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18 14:11 原文链接: 武汉物数所等在分子高次谐波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卞学滨研究员与加拿大Sherbrooke大学Andre D. Bandrauk教授合作,在分子高次谐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13, 193901 (2014))。

  强场超快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后,会辐射出相干的高频超短光脉冲。这种高能光脉冲被称为高次谐波,是目前产生相干xuv及软x射线光源的重要途径。卞学滨研究员独立编写了数值模拟含时薛定谔方程的大型并行软件,用480个CPU核共计10天的大型并行计算,全三维空间精确数值模拟了线形分子在强激光场中的动力学。通过研究发现,除了之前报道的幅度调制(AM)外,在分子高次谐波中还存在频率调制(FM)。

  此前提出的AM方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低阶谐波处在微扰区域,存在随着谐波能量增加幅度自然衰减的现象。此外,各个谐波通道之间的干涉相消,及电子与离子的散射截面依赖关系等,都会引起高次谐波的AM。因此,AM要排除众多的外部因素才能用来探测分子的运动。而卞学滨研究员提出的FM,对以上影响因素是免疫的,可以很好地排除其他效应的影响,是一种稳定的研究分子超快运动的探测方法。通过分析高次谐波谱FM中的红移量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推出在激光与分子相互作用过程中,分子核间距变化的大小。

  该工作给出了FM编码分子内部超快过程的机理,并提出了如何解码提取相关信息的方案。目前还没有分子高次谐波中FM的实验报道,卞学滨研究员的理论方案有望推动强场物理领域相关实验的开展。

  该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No.11404376)的支持。

相关文章

Nature子刊:竺淑佳研究组揭示NMDA受体功能分子基础

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研究组撰写的题为Distinctstructureandgatingme......

JCI:癌对药物疗法索托拉西布产生耐受性的分子机制

据西班牙肿瘤医学学会(SEOM)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西班牙将会有3万多例新发肺癌病例,这或许就使肺癌成为西班牙人群第二大常见的癌症类型,除了其较高的发病率外,这类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是所有......

左小磊等合作开发基于DNA框架的多维癌症诊断分子分类器

准确反映临床行为的疾病分子分类奠定了精准医疗的基础。计算机内分类器的发展加上基于DNA反应的分子实现标志着更强大的分子分类的关键进步,但处理多种分子数据类型仍然是一个挑战。2023年3月27日,上海交......

生态中心在同源重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海林团队在同源重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FlankingstrandseparationactivityofRecAnucleoprotein......

科学家提出构建聚电解质组装体新策略

将光热治疗(PTT)与磁共振成像(MRI)集成在纳米诊疗体系中,对实现个性化诊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现有纳米体系的限域环境严重抑制了具有光热性能染料的激发态分子内运动,进而极大地限制了其光热性能。......

双剑合璧!科学家“掌舵”分子论证基础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无处不在,如何精确调控化学反应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工程师们常常通过添加催化剂、改变化学过程的温度、压力等宏观参数,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化学反应,得到了所需的化学反应产物......

实现量子点—分子杂化体系的近红外热延迟发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与副研究员杜骏团队在量子点—有机分子能量传递机制与应用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采用低毒性的CuInSe2量子点结合并四苯分子,实现了该类杂化体系在近红外波......

多原子分子反应过渡态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宋宏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DanielM.Neumark团队、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授郭华合作,结合慢光电子速度成像光......

多原子分子反应过渡态光谱研究取得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97.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宋宏伟与美......

“细胞胶水”有助再生组织愈合伤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42.shtm科技日报北京12月12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根据12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