论那些问题。一辈子都在给别人梳辫子,内心的感觉无疑是很糟糕的。

  实际上,每一个有潜质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是如果科研的选题都不是自己想要做的,而是需要按照所谓的国际时髦去做,这就有点强人所难。假如是做自己选择的课题,那么每个人似乎都能接受包括物质在内的短暂匮乏。

  二、科研的形式让人乏味

  我们国家所谓的科研,总的看来还没有脱离科研入门的阶段,科研模式千篇一律(仅就信息科学而言),基本上就是:读论文、做实验、写论文。

  本来读别人的论文就不舒服,再加上现在的论文写的都比较夸张,一个小小的东西非要描绘成了不起的大发现或者大发明,水分比较大,真东西少。

  就好比吃饭,总吃膨化食品,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对健康有害,对胃口的伤害也很大。

  实际上,真正的科研,尤其是应用基础研究,就需要先从应用本身开始,而不是从论文开始。问题是应用中来,而非从别人的论文中来。

  科研的形式起码应该转化为:应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包括看论文等)、解决问题、新的应用高度、新的应用问题。

  两头都在应用中,中间的研究都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就应该是解决一些应用问题。当然,理论研究中也存在一些理论问题需要讨论,但是不能所有的课题都像理论课题一样去研究。

  三、科研的风气让人乏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科研领域处于群龙无首的年代,很多人很年轻就被推到了舞台中心,这让后来的年轻人大有压力,也急于表现自己,我们看到太多的人过度包装自己的科研成果,急功近利。

  这样的科研风气让人觉得这哪里是在做科研,明明是在一个名利场中。每一个人似乎都想树立自己的山头,每一个人似乎都要选择一个大树乘凉。

  在非技术因素占比重很大的时候,就很难让人喜欢这样的环境。很多不太擅长包装的人就觉得很受伤,受伤多了,就自然乏味。

  四、科研的结果让人泄气

  我们国家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国家的工业问题也似乎越来越多了。

  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样没有解决,这就让人很泄气,做了一辈子都没有成就感。比如,我们国家的仪器工业到现在为止很多领域还处于很原始的水平,跟踪都跟不住,更别说做新体制仪器。

  这样的结果其实可以理解,就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认真考虑过中国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需要去真正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要的仅仅是论文,仅仅是名气和地位,甚至金钱。这样的科研不会解决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自然只能是让人泄气的。

  五、科研的生活比较苦闷

  在这个急速发展的社会里,科研显得很另类。社会的变革非常快速,可是科研不能变化的很快速,还只能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发展。科研内外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科研显得就比较苦闷,不合时宜。

  当科研人不能很快的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很快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内心就会有很多纠结,比如房价高涨,买车盛行等,似乎都是合理的压力理由。要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静下心来做科研,这本身就很难。

  上面的话虽然有牢骚的成分,但是大多数还算是比较现实的看法。

  当然,中国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我们原来的基础过于薄弱,科学的素质还没有真正渗透到社会中。我们还在路上,甚至还仅仅在起跑线附近。着急也没用,只能不断地训练,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创造更好的环境。

  如果士兵打仗失败了,不能怪士兵,一定是将军出了问题。

  年轻人不愿意做科研,我们不能怪罪他们没有理想,没有追求,责任都在我们的身上。

  是我们没有告诉他们正确的科研选题,没有教会他们更好地科研模式,没有营造良好的科研风气,没有让他们看到成果的魅力,没有让他们体验到快乐的科研生活。

  一切的结果都有原因,而一切的原因都来自于自我。从我做起,似乎是唯一的选择,抱怨只会加剧结果。

相关文章

科研人员如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才合规?科技部发布《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

近日,科技部监督司发布《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指引》共11个部分,覆盖了科研活动的主要方面和重点环节,针对科研人员、科研单位、科研资助机构、科技类社团、学术期刊等不同主体,提出了开展......

教育部回应越来越多博士生走出象牙塔

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越来越多博士生走出象牙塔,不断到各行各业去发挥才干,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表示,2023年,我国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7.52万人。根据跟踪的就业数据,今......

一博士狂编200多篇论文,被揭发后畏罪自杀....

一博士狂编200多篇论文,被揭发后畏罪自杀,可他造成的撤稿影响直至今日还在继续,更有人称其的造假为科学史上最大的学术骗局之一。狂编200多篇论文发表,这个博士有点狠在著名学术打假网站Retractio......

Science最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法禁止中国学生及博后进入公立大学实验室

新的佛罗里达州法律正在阻挠佛罗里达公立大学的教师们想要聘请中国研究生和博士后来参与他们的实验室工作。InMay,FloridaGovernorRonDeSantis(R)signedbillsrest......

华厦眼科成功创建“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

近日,根据《泉州市院士工作站暨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建设管理规定》(泉委人才[2023]4号)要求,经泉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同意认定泉州华厦眼科(301267)医院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管理......

法国将大规模改革科研体系

法国政府12月7日宣布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彻底变革该国的研究机构。总统马克龙声称,这些措施会减少官僚主义,并将科学置于“政治决策的核心”。据《自然》报道,这是法国研究体系近20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其中包括......

大湾区大学(筹)无机类设备等科研设备采购项目,这家公司2174万中标!

大湾区大学(筹)无机类设备等科研设备采购项目,广东省中科进出口有限公司2174.87万元中标,详细信息如下:采购项目名称大湾区大学(筹)无机类设备等科研设备采购项目采购计划编号441901-2023-......

科研人员必看!Nature发出最新警告:AI人工智能对科学探索存在隐藏的危机

    导读:12月5日Nature发表的新闻评论,关于使用AI的许多论文的有效性或可靠性存在许多潜在问题,但目前尚不清楚基于AI的科学文献中的错误或不可靠的发......

这个科研成果全球第11的国家,不再“唯论文”

根据西班牙国家评估和认证机构(ANECA)的新提议,该国备受诟病的科学家评价体系将彻底改革。在旧体系中,学术职业发展的唯一评价标准是发表论文。据《科学》报道,上月宣布的这一改革举措提出,将首次评估西班......

30万/项!国自然“博士生基金”来了

以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任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在校学生无资格申请。从2023年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部分高校试点资助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试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