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5 16:14 原文链接: 又一著名教授被捕!因隐藏和中国的合作关系!

  1 月 14 日,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陈刚(Gang Chen)遭到逮捕,原因是未向美国能源部披露获得与中国多个实体的合同、任命和奖励。

  现年 56 岁的陈刚遭到刑事指控,罪名是涉嫌电汇欺诈、未提交国外银行和财务账户报告(FBAR)以及在纳税申报中作出虚假陈述。

  陈刚于 1 月 14 日在美国波士顿地方法院首次出庭,审理法官是唐纳德・L・卡贝尔(Donald L. Cabell)。指控文件显示,陈刚是出生于中国的归化美国公民,现任 MIT 教授和研究员,并担任该校 Pappalardo 微纳米工程实验室主任和固态太阳能热能转换中心(S3TEC)主任。

  自 2013 年左右,陈刚在 MIT 的研究获得了美国各联邦机构提供的超过 1900 万美元的资助。据称,陈刚自 2012 年以来在中国担任了多种职务,旨在通过提供建议和专业知识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通常以此换取经济补偿,有时还直接向中国政府官员直接提供建议。

  陈刚担任过的职务,包括应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要求担任中国政府的 “海外专家”,并且至少参与了两项中国人才计划。自 2013 年以来,陈刚帮助 MIT 筹集募资了约 2900 万美元的外国资金,其中 1900 万美元来自中国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

  更多信息显示,陈刚在 2016 年 2 月曾用 MIT 的电子邮箱给自己发了一封邮件,部分内容详细描述了他为促进中国科技发展所做的努力。

  他在邮件中写道:

  促进与中国的合作。

  中国把创新(科学)作为关键和核心,而不是时尚(跟随潮流),因为我们必须这样做,从历史趋势和我们所处的阶段来看。

  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从技术(经济结构)和人力资源上看,我们还远未达到第二名。

  我们在环境上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不是可持续的,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劳动力成本上。

  环保和发展地位同等,环保甚至更重要,用清洁能源(即使)成本更高,减少钢铁和水泥。我们必须依靠技术,不能像过去那样发展。

  十八大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我们实现的不仅是自主创新,还要通过国际化来规划和促成。闭门造车行不通,要以创新为动力。

  至少在 2017 年到 2019 年间,他为中国政府和多个中国企业担任技术顾问职务。同时,他申请并获得了美国能源部(DOE)的拨款,资助他在 MIT 的部分研究。陈刚被指控在此期间没有按照能源部的要求披露他与中国的关系。

  指控称,陈刚在 2018 年的纳税申报单中,没有向美国国税局披露 2018 年他在中国有一个存款超过 1 万美元的银行账户的信息。

  在美国,利用计算机或电话的远程诈骗的指控,最高可判处 20 年监禁,刑满后外加 3 年的监督释放,以及最高 25 万美元的罚款;虚假陈述的指控最高可判处 5 年监禁,外加 3 年的监督释放,罚款 25 万美元;对未提交 FBAR 的指控最高可判处 5 年监禁,外加 3 年的监督释放,以及 25 万美元的罚款。判决由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根据美国量刑指南和其他法定因素作出。

  现在该案所有细节只是指控。目前被告被假定无罪,如果在法庭上无法排除合理怀疑,被告将被认定有罪。

  据维基百科介绍,陈刚生于 1964 年,是湖北襄阳南漳人,在 MIT 担任教职的同时,他还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其带领的团队曾首次打破被公认为物体间热力传导基本法则的 “黑体辐射定律” 公式。

  他于 1984 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并获得动力系学士学位,三年后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1993 年,陈刚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机械系博士学位。毕业后,1993 年至 1997 年,他在杜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1997 年至 2001 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副教授。自 2001 年起,他开始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2014 年,他曾获华中科技大学杰出校友提名。

  现年56岁的陈刚在他位于剑桥的家中被联邦特工逮捕,罪名包括电汇欺诈。

  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期间,陈与中国实体签订了未公开的合同并担任任命,包括应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要求担任中国政府的“海外专家”。当局在法庭文件中说,其中许多角色“明确地旨在促进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目标”。

  陈没有透露他与中国的关系,这是联邦赠款申请所要求的。,他和他的研究小组收集了大约2900万美元的外汇,其中包括来自中国政府资助的大学资助的数百万美元,同时还从美国联邦机构那里获得了1900万美元的拨款,以支持自2013年以来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

  “与外国研究人员合作并非非法。撒谎是非法的。”马萨诸塞州美国检察官安德鲁·莱林对记者说。

  自从陈刚移居到这个国家30多年以来,他的生活一直是美国梦的缩影。他致力于机械工程的科学发展。”律师罗伯·费舍尔(Rob Fisher)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和 Carl Richard Soderberg 讲席教授,陈刚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一的 MIT 机械工程系百多年历史以来的首位华人系主任。作为第一位担任美国知名大学校长的华裔学者田长霖先生的学生,陈刚也在继续书写华人在海外学界的辉煌篇章。

  陈刚从小就在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这让他在 80 年顺利地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 (现华中科技大学)。

  1988年,当时已经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田长霖教授在华工讲学时,香港王宽诚基金会找到田教授,请他在中国大陆招生,基金会出奖学金。当时华科教研室推荐了两名青年教师面试,陈刚就是其中之一。在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英文面试之后,田长霖先生当场决定将陈刚收为自己的博士学生。自此,陈刚开始了自己的海外学术生涯。

  在科研领域,陈刚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MIT Pappalardo 微纳米工程实验室主任,是国际公认的热能传递、纳米技术和能源领域的权威科学家。其中,首次打破被公认物体间热辐射基本法则的「黑体辐射定律」公式则是他最值得被称道的学术成就。

  「黑体辐射定律」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于 1900 年创立,是公认的物体间热力传导基本法则,该定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立,但普朗克对其在微距物体间是否仍成立,并没有把握。百余年来,虽然有物理学家怀疑此定律在两个物体极度接近时不能成立,但始终无法证明和提出实证。

  而陈刚和他的团队研究证实,物体在极度近距时的热力传导,可以高到定律公式所预测的一千多倍。

  麻省理工学院表示,对陈的逮捕“深感痛心”。

  麻省理工学院认为,研究的完整性是一项基本责任,我们对在美国研究中影响不当表示严重关注。该校在一份声明中说:“陈教授是研究界的一位长期服务且备受推崇的成员,这使得政府对他的指控更加令人痛苦。”


相关文章

亿万富翁发起麻省理工校长教师剽窃调查行动

近日,身家约4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经理BillAckman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宣布,将发起一场针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细胞生物学家SallyKornbluth,以及该校所有教职员工和董事会成员的......

痛惜!华南理工大学985教授、博导去世,年仅40岁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丘勇才,因病于2023年12月3日去世,年仅40岁。丘勇才,男,本硕博分别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2012年起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斯坦福大学与中国......

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调研青海盐湖所和西北高原所

8月28日下午,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赴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青海大地,......

复旦教授高翔:多做园艺,老年人血脂并非越低越好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无论是machinelearning(机器学习)还是ChatGPT(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它们都只是工具,并不是魔法棒,流行病学研究的根本是提出研究问题,以及在......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王厚杰,挂职担任大学副校长

6月9日,集美大学发布消息:经中共福建省委研究决定,王厚杰同志挂职担任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9岁海归博士回老家淄博,成为“双非”高校首位直聘教授

离博士毕业答辩还有3个月,29岁的刘聪从荷兰回到老家山东淄博。他要在毕业前搞定两件人生大事:结婚和找工作。 当时,刘聪已经收到了多所国内高校的offer,但他最终选择回到淄博一所地方“双非”......

麻省理工人工智能系统可通过表面观察揭示材料内部结构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利用深度学习开发了一种技术,通过表面观察来确定材料的内部结构。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为各学科的材料检测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的非侵入性替代方法,甚至在材料未被完全理解的情况下也适用。......

清华教授:这是一篇认真的读博“劝退贴”

“我见过太多读得极其悲惨的PhD:精神崩溃,心态失衡,身体垮掉,一事无成。所以我想写这样一篇劝退贴,向正在考虑读博的同学们发出“灵魂拷问......’”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本科在 Un......

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首届年会召开

4月1日~2日,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首届年会暨中欧科技人才论坛在德国慕尼黑以“全球直播+线下”的形式成功举办。该年会由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和玛丽·居里学者全球校友会联合主办,本届主题定为“卓越、研......

一个无人踏足的重要发现!985教授发表经验

“张老师总是非常及时的给我们批阅论文,大多近乎重写。”“他经常凌晨还在看文献,一个快50岁的人了都这么拼,我们还有理由偷懒吗?”张强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他对学生的指导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