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细胞技术、细胞重编程技术获取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研究一直是国际竞争的前沿与热点领域之一。体外仅通过化学小分子介导的重编程技术制备人巨核细胞(血小板的前体细胞)及血小板的研究成果鲜有报道。

血小板是由骨髓等造血组织中巨核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无核细胞,在机体止血、血栓形成、免疫调节、抗感染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血小板减少症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此外,病毒/细菌性感染、创伤、急性放射病、肿瘤放化疗等也易引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症、防治出血、挽救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临床上血小板供应仅有健康志愿者捐献的唯一途径,而血小板贮存时间短且易被污染,遇到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突发传染病)发生时,血小板短缺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因此亟需运用新技术解决血小板来源问题。

基于干细胞技术、细胞重编程技术获取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研究一直是国际竞争的前沿与热点领域之一。体外仅通过化学小分子介导的重编程技术制备人巨核细胞(血小板的前体细胞)及血小板的研究成果鲜有报道。

近日,军事医学研究院裴雪涛/李艳华团队联合天津大学医学部张健课题组运用化学重编程技术实现了人成红细胞向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命运转换,并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和染色质开放性测序技术系统追踪了该过程中的细胞动态变化。2022年8月4日,干细胞领域顶级期刊《Cell Stem Cell》(《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

在细胞重编程的研究中,种子细胞的选择对于能否成功而有效地启动细胞命运转换至关重要。前期研究表明,起始细胞和目的细胞在发育谱系上亲缘关系越近,越容易实现细胞类型转化。成红细胞是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的一种有核红细胞,成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来自共同的前体,即巨核-红系共祖细胞,它们之间紧密的谱系联系使成红细胞成为获得巨核细胞理想的候选种子细胞。研究人员通过从多个表观遗传调控和信号通路相关的小分子化合物中筛选出一个含有四个小分子的化合物组合,惊奇地发现该小分子化合物“鸡尾酒”能将人成红细胞高效地重编程为巨核细胞。研究人员进一步确定了两阶段的诱导及巨核细胞特化的体系,最终获得了与天然巨核细胞特性相似的诱导性巨核细胞(induced megakaryocytes, iMKs)。巨核细胞最重要的功能是能产生前血小板及血小板。研究人员首先通过体外实验分析iMKs是否具有生成血小板的能力。在体外特定诱导分化条件下,iMKs能够形成网状的具有多个分支延伸突起的前血小板并释放血小板。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iMKs来源的血小板表现出与天然血小板相似的凝血酶激活响应,并具有粘附、聚集等功能。为了确定iMKs是否具有体内生成功能性血小板的能力,研究人员将iMKs直接通过尾静脉注射到血小板减低症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他们在iMKs输注后的第1-3天检测到了人源性血小板,并通过微流控实验证实这些血小板具有参与血栓形成的能力。

为了解析四个小分子“鸡尾酒”如何实现成红细胞向巨核细胞的谱系命运转变,研究人员运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染色质开放性测序技术对重编程过程进行了系统追踪和深度剖析。他们发现起始细胞经历了一个红系/巨核共前体细胞的阶段,该阶段的细胞具有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的双向分化潜能。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化合物组合引发了广泛的染色质重塑变化,红系细胞发育关键性基因的染色质开放程度逐渐降低,造血及巨核发生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基因位点的染色质开放程度逐渐升高,从而逐渐启动了巨核细胞发育程序。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发现iMKs可以分为两个亚群,其中一个亚群为血小板生成偏向性强的巨核细胞,在iMKs总群体中的比例大于70%。另一个亚群是免疫偏向性的巨核系细胞,可能在免疫调节、炎症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四分子的重编程体系更有利于产生血小板生成偏向性强的巨核细胞。

综上所述,该研究团队独辟蹊径,仅运用小分子化合物成功实现成红细胞向功能性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命运转变,为体外大规模人工制备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开辟了新的路径。该化学重编程技术具有安全可控、高效便捷等优势,通过该技术获得的功能性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有望为临床血小板短缺等问题的解决开辟全新的途径,在血液系统疾病、急性放射病、战创伤、病毒或细菌性传染病等多种疾病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的防治等方面展现出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军事医学研究院裴雪涛研究员和李艳华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军事医学研究院覃金华副研究员、天津大学医学部张健副教授以及军事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姜佳楠是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和资助。


相关文章

生物工程新突破!基因编辑技术让鸡能抵抗禽流感

根据《自然·通讯》10日发表的一项生物技术概念验证研究,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对禽流感有部分抵抗力的鸡。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潜在策略,有助于减少禽流感从野外禽鸟向养殖家禽的传播。野生母鸡(左)......

新型干细胞揭示癌症为何经常转移到脊柱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型干细胞有助于脊椎的形成,有助于揭示为何乳腺癌等肿瘤经常向脊柱转移。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癌症会优先向脊柱扩散,但......

头发变白的原因找到了!Nature挑战干细胞经典教条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头发会不可避免地变白,也有不少人因为压力或者遗传因素少年白头、早生华发。目前,科学家了解到与头发黑色素产生相关的黑素细胞干细胞(McSCs)比其他成体干细胞群更早失效,这会导致头......

基因编辑具有治愈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巨大潜力

全球约有200多万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失明,被称为“不可治眼病”、“家族的梦魇”,其中以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最为常见,缺乏有效治疗。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

科学家开发能锁定小型癌症相关突变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

构成促癌基因的代码中只要改变一个字母就会明显影响肿瘤的侵袭性或癌症患者对特定疗法的反应,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Biotechnology上题为“Generationofprecision......

干细胞研究或将引发医疗技术革命

“目前,全球进入人体试验的干细胞研究超过8000项,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帮助人类实现修复创伤和病理组织、治愈终末期疾病的梦想,引发新一轮医疗技术革命。”在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青年系列第8......

干细胞研究引领医药行业变革

干细胞研究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帮助人类实现修复创伤和病理组织、治愈终末期疾病的梦想。目前,全球进入人体试验的干细胞研究超8000项。我国至今尚未有干细胞产品或技术上市,需要干细胞应用研究和......

艾滋病病情可长期缓解,并不意味着彻底“治愈”

法国和瑞士研究人员近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名被称为“日内瓦病人”的男子,是最新被宣布病情得到长期缓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像之前的病例那样接受带有病毒阻断突变......

一种开发“类原肠胚”的新方法

20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开发“类原肠胚”的新方法,其中包括一个重要组织——卵黄囊,这是以前模型中所缺少的。原肠胚形成是胚胎将自身从空心球体......

干细胞“上天”造血只为落地救人!

人的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可分化为人体内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干细胞在疾病治疗、组织修复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干细胞的突破性研究仍面临着很大挑战,包括如何扩大干细胞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