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07 17:11 原文链接: 致命脑瘤为何“男女有别”?科学家发现背后遗传机制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脑瘤,约一半患者在诊断后生存期不超过14个月。而与女性相比,更多的男性患有并死于这种癌症。

  尽管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这种男女差异,但这其中的原因他们一直不清楚。近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男女胶质母细胞瘤的不同分子特征,其中细胞周期是影响男性患者存活期的关键,而整合素及其信号传导则对女性患者存活期起关键决定作用。这一重要发现有助于解释患者在治疗反应和存活期上的差异。

DOI:10.1126/scitranslmed.aao5253

  女性治疗效果更好

  在这项研究之前,研究人员先是发现了女性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比男性更有效。为了帮助理解治疗反应中的性别差异,他们通过MRI扫描对肿瘤生长速度进行了测量, “这可以让你有机会更深入地思考你给病人的药物是否真的有帮助。”华盛顿大学儿科学和神经科学教授、通讯作者Joshua Rubin 说。

  然后,他们每两个月计算63名(40名男性和23名女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治疗期间的肿瘤生长速度,这些患者在手术后接受了标准的化学放射治疗。期间研究小组观察到男女性之间最初的肿瘤生长速度相似,但在用常见化疗药替莫唑胺治疗后,只有女性肿瘤生长表现出稳定和显著下降。

  为了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作者们接下来研究了患者肿瘤的潜在遗传机制。

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切片)

  发现遗传机制

  基于2005年启动的一个癌症基因组图谱( TCGA )项目,研究人员运用统计算法将男性或女性特有的基因表达模式与男女患者共有的模式区分开来,并将重点放在性别特异性基因表达上,以确定与男性和女性生存差异相对应的分子亚型。

  结果发现,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肿瘤中存在巨大的遗传性别差异,且这些差异与生存率相关。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揭示了,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肿瘤可分为10个不同的亚型——男性和女性各占5个。这些集群的区分以基因活性和男女生存期为特征,且显示出男性生存期均短于女性的特征。随后研究人员在三个其他数据集中验证了这些分型,结果仍表明,即使肿瘤中相似水平激活的基因也可能因性别差异而导致患者存活期不同。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与最长存活时间相关的遗传途径,男性和女性的遗传途径非常不同。” Rubin说,“例如,在男性中,生存与调节细胞分裂有关,这表明阻止细胞周期进程的药物对男性可能更有效;对女性来说,生存与调节侵袭性(invasiveness)有关,这表明针对整合素及其信号传导的药物对女性可能更有效。这告诉我们,在治疗时最好将男性和女性分开,并检查他们的性别特异性遗传特征。我们通过一系列体外药物筛选来检验这个假设,在这些筛选中,我们让参与者服用了四种相对常见的化学药物,并观察了这些基因的表达与这些药物反应之间的关联,在男性和女性中,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与荷尔蒙无关

  一般来说,由性别差异导致的疾病差异通常与荷尔蒙有关。例如,女性雌激素对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然而,对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发现,性激素并没有直接导致女性和男性的差异。“胶质母细胞瘤中的性别特异性遗传活动不依赖于循环性激素的急性作用,因为该病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存在明显差异。” Rubin解释到。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Rubin期望,这项研究可以鼓励人们更多地思考疾病是如何特异性地影响男性和女性的。“也许我们在治疗男性和女性疾病时不应该使用相同的标准,下一步,我们应该明确制定和评估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性别特异性治疗方案,希望这项研究能启发更具体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研究发现一种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新的遗传机制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代谢》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研究人员报道了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一种新的遗传机制。这是一个与饥饿控制有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的基因重排,大多数肥胖的常规基因检测无法......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给“她”画了一幅像

近日,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先导论坛中备受关注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她”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爱思唯尔共建的科研评价实验室,联合发布《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

实验小鼠对女性的“偏爱”和对男性的“厌恶”,直接影响了……

众所周知,同一种药,效果会因人而异,甚至因性别而异。就像许多对男性有效的药物,对女性可能就没效果。同样,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会存在“性别差异”。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个病句,但实际上它就发生在实验动物中。氯胺......

这种“水滴”为预防胶质母细胞瘤复发提供希望

据NewAtlas报道,胶质母细胞瘤是最致命的癌症形式之一,在手术切除后往往会复发。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开发出一种增强免疫力的水凝胶,可以在手术后注入大脑以清除剩余的癌症干细胞。胶......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飞蛙”滑翔的遗传机制

中新网成都3月15日电(记者贺劭清)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飞蛙”——黑蹼树蛙为研究对象,解析了“飞蛙”树栖适应性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阐明了与......

研究揭示木薯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品资所和三亚研究院联合福建农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Bi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绘制了388份木薯种质的全基......

科学家开发双重靶向CART细胞疗法应对实体瘤逃逸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婴儿最常见的肿瘤。该病是由身体多个部位的未成熟神经细胞发展而来的一种癌症,通常起源于腹部或胸部的交感神经,最常起源于肾上腺。目前,CAR-T细胞疗法在......

我国科学家揭示竹子茎秆快速生长的机制

竹子是一种独特的禾本科植物,它的茎秆生长迅速,如毛竹的幼嫩茎秆(笋)一天生长可达1米。这种特性使其能够与其他树木竞争,从而适应森林环境。以往对竹子木本茎快速生长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解剖学和生理......

研究发现熊果酸可对抗视网膜母细胞瘤

由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周丹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傅松滨共同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熊果酸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抗癌活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验证”,近日以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期刊《转......

研究为鱼类快速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进贤课题组在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上,在线发表关于鱼类快速适应淡水生境的遗传学机制研究成果。该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鱼类快速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