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网首篇被引量破万的中文论文及其作者备受关注。

  根据中国知网,截至2021年7月23日,由温忠麟教授等人发表在《心理学报》上2004年05期的学术论文《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累计被引达10001次,成为中国知网首篇被引次数破万的中文期刊论文。

  不仅如此,在知网中心网站的被引频次排序top 10中,还有2篇论文(第7与第9,被引6547次和5509次)的第一作者也是温忠麟,前10占了近三分之一。

温忠麟教授

  得知这一消息,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温忠麟难掩心中兴奋情绪。他说,引用量过万那是成千上万研究者在用自己的论文“投票”,应当归功于同行,感谢他们的引用和关注。

  截至2021年8月9日,该论文引用次数仍在增加,累计被引达10064次!

图源:知网截图

  《心理科学》前主编李其维教授曾对此篇文章做出极高的评价:

  “这篇文章让很多人有饭碗”。

  最近这篇大火的中文论文讲了啥?作者又是什么来头?

“这篇文章让很多人有饭碗”

  该论文由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4位论文作者——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共同完成,而刊发此文的期刊为《心理学报》(月刊)。

  《心理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学术刊物,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其实早在2019年底,温忠麟教授发表的该篇文章被引量就已经位居中国知网第一。

  据科学网统计,从引证文献资源类型来看,9成引用来自硕士论文和期刊论文,其中硕士论文引用量占一半,超过5000次。

  温忠麟的研究何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在此文发表之前,国内对中介变量的研究少之又少,根据中国期刊网“文史哲”和“教育与社会科学“专栏目录的搜索结果,1998-2003在标题或关键词中含有“中介变量”或“中介效应”的文章不足20篇,而仅有的这十几篇文章中,有些也只是简单介绍了中介变量,甚至没有一篇文章对中介效应进行必要的检验。

  今年2月1日,《光明日报》新闻客户端还曾刊登了题为《中国知网单篇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是如何炼成的》的报道。

  该篇报道介绍到,他用明、暗两条线解释他的研究方向。

  明的一条线是心理计量方法研究。上述被引排名第一的论文,正是一篇研究心理计量方法的论文。对于变量之间的关系,早前多是研究一个变量是否会影响另一个变量,后来进一步想知道是如何影响的,这就需要中介效应分析。

  他的这篇论文在国内首次以研究方法的角度讨论中介效应的估计和检验,在归纳、比较国际上当时存在的十几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后,提出了一个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比当时的方法都好用。

  这也难怪,文章一经发表,便被引无数。

两次“被迫转行”,从未放弃研究

  温忠麟本硕读的都是数学系,先后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原本他希望毕业后回母校工作,但由于时机不合适,近10年后才得以进入华南师范大学科教所任教。

  2000年学校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他又意外地被分去了心理系。

  温忠麟坦然接受了再次“转行”的事实,甚至笑称第二次“转行”比第一次容易很多,因为教育学与数学相差较大,而心理学与教育学相对接近。之后他到澳大利亚进修心理学,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获得博士学位。

  从数学到教育学再到心理学,两次“被迫转行”的他,一直怀揣着对自己所学学科的热爱并不断研究拓展。

  刚“转行”到心理学的头两年里,温忠麟坦言,不知道该做什么。但这时候也正是沉下心来阅读文献的时候,只有通过不断读文献,才能找到突破口。他将寻找研究问题比作采蘑菇:“当你采到一朵蘑菇的时候,在附近找找,通常都会有更多的蘑菇。如果你不知道哪里有蘑菇,那就去别人采到蘑菇的周围转转,往往就会有发现。通过读文献,仔细思考人家的研究问题,然后设法去拓展。”

  得益于不断地探索,温忠麟的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多篇,著书10本,论著被心理学和其他社科领域研究者广泛引用,他提出的方法被写进了多部英文量化研究手册和教科书,推出的一些公式被目前最流行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Mplus所采用。

  温忠麟还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1项,参与香港政府项目多项,也曾以主持人身份,获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最佳研究成绩奖,广东省第三届和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继续助力学校的心理学科建设,助力心理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知网被引Top10,一人占了3篇

  据知网介绍,在知网中心网站的被引频次排序top10中,除了top1,温忠麟还有另外2篇学术期刊论文位列第7与第9。

  它们分别是2005年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的《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及2014年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上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两篇论文,分别被引用6547次和5509次。

  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科是学校唯一的一个A+学科,为感遇心理学院这个平台,温忠麟曾写下深情的三行诗:

世纪之交,你收留我,让我与心理亲近;

有个新家,感恩不已,二十载默默耕耘;

咱家后院,计量心理,已飘香万户千村。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倒逼出版界“立规矩”

2022年11月,OpenAI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ChatGPT。鉴于生成式AI可快速创建文本、图像等内容,两个月后,ChatGPT已作为作者,赫然出现在一些学术论文上。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数字......

超200万篇论文从网上消失,原因主要是这两个

近日,《自然》发表一篇题为《超过200万篇研究论文从互联网上消失》的文章。来自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的研究人员MartinEve通过研究超过700万篇数字出版物,发现超过200万篇学术文章没有得到妥......

《数据与情报科学学报(英文)》:致力加深社会对科研生态的理解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集体事业。公众、科学家和政府都是科学事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者。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共同影响着科学能否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例如,在流行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等社......

学术风暴席卷!中国高校大规模自查,揭露撤稿和研究不端行为

最新消息: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发布通知,要求全国高校进行最近几年的撤稿论文自查,要在2月15日前上报检查结果。尽管这一通知并非最新的消息,实际上,科技部办公厅在2023年4月27日已经发布了《关于......

这一高校院士最新Nature及多篇论文遭质疑

2023年12月13日,中山大学宋尔卫、苏士成(导师宋尔卫)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TumourcircularRNAselicitanti-tumourimmunitybyencodin......

双一流教授连续造假20篇文章,事后竟理直气壮怪“电脑中毒”

2023年,河南大学一教授的19篇文章在Pubpeer网站上被质疑存在图片重复使用等学术不端行为。近日,论文的作者在Pubpeer上对一篇被质疑的论文进行了回应,表示已经向期刊方面提交了勘误。截至目前......

Hindawi等撤回大量中国学者论文,教育部:开展高校撤稿论文自查

据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等高校网站近日消息,2023年以来,Hindawi等国外出版机构撤回大量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对我国的学术声誉和学术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教育部科学技术......

一博士狂编200多篇论文,被揭发后畏罪自杀....

一博士狂编200多篇论文,被揭发后畏罪自杀,可他造成的撤稿影响直至今日还在继续,更有人称其的造假为科学史上最大的学术骗局之一。狂编200多篇论文发表,这个博士有点狠在著名学术打假网站Retractio......

破纪录|Nature:今年撤稿数量超1万篇,超八成来自这家出版社

12月12日,Nature发布一篇新闻报道:今年被撤回的文章数量急剧上升,截至2023年底撤稿数量已超过1万篇,打破年度撤稿记录。专家表示,这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各出版商正着力于清除大量存在的虚假和同行......

这个科研成果全球第11的国家,不再“唯论文”

根据西班牙国家评估和认证机构(ANECA)的新提议,该国备受诟病的科学家评价体系将彻底改革。在旧体系中,学术职业发展的唯一评价标准是发表论文。据《科学》报道,上月宣布的这一改革举措提出,将首次评估西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