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9 17:55 原文链接: 研究发现合成硫氢体系高温超导材料新路径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极端环境量子物质中心研究员Alexander F. Goncharov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基于硫氢的高温超导材料合成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工作以Stable high-pressure phases in the H-S system determined by chemically reacting hydrogen and sulfur 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B》(Phys. Rev. B 95, 140101 (2017))杂志上。

   硫氢体系200K超导电性的发现是过去一年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事件,目前理论上普遍预测的高温超导相H3S的结构的H3S相是最稳定的,其高温超导性质正是来源于这个相,而不是H2S—H2,首次证实了理论上关于高温超导相预测的正确性,他们的结果提供了大量H3S高温超导相的结构、特征振动光谱等光学性质,结束了理论和实验之间关于高温超导相的争论。

   该研究是Alexander F. Goncharov以固体所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第二篇关于硫氢体系的文章,这些结果对于理解超导相和组份、控制超导性的高温高压合成、研究超导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入固体所量子中心后,Alexander F. Goncharov曾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发表过研究论文,报道了合肥物质科学研究基地在极端高压高温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得益于固体所极端环境量子物质中心系统高压研究平台的建立,特别是高压氢冲载的成功实施。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极端条件下新奇化学态的探索”面上项目的资助。(来源: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相关文章

镍基超导体的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0月31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多轨道模型,并分析了其电磁性质。该成果对于理解新型镍基超导体的微观图像和超导机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韩国超导和低温学会称没有足够证据证明“LK99”是室温超导体

近期韩国一研究团队声称成功合成室温超导材料“LK-99”。但据韩联社3日报道,韩国超导和低温学会“LK-99”验证委员会表示,与“LK-99”相关的影像和论文中展示的这一材料的特征并不符合迈斯纳效应,......

多家概念股公司澄清公司并无“室温超导”业务相关布局

8月3日,红极一时的室温超导概念降温,截至当日收盘,同花顺超导概念指数收跌4.72%,多只个股大跌,精达股份、中孚实业等个股跌停。近段时间,在多国研究团队相继进行“室温超导”验证试验后,“室温超导”概......

理论物理所等在超导量子芯片上模拟黑洞的量子效应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类特殊天体。20世纪70年代初,霍金、贝肯斯坦等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热力学性质:黑洞具有正比于其视界面积的熵;黑洞会以热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粒子,其辐射温度正比于其表面引力......

“室温超导”引发热议,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室温超导”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热潮,而资本市场同样对此有所反应。A股超导板块本周连续大幅上涨。而美国股市中一家名为美国超导(AmericanSuperconductor,AMSC.US)的公司在......

室温超导试验引爆投资圈,概念股集体涨停

由于报道称中美俄三国团队同日复现室温超导晶体试验,8月1日美股开盘后,美国超导股价飙升,截至收盘涨幅超过60%。8月2日A股开盘后,永鼎股份、百利电气、法尔胜、中孚实业等多个相关概念股集体涨停。资本市......

室温超导真的来了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美国时间3月7日,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学者RangaDias宣布在近1万个大气压下实现了室温超导。该研究瞬间出圈引发热议。3月9日晚,在科学网的微博直播活动中,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罗会......

意大利和中国合作在超导材料研究中取得新发现

都灵理工大学和东南大学合作研究,揭示了铁基化合物RbCa2Fe4As4F2(Rb-12442)单晶的间隙结构和各向异性,反映了Rb-12442化合物和铜酸盐之间的相似性,为研究这两种类别材料的非常规超......

磁性超导材料首次在室温下获得

俄罗斯量子中心科研人员首次在室温下获得了磁性超导材料。有关专家认为,借助该技术未来可创建不需要复杂和昂贵冷却装置的量子计算机。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通常情况下,量子效应可在基本粒子中观察到......

超级高铁试验速度将超声速,达1500公里

时速1500公里的“超级高铁”,真的能实现吗?这种超级高铁的新闻,时不时的要出来一下,而且总是会在网上引起争论。这个问题总是吵来吵去的原因在于,参与讨论的人大多给这个问题附加了一些隐含条件,而每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