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4 09:30 原文链接: 张伟平:孜孜探寻数学之美

张伟平: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3月生于上海,1988年起攻读南开大学南开数学研究所(后更名为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后在南开大学工作至今,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伟平主要从事整体微分几何中的阿蒂亚—辛格指标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曾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陈省身数学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荣誉。

“很多人说我不像个研究数学的……”张伟平笑着对记者说。确实,眼前的张伟平,挎一个帆布包,白衬衣、西裤、休闲鞋,笑容可掬、精神勃发,谈吐睿智而又风趣。

“为中国数学鞠躬尽瘁,是陈省身先生1985年在南开数学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也是他身体力行的准则。”与张伟平的对话,从他的老师、数学泰斗陈省身开始,“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数学强国,是陈省身先生的夙愿。为了这个目标,一代代数学研究者前赴后继。”

“数学是一门纯粹而美丽的学问,值得毕生求索”

1988年,24岁的张伟平考取了南开大学南开数学研究所(后更名为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博士,成为陈省身的关门弟子。1990年,在陈省身的推荐下,张伟平前往国外留学,并提出了数学界著名的“比斯姆特—张定理”。留学期间,张伟平收到过陈省身的一封信,其中有句话“让中国的数学站起来”,一直铭刻在他的心底……

1993年,张伟平取得博士学位,选择回到南开大学,从助教做起,“爱国应该是科学家最重要的精神气质之一。”张伟平说。2004年11月,陈省身出席一场数学界的活动,他呼吁科研工作者淡泊名利,为国家无私奉献。老师这段话的录音,张伟平保留至今,以此自勉,沉心静气,遨游于无涯学海……

在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苏广想看来,“张伟平取得如此多的成就,源于他对数学研究持之以恒、勇于探索。”比如,如何用微分几何的方法来证明一个关于叶状流形上正数量曲率的著名定理,一直是对微分几何学家的一个巨大挑战。从2000年开始,张伟平对叶状流形的正数量曲率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他在研究过程中尝试了绝热极限等多种方法,不断修改研究思路;经过近16年的努力探索,张伟平终于给出了这一定理的微分几何证明,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数学是一门纯粹而美丽的学问,值得毕生求索。” 张伟平说。

“如果做的是喜欢的事,持续用功就是享受”

与天津中环线一水之隔,南开大学省身楼独立一隅,有扇窗几乎每个深夜都透出灯光……这是张伟平的办公室。长年累月,张伟平夜以继日地泡在办公室,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逢年过节,热闹与他无关,他经常为了一个新的想法静静思考很久……

“数学家每天都是星期天”,这是张伟平常说的一句话。他并不是指数学家的工作轻松惬意,而是说与数学打交道的每一天都令人愉悦。张伟平的日历上从来没有工作日与休息日之分,他每天都在精神饱满地工作。

陈省身曾说:“假如一个数学家说他有伟大的直觉,千万不要轻信,因为数学成果是一步步算出来的。”张伟平也认为,成果来自长期的用心积累。

2004年,陈省身先生去世,研究所所长的接力棒交到了40岁的张伟平手里,“责任重大,但责无旁贷,唯有更加努力。”伴随着研究所的发展,张伟平两鬓添了不少白发。他高兴地看到研究所不断前行:尤建功教授应邀在第二十八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唐梓洲教授荣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

“数学研究论证过程中的艰难、困惑、欣喜……个中滋味,一言难尽。如果做的是喜欢的事,持续用功就是享受,而不是吃苦。”张伟平深知,让中国数学强起来,需要中国数学界的集体努力。他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学术活动,支持其他数学家组织学术会议,邀请专家学者访问讲学……他也经常与国际上的数学家开展合作,为中国数学界的发展搭建更多桥梁与纽带。2014年,国际数学杂志《数学学报》刊登了张伟平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麻小南教授合作的论文。“我们运用解析局部化的思想,解决了法国一位数学家在2006年提出的非紧空间上的几何量子化猜想,对于这一猜想,学界之前研究了8年仍无定论。”张伟平说。

“我会更加努力地进行研究探索,培养更多新时代需要的数学人才”

因材施教、“一人一策”,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为学生作有关数学基础和数学进展的报告,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指导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后,用扎实的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等带领学生们不断推进研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张伟平一直很看重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研究所内常见的景象是学生们三五成群,讨论着数学课题。每条走廊都有一面黑板,便于随时演算,“我从来不强求学生们做什么,只要热爱,他们自然会用功。”张伟平说。

“那是我在南开最快乐的一天。”毕业多年后,在新加坡一所大学工作的学生韩飞仍对导师张伟平的一次表扬念念不忘: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韩飞向张伟平提出一个想法,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张伟平同时在草稿纸上算,一丝不苟,互相验证。算到柳暗花明处,师生彼此会心一笑……

后来,韩飞提前一年毕业,其硕士论文获得中国数学会颁发的“钟家庆数学奖硕士奖”;韩飞还对一个困扰张伟平十几年的问题给出了新的解法,发表在《微分几何杂志》上。

谈到对年轻人的期望,张伟平说:“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多关注数学的‘无用’之用。就学术研究而言,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锦上添花,固然值得肯定,但要真正做出原创性成果,才是最难得的。”

相关文章

奖金200万元,首届大奖颁给“最准时的人”

11月22日,首届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数学与物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李政道研究所举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叶军获此大奖。颁奖仪式。上海交大供图上海交通大学“睿远科技大奖”和“睿远......

46位拿到“新基石”连续5年2500万不看项目只看人

2023年10月30日,腾讯公司“10年100亿元资助基础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名单发布,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46位科学家上榜,成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第......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数学与物理巅峰论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10.shtm直播时间:2023年7月22日(周六)14:10-17:20直播平台:科学网APP(......

8月16日,2023未来科学大奖三大奖项获奖者即将揭晓!

科学是求真,是向善,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全部想象力。从进化论的提出、非欧几里得几何的产生、电磁学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到宇宙探索、核能开发、量子计算兴起、AI科技的普及……今天,科学已经渗透到社会进步和人类......

专科毕业、95后快递小哥爱数学:“它不骗人”

白天送快递,晚上钻研数学,两件完全不搭的事,汇集在一位天津95后小哥身上。他叫孙金元,是2023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参赛选手之一。这项不设报名门槛的全球最大在线数学竞赛,给了孙金元们逐梦数学的机会。自......

张继平:期待更多“凝聚态数学式”的大数学出现

什么是大数学发展观?3月14日,2023年的国际数学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座教授张继平受中国数学会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中国运筹学会的邀请,以“大数学发展观”为题发表演讲。张继平化用国......

【光明日报】我国数学界三大奖在武汉揭晓

2月19日,中国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武汉开幕。中国数学界三大奖评选结果揭晓。徐宗本获第十六届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陈兵龙、刘若川获第十九届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杜凯、王志强、朱超娜、朱锦天获......

江松:有强大的数学学科,基础研究才能快速发展

“当前,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关键技术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基础研究实力不够强。”2月12日,在“遇见数学预见未来”首届松山湖数学论坛上,江松院士直言,数学是基础研究......

科学家奋力攻关,引领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811.shtm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过去一年,在科技强国一线,涌现出很多战略科学家、......

丘成桐:驰骋数学五十载几何人生报家国

我从事数学研究五十多年了。在我看来,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通过有系统、有逻辑的方法,找出大自然的真理,与实验科学相辅相成。通过实验科学,我们可以发现真理的走向,但仅靠实验科学,我们无法探索出真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