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0 14:55 原文链接: 新技术一天组建一个新基因

  据美国《科学》网站6月1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借助模拟人体复制自身DNA方式的新技术,让组建新基因变得更快更便宜。研究人员称,一天组建一个新基因很快将成为现实,未来有望快速重写微生物的基因,迅速合成新药和燃料,也能在存储领域“大展拳脚”。

  传统DNA制造方法是:拿出DNA核苷酸——碱基A、G、C和T,逐一将它们添加到名为“寡核苷酸”的生长链中,但这一过程缓慢且容易出错;此外,寡核苷酸的长度也囿于200个碱基左右,而大多数基因需要数千个碱基。人体细胞制造DNA则另辟蹊径:各种聚合酶读取DNA单链,然后与依附其上的互补链合成。人们希望借此重新设计聚合酶来编写新DNA。

  研究人员已确定了一种特定的聚合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它可将新核苷酸附加到寡核苷酸链而不遵循DNA模板链,但天然酶会随机添加新DNA碱基,无法精确控制添加碱基的顺序。

  为解决这一问题,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塞巴斯蒂安·帕鲁克博士团队,从4个分开的碱基池开始,每个池中的一种碱基都有TdT拷贝与其连接。首先,他们从一个池中取出一个碱基添上,在TdT将碱基添加到寡核苷酸末端后,它仍保持连接状态。然后,他们将寡核苷酸捞出,切断连接,自由的TdT被冲走,寡核甘酸准备添加下一个碱基。

  研究人员表示,新方法应该比较便宜——在细菌和酵母中很容易生产TdT,而且高效。

  但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邱奇表示,新方法并不能完全废除传统的DNA合成方法。迄今为止,该团队仅造出10个碱基长的寡核苷酸;此外,新方法按照预先设想的顺序编写DNA的精度仅98%(传统方法为99%),要编写1000个碱基的寡核苷酸,新方法的精度可能需达到99.9%。如果新技术达到所需的精确度,不仅可帮助合成生物学家革新编写和测试新基因的方法,还可以将海量数据写入DNA中。

相关文章

Cellectis股价飙升超180%!阿斯利康又投2.45亿

今日,阿斯利康与Cellectis达成了一项利润丰厚的合作协议,将向这家法国生物技术公司投资2.45亿美元,进一步加强了其致力于开发细胞和基因疗法产品的承诺。该消息令Cellectis的股价在周三盘前......

清华脑与智能实验室团队:揭示基因信息如何利用细胞形成组织空间形态

近日,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组成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重构细胞的空间组织。研究表明,这种名为DeNovoCoalescentEmb......

病毒入侵时,生命体如何自我保护?

在生命体内存在在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细菌在杀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壮烈牺牲”,与其“同归于尽”,以完成保护生命体的重任。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间接的手段检测到了一种同归于尽的自我保护行为,......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00余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展临床试验

10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69号(医疗卫生类215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丁列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精准医学时代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

农科院油料所:发现花生黄曲霉抗性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有效破解了花生黄曲霉抗性机理,并发掘出了关键候选基因,为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ofAdva......

一种全新的酶可对抗寄生的基因组TE序列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UCH的酶,它对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的传播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识别和对抗内部威胁(如基因组寄生虫)和外部威胁(如病毒和细菌)。德国美......

研究鉴定出新的玉米抗粗缩病基因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海洋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研究人员,通过图位克隆、转录组和代谢组等生物学手段,研究揭示了ZmDBF2-ZmGLK36-ZmJMT/ZmLOX8分子模块调控......

我国成功培育高耐草甘膦低残留玉米

草害是制约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要素之一,田间杂草与玉米争夺水、肥、光和空间,且易滋生病虫害,化学除草是玉米田首选的除草方式。草甘膦是世界第一大除草剂,其灭生性的特点在防治杂草的同时对玉米也会产生药害,培......

肥胖研究五大关键问题究竟如何?《科学》给出解释

北京时间9月1日晚10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JohnRogerSpeakman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的ThorkildSo......

基因组测序拯救鸮鹦鹉

为了保护极度濒危的新西兰鸮鹦鹉kakapo,几乎所有剩余个体的基因组都已被测序,这为其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信息。新西兰鸮鹦鹉kakapo(Strigopshabroptila)有几个特性。它是世界上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