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7 15:49 原文链接: 研究人员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测试取得进展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是世界各国在争相研究的国际前沿技术。该技术采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作为循环介质,在相同条件下,比传统的水蒸汽朗肯循环发电技术效率高出5%~10%,同时设备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少。得益于这两大突出优势,该技术在太阳能光热发电、中小型核电和舰船动力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压缩机和透平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实验研究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多年来国内外相关实验研究鲜有报道。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新工质发电团队从2016年开始开展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关键技术实验研究,在中科院先导专项、衡水高新区院地合作项目支持下,于2018年9月建成我国首座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测试平台,并投入运行。实验台建成后,先后完成了控制系统调试、系统联调联试,开展了二氧化碳充装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状态调制、高速转子空载和轻载测试等一系列实验,验证了实验系统工艺流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获得了一系列珍贵的实验数据,改变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心式压缩机数值分析缺少可靠实验数据的现状。

  近日,团队完成了国内首台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样机的测试。压缩机首次实现全载测试运行,进口总压7.3~7.9MPa,进口总温305.4K,实验进口状态为超临界态,且在临界点附近,压缩机运行稳定;压缩机出口总压最高达到14.9MPa,总压比约1.9,流量达到12~17 kg/s,等熵绝热效率70~80%。实验结果显示,压缩机等熵效率、工作边界、间隙泄漏量等与理论设计基本相符,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气动设计理论和方法的验证。

  本次压缩机实验测试的成功是国内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研究的重要阶段性成果。首先,国际上除了美国SANDIA实验室的100kW级测试数据外,尚无公开报道的大型等尺寸压缩机测试数据,且本实验测得的压缩机效率具有明显优势。测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原始实验数据,对于国内外相关单位验证数值模拟以及设计理论,进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近临界点附近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关键科学难题,本次实验测试结果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解答;最后,作为国内首套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通用测试平台,本次测试充分验证了该测试平台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具备了提供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实验测试服务的能力,对该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1 兆瓦级压缩机测试现场

图2 压缩机测试结果曲线图

相关文章

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取决于土壤碳底物

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理解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

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为何下降?人类活动变化导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地球科学论文指出,人类活动的变化或导致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旧大陆交流期间美洲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项研究......

新思路!低浓度二氧化碳实现直接电解转化

二氧化碳电解能够将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值燃料和化学品,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雄和研究员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安庆大教授团队合作......

研究实现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

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和研究员王集杰等在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替代性蛋白质或为碳减排开辟新天地

荷兰科学家研究认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质取代50%的动物产品,可以腾出足够的农业用地生产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当于今天的燃煤发电),同时从大气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期刊《......

催化组合将二氧化碳转为碳纳米纤维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耦合电化学和热化学反应的新策略,可将强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碳纳米纤维。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独特性能和许多潜在的长期用途。研......

“十三五”:超额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为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相关决议的要求,12月29日,中国正式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四次国家信息通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三次两年更新报告》。两份报......

研究实现高效酸性二氧化碳电还原制甲酸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高敏锐和唐凯斌课题组合作,研制了一种具有“储液池”结构的片状铋基催化剂,在酸性环境中营造了局域强碱微环境,抑制了析氢副反应,促使二氧化碳向甲酸高效转化。12月12日,相关研究......

高效光热协同催化剂被开发,实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捕获和转化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李英宣课题组开发出高效光-热协同催化剂,实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捕获和转化,研究成果以《在铂负载镍基金属有机框架上运用双活性位点协同作用实现热辅助红外光催化转化大气中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