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13 11:36 原文链接: 我国学者揭示青藏高原北缘早渐新世古海拔古气候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柴达木盆地发育有连续的新生代地层,是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化进程及其机制的理想地区。大量的沉积学证据显示亚洲内陆自晚始新世逐渐变干,并持续至今。驱动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因素包括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后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副特提斯洋的退缩等。对这一地区古近纪古海拔和古气候的定量重建无疑是认识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和驱动机制的关键。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史恭乐副研究员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宋博文博士、张克信教授课题组,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英国开放大学Robert Spicer教授等多个团队合作,在对大红沟剖面早渐新世植物叶化石精确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气候叶相多变量分析程序(CLAMP)和热焓值(moist enthalpy method)的方法,结合大气海洋综合环流模型(GCM),定量重建了柴达木盆地北部早渐新世的古气候和古海拔。2020年3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12.jpg

柴达木盆地早渐新世植物化石

  化石产地现今气候寒冷,极端干旱,年均温1.9°C,年降水量仅为82.7 mm。结合生物地层学年龄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植物化石层的精确年龄为30.8 百万年,属早渐新世。

  重建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北部渐新世早期气候凉爽,年均温11.6 ± 2.4°C,湿度中等,海拔为~3.3 ± 1.4 km,与盆地现今的海拔类似,但高于同一时期隆升前的藏南喜马拉雅地区。同时,盆地冬季均温近冰点(1.4 ± 3.5 °C),夏季凉爽(均温~23 ± 2.9 °C),温度季节性差异较大但远比现今温度季节性差异低。年降水量很可能超过1000 mm(生长季降水量1229 ± 643 mm),夏季干燥,冬季湿润,降水季节性差异较低。降水模式显示柴达木盆地北部早渐新世降水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水汽来源于退缩前副特提斯洋。亚洲季风在当时尚未影响到柴达木盆地。

  化石植物类群组成显示柴达木盆地北部渐新世早期的植被是以杨属Populus和豆科绝灭类群柄豆荚Podocarpium占优势的温带落叶阔叶植被。结合早渐新世较为温暖的全球气候背景和化石产地相对较低(38.55° N)的古纬度,重建的古海拔和古气候与植被类群组成和性质是一致的。

  植物化石显示柴达木盆地北部渐新世早期已隆升至现今海拔,这似乎更支持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在印度与亚洲板块碰撞后同时开始隆升的构造模型。

  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科院青促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等的经费资助。

13.jpg

基于大气海洋综合环流模型(GCM)的全球早渐新世古地理(a)和热焓值分布(b)


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北缘首次发现大型碳酸岩型铌矿资源

科技日报西宁4月10日电(记者张蕴通讯员张卫国)记者10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近期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了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共生的铌—稀土矿(大格......

新研究揭示全球变暖将导致青藏高原北缘暖湿化

基于古环境记录、古气候模拟和现代观测,对比了青藏高原北缘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纪暖期、现代暖期和未来百年暖期的干湿变化,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育教授团队得出结论,未来全球变暖会导致青藏高原北缘暖湿化。这项......

科学家建立青藏高原新近纪高精度综合地层框架

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作为证明青藏高原隆升历程和幅度的重要证据之一,三趾马(Hipparion)化石发现于西藏吉隆县沃马盆地和比如县布隆盆地的中新世地层。进入新世纪,根......

研究揭示2500年前青藏高原已经广泛饲养牦牛和黄牛

12月13日,《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雷初朝教授团队联合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关于青藏高原史前牦牛驯化与黄牛利用研究的论文。本研究中用到的牛和......

青藏高原上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化石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30日发布消息称,该园古生态研究组在青藏高原南部的拉孜县柳区晚古新世植物群中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化石,为解析羊蹄甲属植物的起源及其传播路线提供了新线索。相关研究成果于......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公开招标采购多种质谱仪

青藏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全自动提取浓缩设备、六通道多列包装机)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招标编号:SYZB......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方面获进展

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丰富,并对气候变化颇为敏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区永久性冻土层消融面积不断扩大,加剧了冻土湿地土壤有机碳不稳定性。CO2排放速率的增加,促进了......

青藏高原生物源气溶胶差异及与棕碳光吸收关联获揭示

生物圈释放的大气一次生物气溶胶(PBAPs)在地球系统中广泛存在,阿拉伯糖醇、甘露醇、葡萄糖和海藻糖是主要的生物源组分,并作为示踪物应用于PBAPs的表征和解析。有研究指出PBAPs对大气棕碳有重要贡......

“海燕号”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

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两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日前在四川省自贡市完成交付,并成功实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气象精细化垂直探测首飞。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李良序介绍,这意味着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

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

23日中午,我国13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2023年珠峰地区综合考察研究中的峰顶科考。记者从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办公室了解到,本次科考顺利完成了极高海拔气象站技术升级、雪冰样品采集、冰芯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