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8 10:57 原文链接: 院企携手共同防控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

  近日,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 ——“长江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项目组与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在无锡签署合作备忘录。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施卫明,安利大中华研究开发副总裁陈佳出席发布会。

  据了解,“长江下游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首批重点科技项目“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方向的一个重点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目前已经获得国家科技立项并通过科技部网站公示,正式启动实施。

  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将与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项目参与机构,立足长江下游地区这一国家经济中心和发展引擎,围绕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主题,共同推动并形成若干业内领先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示范研究与生产基地。

  “优质企业的加入有助于将项目中形成的优秀的技术集成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辐射。同时,也希望项目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生产模式及优质的农产品能够由企业开发成有影响力的产品,为优质的农产品找到出路,推动新型农业模式的良性发展。”施卫明表示,“项目团队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野外实验台站、农业部教育部和环保部多家重点实验室等,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方面已开展十余年的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

  11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疆干旱区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启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农科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

  据悉,该项目针对不同盐碱地类型,研究盐渍化土地形成机理,研发盐碱地微生物、植物种植与修复技术,研制盐碱地整治工程装备、盐碱地治理产品,研发适于盐碱地利用产业技术,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表示,纵观国内外盐碱地治理历程,技术和模式不断适应发展需求。目前,新疆水土高强度开发、节水农田迅猛增加,“明灌明排”逐渐向“滴灌微排,滴灌精控”发展,盐碱地治理国内外少有可移植经验。

  目前,新疆盐碱耕地占灌区耕地比例逐年上升(2014年达37.7%,南疆49.6%),严重制约农牧民脱贫、生态建设等。

  据介绍,该项目将着重解决的问题为干旱区水盐平衡模式与调控技术;节水灌溉农田盐分管控技术与模式;重度盐碱地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模式;盐碱地微生物应用、植物种植与修复技术;盐碱地治理的材料选择与装备研发;盐碱地生态产业技术等。

  专家认为,干旱区水土资源开发程度极大影响水盐运移规律及其盐碱地形成与演变,需新的理论指导。该项目从不同尺度多盐分耦合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入手,揭示新疆现代水盐运动规律、盐碱地形成演化、生态环境过程,建立干旱区现代水盐平衡理论。

  当前新疆仍采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水压盐、明沟排盐模式,40多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加剧,大水漫灌压盐受水资源紧缺影响,节水控盐模式节水效果显著,但盐碱化问题突显生态风险加大。该项目创立的以干排盐调控技术为重点的区域水盐平衡模式、节水灌溉农田盐分控制模式和重度盐碱地资

  近日,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 ——“长江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项目组与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在无锡签署合作备忘录。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施卫明,安利大中华研究开发副总裁陈佳出席发布会。

  据了解,“长江下游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首批重点科技项目“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方向的一个重点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目前已经获得国家科技立项并通过科技部网站公示,正式启动实施。

  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将与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项目参与机构,立足长江下游地区这一国家经济中心和发展引擎,围绕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主题,共同推动并形成若干业内领先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示范研究与生产基地。

  “优质企业的加入有助于将项目中形成的优秀的技术集成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辐射。同时,也希望项目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生产模式及优质的农产品能够由企业开发成有影响力的产品,为优质的农产品找到出路,推动新型农业模式的良性发展。”施卫明表示,“项目团队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野外实验台站、农业部教育部和环保部多家重点实验室等,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方面已开展十余年的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

  源化利用模式,适用于干旱区现代盐碱地生态治理需求。

  田长彦表示,新疆灌区盐渍化耕地为3495.75万亩,占灌区耕地的37.72%,严重制约农牧民脱贫。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预期可提升新疆盐碱地生态治理水平,形成盐碱地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农牧民增收,增加农村就业岗位,脱贫致富、改善生态,促进边疆稳定。还可通过国际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增添新的技术内容。

相关文章

河南省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方案(征求意见)

为有效防控涉重金属环境风险,确保河南省重金属污染物减排目标和防控任务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控攻坚战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

“农业面源重金属污染防控和绿色投入品研发”拟立项公示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重金属污染防控和绿色投入品研发”重点专项2021年度拟立项揭榜挂帅项目、部省联动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

全国农业领域元素分析与应用技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方向之一。面对“十四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学术交流以提升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有害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与防控能力水平,探索有益元素在农......

关于第三届全国农业领域元素分析与应用技术研讨会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方向之一。面对“十四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学术交流以提升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有害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与防控能力水平,探索有益元素在农......

东北老工业基地重金属污染场地防治项目顺利实施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东北老工业基地重金属污染场地防治及安全利用集成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沈阳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辽宁省科技厅相关负......

吉林曝光14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11月11日,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组织抽检4类食品共228批次样品,不合格样品14批次。不合格样品中:食用农产品不合格样品12批次,蔬菜制品不合格样品1批次,酒类不合格样......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影响民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治理技术却非常有限。常规的物理、化学等技术对面积大且污染重的农田土壤只具理论上的潜力。相对之下,尽管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植物......

生物质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振刚研究组在生物质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综合性学术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19;685:1201......

农业资源中心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小方初步探讨了我国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层面存在的困难及这些困难背后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该文章发表在LandDegradation&......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及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据估测,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工业“三废”污染1000万hm2,农田污灌面积已达130多万hm2。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少的粮食产量高达1000万t,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