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04 11:07 原文链接: 业内专家谈治霾:注定要打“持久战”

什么时候才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一段时间以来,重污染天气频现,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惑和感叹。

雾霾之所以久攻不下,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能源结构存在缺陷,即发展方式的问题。业内专家的一番话,既道出了雾霾产生的根本原因,也道出了治霾需要长期和多方面努力的道理。

负重前行决定治霾苦旅

进入2017年,持续数日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重污染天气,就给这一年的环境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环境保护部1月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部长陈吉宁回应了媒体与公众关心的重污染天气热点话题。

“为什么冬季空气污染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什么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改善是在负重前行。所谓重,一方面是过于倚重高污染、高排放的模式;另一方面,是重化工与煤炭在产业、能源中的占比仍然很高。面对记者的提问,陈吉宁开诚布公。

显然,减排必须在调整能源、产业结构上下更大功夫,但考虑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的社会现实,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污染物减排涉及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因此治霾必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敏俊认为,虽然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将导致GDP损失,但产业转型是京津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看来,如果京津冀一体化顺利推进,能够在能源、产业结构方面有所突破的话,减排会加速。但是,北京等地PM2.5浓度要降到35微克/立方米,需要10年到15年。

治霾有几块难啃的硬骨头

用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的话说,除了在宏观层面转变发展方式需要足够时间外,治理雾霾还有几块难啃的硬骨头,它们都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民生等密切相关,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刘炳江看来,第一块硬骨头是散煤。到了冬天,大江南北的人们都希望能有舒适的室温,于是自采暖范围逐步扩大。怎样既不影响生活质量,又减少散煤使用量,成为一个难题。

第二块硬骨头是机动车。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此外,中型车、重型车污染也日益突出。这些重型车往往与运送生活物资相关,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些群众的谋生之路。怎样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解决尾气污染,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第三块硬骨头是小散乱企业。小散乱企业大多位于农村,而且大都是当地群众的收入来源。由于工艺落后、缺乏相应的环保设施,它们也成为污染之源。既要彻底解决小散乱企业带来的污染,又要考虑群众的生计问题,还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构成了另一个难题。

2016年3月11日,陈吉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将我国雾霾治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于污染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由于对污染原因没搞清楚,很可能这个阶段付出再大努力也见效微弱;第二个阶段是持续治理阶段,但易受风速、湿度、降雨等自然边界条件影响,治理效果会出现波动,时好时坏;第三个阶段是进一步治理污染排放阶段,此时不再受气候条件、水文条件、边界条件等影响,环境问题得以解决。

显然,目前我国正处在第二个阶段,而且这个阶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正通过一系列硬举措来应对硬挑战。刘炳江表示。

洛杉矶靶向治疗的启示

从1943年光化学烟雾第一次出现算起,洛杉矶与大气污染的战争已经持续了70多年。尽管今日洛杉矶的污染已经远低于以前,但并不是说污染已经彻底治理好了,大气污染依然在损害着人们的健康,治理之路任重道远。

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环境健康科学系学者林岩介绍,对于早期的光化学烟雾,洛杉矶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都无法有效降低污染。直到加州理工大学的阿里哈根-斯米特教授发现氮氧化物是臭氧形成的关键因素,政府才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来控制机动车的氮氧化物排放,最终成功消除了光化学烟雾。

与历史上由单一污染源导致的伦敦烟雾(燃煤)和洛杉矶烟雾(机动车排放)不同,近期发生在中国的雾霾是由燃煤、机动车排放等多种污染源共同导致,这种复合污染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先例可循。复合污染最大的问题是,多种污染物会在大气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当雾霾发生时,这些反应净生成的细颗粒物(PM2.5)甚至远大于直接排放。林岩强调。

在尚未阐明这些化学反应如何进行之前,只能通过降低全部污染源排放来控制空气污染,但这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改善环境,同时也会对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林岩认为,与全面减排相比,找到雾霾形成的关键物种从而实现靶向治疗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方法。

相关文章

城市环境所在塑料际抗生素抗性健康风险及驱动机制方面获进展

微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有报道证明微塑料能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促进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传播,从而对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近年来,对于环境水体塑料际ARGs的报道集中于微塑料......

洪水灾害后,应该如何确保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多地迎来了连续强降雨,除了降雨之后高温湿热天气对水质的影响,伴随强降雨而来的还有洪水造成的灾区水源中的泥沙量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灾区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如何保障洪涝灾害后的......

生态环境部发布8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2023年7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8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

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进展如何?

“结合‘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的实施,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为重点,实施100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在2022年4月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土壤司司长苏克敬给出了这样的讯息。土壤污染源头管控......

黑龙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百年老道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较早开发的老城区,沧桑与机遇并存,问题与挑战并存,曾有着诸多难以破解的环境问题,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诸多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哈市道外生态环境局有效......

本世纪末地表水污染或影响55亿人

《自然·水》最新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显示,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会影响到55亿人。研究结果指出,到本世纪末,撒哈拉以南非洲预计将成为全球地表水污染热点地区。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被认为会影响今后几......

生态环境部发布7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2023年6月3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7月上半月(1—15日)全国空气......

防治污染,让微生物“吃掉”有害气体

常用的生物大气治理技术主要有生物过滤、生物滴滤和生物洗涤3种。与其他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大气治理技术具有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对处理低浓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强的有机废气效果较好。随着我国工业的......

中国环境报:到二○二五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厅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着重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28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十年间,中国实现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空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