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火(野火)在地球上已经存在超过4亿年的时间,人们已经认识到它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辐射效应等改变气候系统。但是,它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的作用如何?它具体的气候效应如何?目前并不清楚,这主要由于人们并没有弄清楚自然火在冰期-间冰期中的表现究竟如何。这也导致在地球系统中自然火的作用被忽视或者低估。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曹军骥、韩永明团队等与美国科学家合作,一起研究了黄土高原第四纪自然火历史。他们通过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黒碳,烟炱和焦炭燃烧过程, 重建了黄土高原最近260万年以来高分辨率的明燃和焖烧变化历史(烟炱-燃烧过程中通过气粒转化过程在高温下形成的碳球粒,在古火研究中指示明燃;焦炭-燃烧形成的难分解的含碳残留物,在古火研究中指示焖烧)。

10.jpg

图1 黄土序列中烟炱所指示的第四纪自然火变化历史

  通过在古火研究中区分明燃和焖烧,他们首次发现,烟炱所指示的明燃具有非常明确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规律,它还与深海氧同位素、大气二氧化碳、不同区域的粉尘等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图1)。这一方面表明,由北半球大冰盖所调制的内陆气候干旱化是自然火,尤其是明燃的重要控制因子;另一方面,他们还提出自然火通过排放溶解铁,可以改变海洋生产力,从而影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一步影响气候和内陆干旱化,形成一个正反馈。

  尽管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完全证明自然火通过排放溶解铁影响气候变化,但是该研究所反映出的自然火与大气二氧化碳的联系暗示了自然火在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气候变化研究中需要考虑自然火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该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刊上研究获得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科学院项目支持。


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烯烃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燃料和化学品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而烯烃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中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是基本的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

中国环境监测站:10款国产二氧化碳监测仪器获认证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适用性检测合格名录(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包括北京雪迪龙、安徽皖仪等共十款国产仪器型号得到认证。详细信息如下表:序号单位名称仪器......

研究揭示单原子合金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制一氧化碳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团队、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夏川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转化制一氧化碳(CO)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工作......

研究揭示单原子合金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制一氧化碳机理

近日,我所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电子科技大学夏川教授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转化制一氧化碳(CO)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发出单原子合金催......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取得新进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获悉,该所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可实现钢厂尾气或者化工尾气的高......

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助力碳中和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研究员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揭示了碱性膜电解器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覆盖度驱动的选择性变......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助力实现碳中和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负碳技术通过捕集、贮存和利用二氧化碳以此抵消难减排的碳排放而成为了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其中近年来快速发展、极具应用前景的二氧......

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

在1月12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发布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预测潜力2.58万亿吨,可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

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今天(12日)召开,会上首次发布了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可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此次调查,中国地质调查......

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将二氧化碳人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合物,“变废为宝”,是科技界持续攻关的重要领域。我国科学家此前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2022年,电子科技大学夏川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