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7 10:21 原文链接: 我国学者破解周丛生物毒性适应机制和污染物去除机制

  随着点源污染正逐步得到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地表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过量氮、磷等面源污染物进入地表水体造成严重富营养化,近年来大量新材料和化学品(纳米材料、抗生素等)的广泛应用也使新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实质,其实就是养分或污染物从“土相”向“水相”的运移,而周丛生物是位于稻田等土水界面的关键生物界面,强烈影响着水土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近年来,南京土壤研究所吴永红研究员团队,在周丛生物对污染物的毒性适应机制和去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并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权威期刊 Bioresource technology 以专辑形式发表。

周丛生物的纳米颗粒毒性适应机制

  通过系统研究周丛生物在人工纳米颗粒胁迫下的生理、生态和聚集结构等方面的响应和关键生态功能的变化,揭示了周丛生物对纳米颗粒毒性的保护和适应机制。研究表明,周丛生物能够通过聚集结构的保护作用和群落的适应机制共同抵抗纳米毒性,大量的EPS、三维结构和复杂的微生态特性使其在纳米毒性抵抗上具有天然优势(Tang et al., Trends Biotechnol, 2018)。并揭示了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在周丛生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和毒性机制,发现纳米颗粒能够进入周丛生物中的敏感微生物细胞,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并通过产生活性氧(ROS)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但是周丛生物能够通过群落结构的变化适应这种胁迫并保持其污染物去除能力(Tang et al., Bioresour Technol, 2018)。

  基于周丛生物对污染物胁迫较强的适应性,进一步揭示了周丛生物对多种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并发展了基于周丛生物的污染物强化去除技术。研究发现,周丛生物较强的生物吸附性、降解能力和絮凝能力,使其对重金属(Cu)、有机染料(结晶紫、苯胺蓝)等多种常见污染物就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发展出相应的固定化周丛生物反应器和生物絮凝技术(Liu et al., Bioresour Technol, 2018; Shabbir et al., J Clean Prod, 2018; Sun et al., Bioresour Technol, 2018)。同时探讨了周丛生物生物转化与光催化等电化学过程的耦合机制和效应,研究表明通过较强的胁迫适应性和生物吸附性,周丛生物能够很好的与光催化材料、上转换材料等形成微生物-功能材料的复合体系,通过提供光生电子和群落的优化增强周丛生物对氮、磷和重金属等面源污染物的去除能力(Zhu et al., ES&T, 2018; Zhu et al., Chem Eng J, 2018; Zhu et al., Bioresour Technol, 2018)。

  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周丛生物的环境效应和生态服务功能,对于深入认识污染物的土水界面行为和效应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158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22111,31772396,3160009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50066),以及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项目资助。

周丛生物-光催化协同脱氮过程

相关文章

浙江发布首个生态环境地方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文件明确六十六项制修订清单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近日举行。发布会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出台了《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

Nature发文土壤修复新工艺,XRF分析证明无损土壤品质

现有土壤修复处理时间长,污染物多样化,处理技术缺乏通用性。因此,来自休斯顿莱斯大学的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种可快速修复土壤中多种污染物的高温电热工艺。通过脉冲直流电输入,使污染土壤在几秒钟内升至1000到3......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杂合体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高翔课题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路璐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Sustainability)上,发表了题为Solar-......

微塑料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度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土壤作为陆地环境的基础,并与其他生态系统广泛联通。土壤作为污染物的“源”和“汇”而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属通过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环节进入土壤,其复合污......

液质联用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现如今,人们对饮水水质安全越来越关心,而饮用水水质受到原水水质、处理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工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安全,需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对水质进行检测。......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审议通过

7月10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生态状况变化(2015—2020年)调查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调查评估报告》)、《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以下简......

不同吸光物质影响积雪反照率或进一步影响气候变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研究员郝晓华团队发现,积雪中不同类型、不同含量的吸光物质对积雪的光谱特征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积雪的反照率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地气能量平衡,......

关于多氯萘等5种持久性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要求的公告

2022年12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列入多氯萘等三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正案》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

第十七届POPs论坛分会报告:有机污染物分析与污染特征

2023年5月17日-18日,第十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以下简称“第十七届POPs论坛”)在山青海碧的青岛召开,本次论坛聚焦“新污染物治理”,以“新污染物治理与健康环境”为主题......

可重复使用的纳米颗粒涂层海绵去除水中的重金属

于一种实验性的新海绵可以让从水中去除重金属污染物的过程比以往更容易。只需一次处理,该设备就能将受污染的水降低到安全可饮用的水平。在之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开发这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