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02 17:51 原文链接: 稳准快!基因型和表型双定位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

   抗生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昔日是对抗疾病延长生命的“万能神药”,随着高频率滥用,而今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成为世界卫生领域的重大难题,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此,在临床治疗中,快速检测抗生素敏感性技术将为人类带来新福音。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联合麻省理工综合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套能够同时检测基因型和表型的“稳准快”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方法,并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发表了相关成果。

图片.png

  19世纪末20世纪初,抗生素的发现改变了世界抵御疾病的原始方式,就像“秘密武器”最终出场,人类寿命因此也大大提高。而随着发现和使用还不到一百年,细菌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超级细菌”的概念更让人细思极恐,所谓的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重大挑战。根据世卫组织数据报道,预计到2050年,每年会有1000万人因为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丧生,相当于每3秒钟就有1人死亡,危害程度赶超癌症。

  面对这一重大生物安全隐患,及时诊断并使用最有效的抗生素以治疗细菌感染的患者将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目前,临床上鉴定患者体内对哪些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而哪些抗生素可以有效使用的检测方法(如肉汤微量稀释),通常需要2天以上,甚至一周时间,这种情况下,患者通常难以忍受病痛,医生只能开具广谱抗生素——如此一来,抗生素耐药情况便愈演愈烈,难以控制。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Deborah T. Hung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联合麻省理工总医院,一同开发了一种新的抗生素敏感性诊断方法,打破了时间和准确性壁垒,真正实现数小时准精准定位最佳抗生素,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ST)的金标准主要包括两种,定位“表型”的方法要先从患者体内样本分离得到细菌,然后在用含各种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观察哪种抗生素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即获得表型结果;这种基于细菌培养的测定方法是准确的,但是培养过程耗时耗力。而最新的细菌“基因型”定位方法则以细菌的DNA为标准,检测发现已知具有耐药性的突变位点,这种方法虽然较快,但准确性较差,尤其是当产生未包含在测试内的耐药变异位点时,可能造成变异位点遗漏。

  为了解决这两种检测方法各自存在的短板问题,研究团队将两种方法巧妙结合,取长补短,发明了一种基于RNA检测的基因型和表型双定位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即GoPhAST-R(Combined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AST through RNA detection)——在经过早期的抗生素诱导后,研究人员通过检测细菌中特定的信使RNA表达特征,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机器学习的分析方法,同时检测关键性遗传抗性变化,对分离的临床菌株进行高准确度分类定位。这种方法可以在四个小时内提供准确结果,且精确度高达94-99%。

  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在培养皿中生长的同一种细菌在抗生素中暴露的数分钟内,其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变化具有不同的信使RNA(mRNA)表达模式,即反映活性变化的差异基因。该方法还分析了mRNA转录物的序列,以揭示细菌是否携带已知会引起耐药性的关键基因。随后,根据机器学习算法,识别最能区分药物敏感性和抗生素耐药性的mRNA转录物。最后GoPhAST-R方法使用这些转录本对药物敏感性未知的样品进行分类,通过定位不同药物敏感性的mRNA标记,在不受耐药性的潜在遗传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快速定位患者本身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产生准确结果。

  研究团队证明了,GoPhAST-R可以识别出当今临床使用的三种主要抗生素类别的敏感性:卡巴培南,氟喹诺酮和氨基糖苷,它们对应五种经常具有耐药性的常见病原体: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此外,他们还利用GoPhAST-R方法快速测定了麻省理工总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患者样品中,有对环丙沙星的高敏感性结果,这些临床数据都再次证明了该检测方法的临床潜力。

  为了使GoPhAST-R检测方法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保证高效率检测,该团队还与NanoString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使用其二代RNA检测平台NanoString Hyb&Seq。如此一来,与使用标准临床实验室的方法进行28-40小时的培养分析相比,该仪器允许GoPhAST-R在血液培养中阳性细菌被检出后不到四小时的时间内确定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图片.png

  GoPhAST-R检测方法的实验设计原理和在NanoString Hyb&Seq测序平台的工作流程(可区分易感菌株表型和检测抗性菌株遗传特征)

  这一检测方法有效提高了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的准确性,推动了耐药检测的分子流行病学发展,也为尽早发现新兴的耐药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双管齐下的诊断方法让检测时间缩短了数倍,但精确度不减,可谓“事半功倍”。一方面,此类方法有望得到进一步开发,争取应用于更多细菌感染和抗生素检测;另一方面,这种检测手段将真正改变临床上对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和护理方式,以确保更有效地部署现有的抗生素库使用,有效防止了耐药性“超级细菌”的进一步出现和传播。”


相关文章

第357期双清论坛“RNA与重大疾病诊疗”在杭州召开

2023年11月21日-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第357期双清论坛“RNA与重大疾病诊疗”在杭州召开。本次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计划与......

中国科学院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大零号湾”

11月24日下午,闵行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在闵行区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的核心内容是,核糖核酸功能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将落户在......

用生肉喂狗增加感染耐抗生素大肠杆菌风险

英国研究人员通过对600只健康宠物狗的研究发现,给狗喂食未煮熟的生肉会增加它们排出大肠杆菌的风险,而这种大肠杆菌是无法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环丙沙星所灭杀的。近日,相关研究发表于OneHealth。大......

遗传发育所玉米籽粒发育机制研究获进展

RNA编辑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编辑作为一种RNA转录后加工机制,对于调控基因表达具有重要意义。RNAC-U的编辑是胞嘧啶(C)经过脱氨转变为尿嘧啶(U)的过程。在此过程中,PPR(......

得了支原体肺炎需要输液、“洗肺”吗?专家解答来啦!

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广受关注。患儿什么时候具有传染性?是否需要输液、“洗肺”?担心医院人多能否自行用药?记者在11月12日世界肺炎日到来之际,采访了相关医学专家。“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在开始发烧前有几天......

综述:化学干预靶向致癌m6A修饰蛋白

RNA表观遗传学为基因表达调控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以RNAm6A甲基化修饰为代表开辟了RNA表观遗传的研究新方向。首个m6A去甲基化酶FTO的发现证实了m6A修饰的动态可逆性,成为推动m6A领域发展......

“监听”细胞对话新技术能快速微创诊断癌症

美国圣母大学发明的突破性设备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监听”细胞的对话。未来,这项技术将帮助改善癌症和其他疾病的诊断。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纳米》杂志上。科学家早就知道,RNA在细胞内扮演信使的角色,翻......

Nature:转座子编码的核酸酶利用向导RNA促进转座子自身的传播

基因组工程可能是医学的未来,但它依赖于数十亿年前在原始细菌中取得的进化进步,而原始细菌是最初的基因编辑大师。科学家们对这些古老的基因编辑系统进行改造,推动它们完成更加复杂的基因编辑任务。然而,要发现新......

新研究阐明真菌感染重要分子机制

真菌感染会对人类、动物和植物构成威胁,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HHU)等机构的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阐明了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有望促进新型抗真菌药物......

细胞“垃圾桶”或是癌症扩散载体

一种称为中体残余物的小细胞气泡,曾被认为是细胞的“垃圾桶”,但实际上,中体残余泡也能装载有效遗传物质,具有改变其他细胞命运的能力,甚至包括将其变成癌细胞。据发表在最新一期《发育细胞》杂志上的研究,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