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面向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简称土壤“三普”)。

    我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全国土壤普查。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是在1958-1960年进行,这次普查以土壤农业性状为基础提出了全国第一个农业土壤分类系统。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是在1979-1985年进行,这次普查以成土过程及其属性为土壤分类依据,完成了不同比例尺的土壤图,并绘制相应的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资源图、土壤养分图和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图片

  土壤“二普”距今已40年,受土壤质量变化及重金属污染等影响,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应当前土壤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摸清耕地质量状况,摸清土壤变化。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对土壤进行“全面体检”。

  土壤“三普”时间为2022-2025年。今年完成普查技术、规范、物资等准备,开展全国性试点;2023-2024年全面铺开普查,并形成阶段性成果;2025年开展普查数据审核、成果汇总、验收与总结,全面完成普查任务。四年时间里,我国将摸清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质量家底,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土壤“三普”包括土壤性状、类型、立地条件、利用情况、数据库、样品库构建、质量状况分析和普查成果汇总8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挖掘土壤剖面、采集分层土样,分析化验土壤理化性状等。

图片

  对此,分析测试百科网推出“遨游计系列-土壤‘三普’ 检测技术”专题及相关问卷,全面介绍了土壤“三普”相关的检测标准,土壤制样、前处理、检测仪器设备及应用方案。问卷主要针对土壤检测用户目前使用的相关仪器。点击下方链接进入专题:

遨游计划系列--土壤“三普”检测技术专题及有奖调研邀您参加!

相关文章

第一成交候选单位公布

2024年4月2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对长江经济带质控与应急平台标准溶液质控样定值和适用性检测服务项目进行专家评审,结果如下:项目名称第一成交候选单位成交金额(万元)长江经济带质控与应急平台标准溶......

浙江温州苍南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农产品监督抽检行动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绿色产品,“五一”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周,浙江温州苍南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积极开展豇豆、桑葚等农产品监督抽检行动。本次抽检行动重点围绕以农业种植合作社、农户等生产......

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研究获进展

互花米草是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草本植物,近年来迅速入侵中国海岸线。其中,约93%的入侵区域为泥滩地。通常认为,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造成负面影响,但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尚不明朗。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

兰州化物所红色荧光水凝胶研究获进展

三维交联的亲水性聚合物网络构成的荧光水凝胶材料,在发光传感和检测等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出不含传统大π共轭结构的发光系统。基于簇集诱导发光效应(CTE)的新兴的、非常规的发光材料备受关注。......

新法规丨4204《药包材溶出物测定法》发布征求意见稿

导读药包材作为药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国家对药包材中总有机碳(TOC)含量进行严格监管,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法规,旨在确保药包材的纯净度,防止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残留......

多部门联合印发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4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

研究提出适用中国人群肿瘤突变负荷检测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管理与数字健康研究团队与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思想的数据特征与检测策略动态适配的肿瘤突变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元学习框架,根据测......

务必警惕!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紧急预警

5月5日下午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太阳耀斑信息提示:北京时间2024年5月5日14时01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X1.3级)该事件发生时我国处于白天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预计未来三天仍......

研究者对旱区土壤这一维度分布格局有了新认识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课题组,以西南干旱河谷沿纬度梯度(23.2–32.3°N)分布的自然灌丛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的纬度分布格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保护性种植促进喀斯特食物网结构维持与能量流动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成效显著,但是该区人口压力较大,经过几十年保育恢复的生态系统仍面临被再次开垦利用和土壤退化的风险。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土壤微食物网产生强烈影响,以往研究通常采用时空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