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9 11:36 原文链接: 耀斑激发大尺度准周期日冕波的观测证据来了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日冕观测与选址组在日冕波的起源研究中获得新进展。该研究由博士研究生周新平等人完成,研究结果于5月1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上。该研究成果首次为耀斑激发日冕波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同时还首次报道了日冕波列的干涉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日冕波通常在CME加速相期间出现,因此日冕波常被认为是CME侧翼膨胀驱动的具有弥散单峰波前的快模磁声波。周新平等人通过对2011年2月24日事件的研究发现该日冕波存在多个波前,并且这些波前出现的时间落后于CME的加速相。这和CME作为驱动器激发的活塞式激波解释相矛盾,同时也很难利用单次的CME爆发解释该事件中的多个波前。另外他们发现耀斑和波列具相同的周期,且耀斑脉冲相的开始时间略早于波列开始时间几分钟。因此他们推断这些波列应该是被耀斑激发而不是由CME的侧翼驱动。同时,该研究还首次观测到由于干涉效应导致波前强度在干涉位置的明显增强。

  该研究为耀斑激发大尺度日冕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观测到的干涉效应丰富了日冕波的表现特征,同时为日冕波的真波本质提供了观测上的证据。

  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该图展示了多个波前的演化特征。图中绿色曲线表示冕洞边界轮廓,红色和蓝色箭头指示多个波前位置,白色曲线是波前在冕洞区域内的轮廓。

相关文章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期间的磁层软X射线辐射研究获进展

太阳风电荷交换(SolarWindChargeExchange,简称SWCX)是指太阳风中高价态的离子(C、N、O等)和中性成分(地球空间中主要是中性H)发生碰撞,获得一个电子进入激发态,随后在回到基......

湍流模拟揭秘等离子体中能量流动

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太阳日冕加热过程,它有助解释为什么围绕太阳的大气层——日冕会比太阳表面热得多。这一发现或会提高解决一系列天体物理难题的能力,例如恒星形成、宇宙中大......

日冕极紫外波与冕环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结合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羲和”号等卫星的多波段、高分辨率观测资料,研究了一个磁通量绳爆发过程,首次探测到冕环在膨胀上升期间伴随的垂直振荡,揭......

日冕极紫外波与冕环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结合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羲和”号等卫星的多波段、高分辨率观测资料,研究了一个磁通量绳爆发过程,首次探测到冕环在膨胀上升期间伴随的垂直振荡,揭......

日冕准周期波波列物理激发机制揭示

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传播的大尺度日冕准周期快磁声波波列现象,并揭示了其物理激发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学》上。太阳大气中存在着不同模式的磁流......

耀斑激发大尺度准周期日冕波的观测证据来了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日冕观测与选址组在日冕波的起源研究中获得新进展。该研究由博士研究生周新平等人完成,研究结果于5月1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AstrophysicalJourn......

耀斑激发大尺度准周期日冕波的观测证据来了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日冕观测与选址组在日冕波的起源研究中获得新进展。该研究由博士研究生周新平等人完成,研究结果于5月1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TheAstrophysicalJourn......

穿过日冕“帕克”探测器首次与太阳亲密接触

“帕克”太阳探测器艺术构想图。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科技日报北京12月15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综合外媒最新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局长托马斯·祖布钦在14日举行的202......

云南天文台发现形成太阳暗条的观测证据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了色球蒸发及日冕凝聚导致太阳暗条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观测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太阳暗条在太阳大气中很普遍,......

太阳磁波60年谜团终破解为何日冕比太阳表面更热

60多年来,对太阳的观测表明,当磁波离开太阳内部时,强度会增加,但其内在缘由一直是未解之谜。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日报道,现在,一个国际科研团队终于破解了这个谜团:太阳表面和外部日冕之间温度的显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