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碳的周转与截获机制是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土壤碳汇功能的提升是提高粮食安全、改善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地健康等的关键,也是积极响应我国黑土地保护工程与国际“碳中和”发展战略、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必由之路。土壤有机碳(SOC)在陆地生态系统土壤里主要以有机质(SOM)形式存在。随着科技新手段的应用及理论发展,学术界对于SOM形成和稳定的认知已从传统的腐殖质观点转为更加关注土壤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并对土壤微生物直接贡献SOM形成及其碳库的重要作用逐渐达成共识。

  2017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系统微生物学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土壤微生物碳泵”(soil Microbial Carbon Pump,简称sMCP)概念,该理论聚焦于土壤微生物体内同化过程及其死亡残留物对土壤碳库的贡献,并以sMCP概念为核心,阐明了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碳截获的调控机理,形成了包含“sMCP概念”、“土壤微生物双重代谢途径”和“续埋效应”三方面为核心内容的全新土壤碳固存理论体系,为土壤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相关内容以The importance of anabolism in microbial control over soil carbon storage为题,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随后,科研人员围绕sMCP概念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

  2019年,科研人员以sMCP概念为理论指导,集成模型模拟、碳氮化学计量关系和生物标识物比例换算方法,对土壤微生物残体估算策略进行深层次探讨,首次较全面地综合量化了微生物对SOM库贡献的数值范围,并对估算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思辨和归类。其中,通过对温带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残体的量化估算,报道了在温带农田、草地和森林的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死亡残体碳在SOC库里的占比显著,微生物死亡残体对农田和草地的表土SOC贡献的均值超过了50%,相关内容以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microbial necromass contribution to soil organic matter为题,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

  2020年,科研人员通过分析能源作物种植系统下土壤微生物残体与SOC对土地利用方式异步响应规律,提出有助于评价sMCP功能的参数(能力与能效)以及野外原位sMCP的评价策略,相关内容以The soil microbial carbon pump: from conceptual insights to empirical assessments为题,以Opinion形式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上。此外,科研人员详细解读了sMCP介导的碳截获过程的机理细节与影响因子,并探讨了评价sMCP的标识物方法及不足,相关内容以Soil microbial carbon pump: Mechanism and appraisal为题,以Review形式发表在Soil Ecology Letters上。同年,科研人员对土壤微生物介导土壤碳库形成和稳定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简述,阐述和展望了现有的研究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新时期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提供参考,相关内容以Editorial:Microbial necromass on the rise: the growing focus on its role in soil organic matter development为题,发表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

  2021年,科研人员详述了sMCP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与应用前景,梳理和串联了近年来微生物源碳研究,并且夯实了以土壤微生物源碳为核心的sMCP理论体系,为推动sMCP概念体系在我国土壤碳汇功能提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相关内容以《土壤微生物碳泵储碳机制概论》为题,以综述文章形式发表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

  近几年,科研人员结合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探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SOM固存的主动调控机制,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死亡残留物以及SOC等指标的测定及对指标间关系的探索,揭示了农田保护性耕作和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与SOC间的动态关联,为土壤微生物介导的SOC形成和稳定过程以及sMCP理论体系提供了第一手野外试验与室内实验数据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以及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上。

相关文章

首获成功,碳材料家族再添两位新成员

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型纯碳分子材料,碳材料家族再添两位新成员。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肝脏健康与微生物组关联:解析肝移植患者感染风险

微生物组分析可预测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研究微生物组对肝脏的影响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肝脏是除肠道外受肠道微生物组成分影响最大的器官。此外,肝脏移植手术常伴有高发的感染率,这已与肠道微生物组成分相关联。许多......

英国建成首个粮食作物微生物组低温库

英国宣布建成全球首个公开资源的主要粮食作物微生物组低温库(UK-CMCB),将致力于保存栽培在英国土壤中的6种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微生物组样本,包括活性微生物、作物根部环境的基因组和DNA序列。UK-C......

稻田土壤甲烷微生物同化效应与机制研究获进展

由于长期淹水状态,稻田成为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事实上,稻田土壤产生的甲烷,大部分在排放到空气前已被好氧甲烷氧化菌所氧化。而好氧甲烷氧化菌可分为I型和II型两个类群。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理生态特性和代......

微生物计数进入快车道!QUANTOMTx™技术引领新趋势

圣保罗大学‘路易斯·德·奎罗兹’农业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玛丽安·拉波索博士圣保罗大学‘路易斯·德·奎罗兹’农业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玛丽安·拉波索博士随着对能源安全、可持续性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担忧不断增加,研究生......

超1200万!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等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采购超声诊断仪等医疗设备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政采云平台(www.zcygov.cn)获取(下载)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12月25日09:10(北京时间)前递交(......

见世界见未来,湘湖实验室举办科研成果专场路演活动

11月28日上午,湘湖实验室在萧山传化科技城钱湾智谷成功举办了名为“见世界见未来”的科研成果专场路演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推动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据悉,这是湘湖实验室自202......

打破领域瓶颈!张锋再发Science

微生物系统是包括CRISPR在内的许多生物技术的基础,但是序列数据库的指数级增长使得很难找到以前未识别的系统。2023年11月23日,博德研究所张锋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EugeneV.Koonin共同......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公示涉23项固废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近日,生态环境部征集并筛选了一批先进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编制形成2023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公示稿),并进行公示。《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中包括1......

研究揭示增温条件下旱区生物结皮调节土壤净碳交换的地理分布规律

生物结皮是干旱地区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土壤CO2交换,在土壤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生物结皮可通过产生光合和呼吸作用直接影响土壤CO2交换,还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栖居环境间接影响土壤碳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