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3 17:30 原文链接: 吴柏林、仇子龙合作研究发现:自闭症致病的分子机理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症候群和神经精神发育类疾病,多发于儿童早期,临床诊断由三个典型特征所判定,分别是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且近年来自闭症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关于自闭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医学与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目前已有的研究认为,与该病发生相关的遗传机制多元复杂,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组上的大片段失衡或小片段拷贝数变异,以及单基因突变等。已报道有数百种基因可能与该病相关,但确认的仅数十种。其中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DYRK1A基因即为在近年来被识别的自闭症候选基因之一。该基因被大家所熟知是由于其在唐氏综合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之前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该基因的三倍型与神经发育迟滞之间的关联性。但近来的外显子测序数据显示,自闭症病人也检测到DYRK1A基因的突变,因此,该基因与自闭症之间的相关程度如何,也成为了一个急需解答的科学问题。

  2月7日国际精神疾病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分子精神病学》在线发表了题为《孤独症相关的Dyrk1a无义突变影响神经元树突、树突棘生长及皮层发育》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复旦大学吴柏林教授研究组与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仇子龙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首先在自闭症病人中筛查到DYRK1A基因的9个错义突变,其次通过构建突变型Dyrk1a并对其在细胞生长、皮层发育等过程中的功能作进一步研究,发现Dyrk1a在神经发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与自闭症相关关的两个无义突变(R205X、E239X)导致了DYRK1A蛋白的功能缺失。此研究首次对DYRK1A这一重要自闭症候选基因的相关突变进行神经发育相关的功能研究,为深入研究DYRK1A基因功能及探索自闭症的致病分子细胞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为研究DYRK1A蛋白功能及自闭症相关突变的意义,我们构建了该基因的野生型、Dyrk1a_shRNA及九个突变型Dyrk1a的质粒(图a)。将其与对照组分别表达于小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图b、图c)、大鼠海马神经元(图d)以及在体的胚胎期皮层细胞(图e、图f)中,并观测各类型细胞对应的生长发育状态。

  在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中,与对照组相比较,Dyrk1a野生型过表达的细胞表现出突起生长以及树突棘发育明显被抑制,同时,当本底DYRK1A被特异性敲减时也有类似被抑制表型的出现(图b-d)。三个错义突变型的表现与野生型相同。而两个无义突变(R205X、E239X)的过表达并没有改变神经元树突生长及树突棘发育,且与对照组表型类似(图b-d)。此外,为进一步了解Dyrk1a在皮层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者将野生型及R205X突变型过表达于胚胎14.5时期的小鼠皮层,至出生时对皮层神经元迁移情况作以观察,发现野生型过表达会极大程度抑制神经元迁移,而R205X突变型则未影响该过程(图e-f)。说明Dyrk1a在神经元突起生长、树突棘发育以及皮层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自闭症相关的无义突变导致了DYRK1A蛋白的功能缺失。

  此研究对自闭症候选基因DYRK1A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进行研究,揭示该基因的精确剂量对于正常的神经发育极其重要。此外,还对在自闭症患者中检测的该基因相关突变进行了功能研究,发现两个无义突变R205X、E239X影响了蛋白质功能,推测该突变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相关。此研究首次对Dyrk1a在自闭症中的特异突变进行相关神经发育功能研究,检测到两个无义突变导致了蛋白的功能缺失,为之后深入研究DYRK1A蛋白功能以及其与自闭症相关的发病机理打下基础。

  该项工作由博士研究生党婷在吴柏林教授与仇子龙研究员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课题组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并得到了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生科院张锋教授的大力协助,是多个单位及课题组通力合作的重要成果。本工作得到科技部973项目(2013CB945404, 2010CB529601 and 2011CBA00400)、中科院战略性先导(B类)科技专项(XDB02050400),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的资助。

相关文章

又是致癌又是自闭症,无糖可乐不能再喝了?

今年对阿斯巴甜来说,真是多事之秋。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事情刚过去没多久,最近又有坏消息传来。消息称,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一项研究发现,男孩的自闭症诊断与其母亲在怀孕或母乳喂养期间每日饮用无糖汽水......

人脑类器官准确模拟自闭症,有望治疗最复杂的脑疾病

凭借类器官和遗传学的革命性结合系统,科学家现在可在人脑类器官中全面测试多个突变的影响,识别出脆弱的细胞类型和基因调控网络,而这正是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基础。这一成果为了解最复杂的人类大脑疾病提供了前所......

遗传年龄或可评估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衰老速度!

自闭症(ASD)和精神分裂症(SCZ)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为、遗传学和神经病理学等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重叠特征,提示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发病机制。衰老与表观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自闭症相关蛋白POGZ抑制2C基因和逆转录转座元件

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如自闭症和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基因组测序研究表明,自闭症是高异质性遗传发育疾病。根据个体遗传背景的不同,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如智力、......

自闭症有特效药了吗?广义来说雷特综合征算第一个

自闭症治疗有新药了吗?对于一小部分有类似自闭症表现的罕见病雷特综合征患者,答案是肯定的。遗憾的是,现阶段一般的自闭症人士用不上。 雷特综合征是具有自闭症表型的一类罕见病,广义上可以称作综合征......

自闭症发病率持续上升:每36名美国8岁儿童中就有1人确诊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美国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生和人口统计学的变化趋势。根据最新的数据,每36名8岁儿童中就有1名被确认为自闭症患者,即2.8%。这一比例超过......

科学家在自闭症猴模型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3月7日,暨南大学教授李晓江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清团队合作在自闭症猴模型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他们研究发现,CHD8(chromodomainhelicaseDNAbindi......

实现满月即可诊断自闭症,从1cm头发中检出准确率高达81%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儿童的诊断率约为2%,平均诊出年龄约为4岁。然而,对语言和社交功能至关重要的神经通路却在婴儿期发育,目前的诊断方案错过了ASD治疗的最有效年龄。促进语言和感......

自闭症研究需警惕冒犯性语言

自20世纪80年代自闭症有了“临床”定义以来的几十年里,许多人一直主张将自闭症理解为神经多样性谱系中的正常部分,而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如此,在研究文献中,自闭症经常被使用医学或病理学语......

类脑器官研究发现自闭症的新窗口

犹他大学健康中心的科学家说这些种子大小的器官是在实验室里从人类细胞中培养出来的——提供了对大脑的洞察,并揭示了可能导致某些人自闭症的差异。“我们过去认为,模拟大脑中细胞的组织太困难了,”AlexS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