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6 17:13 原文链接: 武汉启动1.1万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这项调查的意义极为重要,我们不仅需要通过这个数据去了解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同时需要知道到底无症状感染占什么样的比例,而这个比例对未来防控有什么影响。

  4月14日,武汉启动了1.1万人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此次武汉市抽样调查为期3天,16日全市结束采样。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这项调查工作将在9个省市(含武汉)进行,用以摸底新冠病毒在中国感染现状。

  “这次流行病学调查将在浙江、江苏、重庆等全国9省、市(含武汉市)开展。为了调查清楚在健康人群中的感染情况,以及无症状感染者到底处于什么水平,以及目前的免疫现状如何?这是为新冠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驻武汉流调队队长丁钢强对第一财经表示。

  摸底“免疫屏障”

  据了解,此次武汉市抽样调查13个行政区,依据新冠肺炎累计发病情况和辖区人口比例,每区5-11个街道,每个街道从给定的社区范围中选取一个社区,共100个社区作为调查点。为了确保抽样的代表性、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被抽样对象,必须是2020年1月~3月期间,在本社区持续居住时间不少于14天,以家庭为单位,符合条件的所有家庭成员。新冠防控的网格员、保安、民警、下沉干部、出租车司机、其他志愿者等相关工作人员也在抽样范围内。被抽样的家庭成员全部免费检测咽拭子核酸检测、抽血查lgG、lgM。

  “这项调查的意义极为重要,我们不仅需要通过这个数据去了解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同时需要知道到底无症状感染占多少比例,这对未来防控有什么影响。其次,需要知道的是,带来多大群体免疫。国外现在有一种‘群体免疫’的说法,如果这个数据出来,群体免疫的比例不高,那么就无法通过‘群体免疫’来防控疫情。对于一个传染病,要达到免疫屏障,至少需要60%以上的人群有免疫力,甚至于80%以上,才能发挥作用。”一位流行病专家表示。

  目前已知的数据便是,广东省曾对发热门诊32万人次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新冠肺炎检测阳性率为0.1%,对流感样病例监测样本15000份检测,发现1份阳性,新冠肺炎检测阳性率<0.1% 。这组数据提示,在密切接触者之外的重点人群中,新冠肺炎的检测阳性率也是极低的。

  不过,目前辽宁省在4月13日展开了《辽宁省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江苏省也在4月12日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苏省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的通知》。

  争议:抗体低,是否影响免疫屏障

  研究者在测量了抗体水平后,同时进行了“安全、灵敏的基于假病毒-慢病毒载体”的中和实验。研究者发现,26个新冠肺炎愈后患者的血浆样本对新冠病毒表现出强大的中和活性。

  这一点也是“群体免疫”的支撑依据。而这一点,中国医学科学院秦川教授的团队在猴子的研究中已经得到验证。

  3月13日,秦川团队曾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在线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题为“Reinfection could not occur in SARS-CoV-2 infected rhesus macaques”(新冠病毒可能不会再次感染已被感染的猴子)的研究论文。结果显示,被新冠病毒感染过一次的猴子,在康复后不太可能会被同样的病毒再次感染。

  秦川团队结果表明,最初的SARS-CoV-2感染可以保护患者不受后续感染,这对疾病的预后有参考价值,对疫苗设计也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对猴子的纵向研究来看,如果猴子在初次感染后的早期阶段产生了中和抗体,那么就不会发生再次感染。相应地当患者体内积累了足够的特异性抗体,从而对SARS-CoV-2产生免疫力时,他们在康复过程中就不会具有传染性。

  影响免疫屏障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群获得免疫的数量;一个是抗体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除调查人群免疫数量外,抗体水平以及保护力,也是公众关注的重点。

  但抗体水平的高低也存在不同,抗体水平高低是否会影响到抑制病毒作用?这也存在不同说法。

  4月6日,复旦大学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预印版网站medRxiv上发表一篇最新论文《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to SARS-CoV-2 in a COVID-19 recovered2 patient cohort and their implications》。研究者对175名康复的轻症患者出院前的血清抗体滴度研究, 发现中和抗体在患者发病后的10~15天产生,中老年患者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要远高于年轻的患者,有30%的患者产生的抗体滴度非常低。其中,有10名康复患者体内的抗体滴度未达到可检出的极限值。研究者人认为,这意味着极低的抗体滴度,可能为给通过血清检测了解疾病流行状态带来困难。

  也有病毒学家认为,抗体滴度高低,不影响对人体的保护作用。荷兰Erasmus医学中心的科学验证就支持这个说法。日前,荷兰Erasmus医学中心在medRxiv上传了一篇文章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ELISA试剂盒抗体检测的准确性研究”,反驳了网络流传“低抗体滴度可能引发再次感染”。

  美国免疫学博、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王宇歌则认为,复旦大学黄竞荷组在medRxiv上传了篇测试175名COVID-19康复患者血清的横断面研究,发现175名康复患者中有165人(94%)中和抗体滴度高于检测临界值;该研究检测中和抗体,而血清试剂盒检测的结合抗体比例可能更高。这个研究与常识不同的是,年纪最大的患者中和抗体滴度越高,60岁以上组最高。高年龄组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抗体反应,是不是跟高年龄组预后差有相关性?如果有,是否跟自身免疫损伤有关?这些目前还没有答案。

  对于30%的抗体水平低的疑问,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黄竞荷教授对第一财经解释称:“30%水平低是和滴度高相比而言的。我们也想知道,这些水平低的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清除病毒的?是否会容易再次被感染?除了抗体之外,他们是否还有其他因子在起作用?我们还有更多需要研究的地方。”


相关文章

甜蜜武汉共襄盛举——2023年全国糖生物学会议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3年5月22日-24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分会、安特百科(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2023年全国糖生物学会议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地大未来城,聚英集荟——湖北省第四届色谱质谱学术会

4月2日第四届湖北省色谱质谱学术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色谱质谱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旨在为更好的探讨色谱......

少而精!Nature:两个人破解170年化学难题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李思辉见习记者孟凌霄近日,武汉大学一名刚入职一年的年轻教授,在《自然》发文破解了一个困扰科学家170多年的化学难题。他就是陈才友,是该论文通讯作者之外的唯一作者。落“樱”缤纷时节......

智慧教育丨第11届华中科教仪器技术装备展览会光谷开幕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3月29日上午,主题为“科技创新智慧教育”的第十一届华中科教仪器与技术装备展览会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展览会由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国......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2023武汉光谷生物产业发展大会开幕

2023年3月9日,20223第三届中国武汉光谷生物产业发展大会(BIDC)在武汉光谷花山月酒店开幕。在本届由中国武汉光谷生物产业发展大会组委会联合北京中航环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天津万邦恒达企业管......

华中武汉城市圈夏季臭氧污染成因、来源及管控的新见解

大气近地面臭氧(O3)对人类健康、植被生态系统等构成较大威胁。自2013年我国全面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以来,以PM2.5为主的空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然而,高浓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呈......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武汉专场活动本周末开启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武汉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举行。会上宣布,中国科学院将于3月4日至5日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武汉专场”活动。活动以“嗨,科学!——......

【光明日报】我国数学界三大奖在武汉揭晓

2月19日,中国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武汉开幕。中国数学界三大奖评选结果揭晓。徐宗本获第十六届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陈兵龙、刘若川获第十九届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杜凯、王志强、朱超娜、朱锦天获......

武汉大学发布全球首份土叙地震遥感评估报告

联合国卫星中心(UNOSAT)与武汉大学15日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份土耳其地震夜光遥感分析报告。该报告利用夜光遥感技术从震区尺度和城市尺度分别评估了土叙地震对城市电力的损害程度,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当地时间......

谁是“果王”?武汉植物园举办品鉴会揭秘

日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举办猕猴桃新品种品鉴会。来自陕西、四川、湖北、广西、云南等全国猕猴桃主产及新兴产区的近30名专业人士担任猕猴桃新品种“考官”,逐一对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