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31 13:25 原文链接: 我们对芯片的理解常常流于极端

  5名本科生带着自己制造的芯片毕业——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生一芯”计划很快冲上热搜,也让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包云岗第一次品尝到了“大流量冲击”的滋味。

相关报道阅读量很快破亿,相关讨论的关注热度超过千万。“更离奇的是,老家亲戚给我发过来的一些短视频,讲得很夸张——什么中科院开启中国芯计划,什么中国第一次造出了芯片,连学校的名字也搞错了。”包云岗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说,“从各种各样的反馈中,我发现大家对芯片的态度很容易走极端。”

面对芯片,当不卑不亢

有人把芯片想得特别简单:“设计这样一个芯片没什么了不起的,真正的难题在于制造工艺。”

有人把芯片想得特别复杂:“光凭几个本科生怎么可能做得出来?是骗人的吧?”

“这两类评价非常典型。”包云岗说,“但事实上,面对芯片困境,我们最需要一种理性的态度——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

在近日举办的2020中关村论坛未来青年论坛上,包云岗讲了这样一段历史:早在1982年,全美国只有不到100个教授和学生从事半导体研究。当时半导体产业最强的是日本,美国反而处于低谷。

“美国是怎么解决这种人才危机的呢?”包云岗说,“降低设计门槛,让学生也可以设计芯片,可以流片。”1981年,美国政府启动了MOSIS项目,给大学里面提供做芯片的服务,30多年来已经培养了几万名学生。

今天中国的芯片人才困境,与40年前美国的境遇如出一辙。但在今天,不少中国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听到要做芯片,还会有一种“恐惧感”。

包云岗坦言,他开展“一生一芯”的教学实践,一大初衷就是“让学生不再害怕做芯片”。

让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让大家像做APP一样做芯片,让很小的团队也可以做自己的芯片,最终实现马云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芯片”——这是包云岗心中的愿景。

而这一切,需要把芯片的门槛降下来。

开源的门能否一直敞开?

用“开源芯片”把芯片的门槛降下来——包云岗在各种发声渠道反复强调这一点。

但对非专业人士来讲,开源芯片如何降低门槛,还是没那么容易理解。

“你可以把开源芯片看作领域内的‘基建工程’。”包云岗说,“有人把道路修好了、开放了,其他人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很多新的产业。最基础的东西共享之后,大家的创造力就能最充分地释放出来。”

如今,中小型企业甚至个人,要制作一个APP都并非难事,这是因为大量可以自由取用的开源软件为他们铺平了道路。尽管开源软件让渡了很多收益和利润,但它却催生了非常繁荣的上层互联网产业。

“我们希望开源芯片也能形成这样的生态,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包云岗说。

包云岗团队是围绕RISC-V开源指令集开展研究的。过去大多数指令集都归公司所有,比如X86的指令集就是英特尔公司的。这些指令集属于公司知识产权,其他人或者无法使用或者需要支付不菲的授权费。而RISC-V指令集则不同,它属于RISC-V国际基金会,是向全世界企业和个人开放的。

但也有人担心,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RISC-V国际基金会能一直开放下去吗?

包云岗对此较为乐观。他列出一组数据:RISC-V国际基金会目前有500多个会员,包括200多家企业和机构会员,其中约20%来自中国。10个高级会员中就有8个中国会员。曾经该基金会的7个董事会成员都来自美国,后来主动将董事会成员国际化,扩充至16个,其中中国占有6个席位。今年3月,RISC-V国际基金会总部正式由美国迁址瑞士。

“RISC-V国际基金会有一批有理想的人,他们是真的希望RISC-V指令集能为全世界共有,能存活50年。”包云岗说。

并不万能的开源芯片

开源芯片是万能的吗?

“可能不是。”包云岗坦言。

芯片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当我们说‘芯片’这个词时,就好像在说‘动物’——草履虫是动物,蓝鲸也是动物。芯片在复杂程度上也是差异极大的。”包云岗说,“开源芯片至少现在还不能用来应对那些最顶尖、最高端的芯片,更多还是用于设计中低端的芯片。这类芯片的特点就是量大、应用广,但对成本又比较敏感,要求更高的性价比。”

而大家当前非常关心的手机芯片,目前还很难用开源的方式解决。

“第一这种芯片要和高端的工艺结合起来;第二这类芯片是不断累积升级的,它多年来积淀的东西最后也会形成自己的壁垒,很难推倒重来。”

包云岗说:“尽管并不容易,我们依然在尝试用开源芯片的方法去做这样的高端芯片。”

“我们还有一个思路:假设过去100个人要用10年才能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我们通过开源的方法,把更多人吸收进这条道路,1000人、10000人,大大缩减技术探索的时间。”

相关文章

聊天机器人助力构建更好芯片

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公司正在对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优化,以帮助人类工程师制造出更好的计算机芯片。相关论文已经提交论文预印本网站。英伟达公司工程师定制了由元宇宙平台公司开发的LLAMA2模型,并借助本......

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再提升三位

11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全球创新格局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态势,科技创新中心东移趋势更加显著,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向创新型......

芯片市场的角逐,自研产品推出,后续如何?

微软在最近的年度开发者大会MicrosoftIgnite上推出了两款自研芯片——Maia100和AzureCobalt100,目标是为大语言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提供动力。这一举动标志着微软正式加入了谷歌、......

新进展!芯片上实现光学诱导超导性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物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证明,用激光束开启超导性的能力可集成在芯片上,这开辟了一条通往光电子应用的道路。此前,该所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

脑机接口“连接”产业新空间

科技感满满的假肢不是装饰,而是能握拳、抓取,甚至持笔写字、握拍打球;仅靠“意念”就能驱动机械臂拿取东西,甚至操作电脑输入信息;穿戴式的设备记录脑电波的波动,将大脑的运转情况以数值形式反馈……众多科幻电......

科技突破!芯片上实现光学诱导超导性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物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证明,用激光束开启超导性的能力可集成在芯片上,这开辟了一条通往光电子应用的道路。此前,该所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

七大芯片材料超全解析来袭,带您进一步了解半导体材料

材料和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石,一代技术依赖于一代工艺,一代工艺依赖一代材料和设备来实现。半导体材料处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对半导体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具有产业规模大、细分行业多、技术门槛......

科技突破!具有千个晶体管的二维半导体问世

据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的内存处理器,专用于数据处理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向量矩阵乘法。这种操作在数字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实现中无处不在,其效......

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芯片亚纳米级制造前沿探索项目指南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芯片亚纳米级制造前沿探索”项目指南。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部署......

最新消息!英伟达计划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AI芯片

11月9日,有消息称英伟达将推出三款针对中国市场的AI芯片,以应对美国最新的芯片限售令。近日网上流传的一份文件中,也显示了英伟达即将向中国客户推出产品的详细规格和推出日期,新产品分别名为HGXH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