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由互联网问答社区知乎发起、中国科学报社支持的2022年度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暨首届“知乎科技榜”公布。该榜面向2022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科技进展,由知乎网友投票选出。

凭借专业、认真的独特社区氛围,知乎长期以来受到科学研究、科学普及领域的广泛关注。许多知名科学家、科研工作者、科学爱好者,长期在知乎分享自己的科研进展,探讨科研心得感悟。这份榜单背后,知乎聚集了高浓度的科研人群进行“专业背书”,让更多普通人参与到“多元讨论”,使得知乎不仅成为深受科研人群欢迎的社区,也成为了大众获取和讨论科学知识的第一内容平台。

知乎的“科技奥斯卡”

知乎的这次科技榜评选自2022年12月启动,分为公开征集、知乎答主评审团投票和专家委员会终审等3个环节。答主评审团由42位知乎科学领域的优秀创作者组成,他们覆盖航天、地质、生物、物理、天文、数学、机器学习等众多细分领域,具有扎实的从业经历和丰富的经验积累,且保持着对科学话题的长期关注和持续创作。由院士领衔的15位专家委员,最终对评选结果进行科学性审核。

作为知乎的“科技奥斯卡”,该榜单分为国内科技榜和国外科技榜两部分。发布榜单的同时,知乎还邀请到多位科学家到知乎社区进行“亲自答”,详细解读这些科技进展的意义和价值,讲述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

“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卫星工程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甘为群,在知乎发表“亲自答”。他说,入选知乎科技榜,是对“夸父一号”卫星工程和科学团队的鼓舞和鞭策。“夸父一号”是一个大科学工程,其6大系统涉及数十家单位,前后各阶段参与研制的人员达数百人。能够走到今天,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是难以想象的。卫星完成在轨测试阶段后,将交给科学应用系统管理,届时科学应用系统将携手地面支撑系统共同维护卫星的科学运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围绕“夸父一号”观测结果的太阳物理前沿研究将全面展开,希望届时不仅能成为中国太阳物理研究的热点,也能成为国际太阳物理的研究热点。

在"知乎科技榜"之前,评选科技进展一直专属于学术团体。此次知乎是首次以用户为评委进行评选。科普时报总编辑陈磊表示,“知乎科技榜”为公众了解国内外科技进展呈现了一个全新视角。榜单既仰望天空,展现人类探秘耿耿星河,一窥宇宙之无穷;又脚踏实地,关注人类能源、粮食安全、生命健康等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榜单由知乎的科学领域头部答主投票产生,这种方式激发了广大网民的求知欲、探索欲,体现更多的互动性、参与性,以一种亲民的方式让大众触摸科学,推动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权威认可,知乎与科研双向奔赴

“知乎逐步架起了学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中国科学报社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潘希表示,知乎在科学领域坚持不懈的耕耘,获得了科普机构和媒体的认可。知乎聚集了一大批拥有专业背景的科研群体,他们不仅在知乎进行科普写作,也在知乎进行学术交流,将科学精神带入互联网。

2017年,知乎就尝试在年度盘点中回顾知乎用户最关注的科技话题。从2021年开始,知乎得到科普中国支持,每年联合举办“向科学要答案”盛典,邀请权威机构、科研学者和知乎答主一起,展开科学传播和跨界交流。2022年知乎“向科学要答案”活动,浏览量高达51亿,累计获得1822万次赞同。

12年来,知乎成长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问答社区,沉淀了海量的优质内容。在知乎与大众进行交流,也逐渐成为科学界权威人士的普遍选择。据了解,知乎用户中科研人群总量超540万。

2022年11月,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在知乎发布回答,就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论文成果和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网友互动。在此之前,人工智能领导者吴恩达入驻知乎,亚马逊首席科学家李沐成为知乎新知答主。在“如何系统学习机器学习”的问题下,吴恩达详细梳理了机器学习的步骤和在不同阶段应当涉猎的领域,收获了近万次赞同。张益唐的回答发出后,迅速冲上知乎热榜,网友们纷纷留言。

专业多元,科技榜也是热议榜

此次上榜的科技进展,在知乎上都能找到专业且多元的回答。评选结果显示,知乎用户最关注的是航天领域的进展。中国科技榜排名前列的“天眼”和天宫空间站,知乎相关内容浏览量分别高达2040万和3633万;世界科技榜上,“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排名首位,知乎社区内的内容浏览量也高达1910万。

在“天宫空间站”的议题下,不仅有航天领域答主“我们的太空”作出的关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回答,也有数码领域的知乎答主“Tim Pan”拍摄的火箭发射视频解说。此外,还有众多生物学、科幻电影的知乎答主就“空间站种菜”的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知乎航天话题优秀答主“太空僧”深度解读了韦伯空间望远镜传回的第一张全彩深空照片,并在回答中写道:“人类的好奇心的触角现在再一次通过韦伯望远镜伸向了宇宙的更深处。我们要暂时抛开国家的纷争,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一回答得到了4700多次赞同。

截至目前,知乎社区内容总量已累积超5.79亿条,科学是其中的基石领域之一。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曾多次表示,无论科学领域是不是风口、有没有流量,知乎都将始终坚持在科学领域的投入。


相关文章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性支撑作用

“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人。”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校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有组织地协调教学和科研等......

田间地头尽显“科技范”为夏粮丰收按下“确定键”

   央视网消息: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眼下,全国上下抢农时,春耕备耕田间管理已全面展开。全国供销总社:全力做好春耕农资供应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目前长江中......

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协会发布三项团体标准

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协会发布《智慧园区设计和建设技术规范》、《云平台服务创新评估指南》、《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规范》三项团体标准。公告如下:各有关单位:根据协会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管理办法,现批......

江西拟终止2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关于拟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终止的公示根据《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赣科规〔2021〕3号)和《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结题)工作实施细则》(赣科发计字〔2021〕39号)要求,拟终止省......

选培2977名青年科技人才,新星计划30年硕果累累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以下简称新星计划)是1993年经市政府批准设立,以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骨干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30年来,已选拔培养30批2977名青年科技人才......

国内首个生态环境数据产品完成场内交易

记者20日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国内首个基于生态环境数据打造的绿色金融数据产品近日完成场内交易。中节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栩介绍,本次场内交易的企业绿色等级评估产品是该公司与河北省衡水市......

用数字技术带海外文物“回家”

头戴VR眼镜设备,手持遥控手柄,便能顷刻间置身于响堂山石窟,眼前慢慢浮现造型生动、神态安详的佛像和色彩斑斓、线条流畅的壁画……这是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文化遗产数字化团队对响堂山石窟文物数字化采集的工作......

2023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暨“一把手”述责述廉评议考核会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和“一把手”述责述廉有关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科技部各级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检验党建工作及党......

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部以建议提案办理新成效推动科技创新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科技部始终注重把代表委员的关注关切、真知灼见充分吸纳、深度融入到具体工作中,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招硬招。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在我国山......

江西召开科技工作务虚会谋划2024科技创新工作

近日,江西召开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务虚会。各参会单位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及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就2024年推进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做好江西科技创新工作,谈问题、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