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1 17:15 原文链接: 重点实验室实现二维材料载流子的时空动力学分辨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心(1102组)杨学明院士、任泽峰研究员等与北京大学叶堉教授合作,通过发展飞秒时间分辨光发射电子显微镜(TR-PEEM),实现了二硫化钼(MoS2)在纳米空间和飞秒时间尺度的载流子动力学研究,并利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通过X射线光发射电子显微镜(XPEEM)的元素成像,阐明了缺陷对MoS2载流子动力学的影响。

  二维材料因其载流子被限制在二维平面内,使得载流子迁移、扩散展现出许多奇特的性质,在光电和微电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二维材料载流子的研究主要是静态表征和宏观时间尺度的研究。由于光斑尺寸的限制,以往在飞秒时间尺度对二维材料的载流子的动力学研究局限于光斑区域的平均效应,忽略了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局部缺陷对动力学的影响。

  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具有纳米空间分辨能力,超快光谱具有飞秒时间分辨能力,将两者结合起来,可同时实现较高的时空分辨。此外,将PEEM和电子能谱仪结合起来,可获得微区的时间分辨光电子能谱(TR-PES),还可以利用能谱的平移随延时的变化,获得表面光电压(SPV)的超快动力学。因此,利用TR-PEEM可以观测到光电子强度、空间分辨、时间分辨和光电子能量等,其也被称为“四维光电子显微镜”。利用TR-PEEM,可以研究载流子在纳米尺度的空间上是如何流动的、载流子在飞秒时间尺度流动的速度、载流子在能量上是如何弛豫的等。

  本工作中,该团队利用TR-PEEM,发现MoS2表面具有空间不均匀性;利用微区XPS确定了硫的空位缺陷;利用微区(2μm)TR-PES测量了TR-SPV的动力学和载流子寿命,发现电子-空穴复合主要是通过热发射过程,以及表面缺陷可以加速电子-空穴复合速率达1-2个数量级。通常的光电子谱只能获得较浅的表面层电子信息,而SPV能测量整个空间电荷层(space-charge layer,SCL)的载流子信息。因此,结合超快时间分辨,可以对整个SCL内载流子在超快时间尺度的动力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为未来二维材料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Spatially Heterogeneous Ultrafast Interfacial Carrier Dynamics of 2D-MoS2 Flakes”为题,发表在Materials Today Physics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1102组博士研究生梁宇、李博瀚,以及北京大学黎子凌。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tphys.2021.100506

相关文章

大连化物所袁开军团队揭示MXene电子声子表面散射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袁开军团队,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光谱,实现了对复合结构的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的动力学探测,发现其尺寸效应在电子-声子散射过程中具......

Science:重庆大学团队将电镜显微技术从二维推进至三维

近日,重庆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在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3Dmicroscopyatthenanoscalerevealsunexpectedlatt......

揭开了二维材料中自旋结构的秘密

二十年来,物理学家一直试图直接操纵石墨烯等二维材料中的电子自旋。这样做可以在蓬勃发展的二维电子学世界中带来关键性的进展,在这个领域中,超快、小型和灵活的电子设备会根据量子力学进行计算。研究人员发现了一......

光子时间晶体放大光线可以增强通信设施和激光器的能力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创建光子时间晶体的方法,并表明这些奇异的人造材料能够放大照在它们身上的光线。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这些发现,它们可能会带来更高效和更强大的无线通信手段,并大大......

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二维晶体管问世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彭练矛教授-邱晨光研究员课题组日前制备出10纳米超短沟道弹道二维硒化铟晶体管,首次使得二维晶体管实际性能超过Intel商用10纳米节点的硅基鳍型晶体管,并将二维晶体管的工作电压降到0.......

杨学明:“做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想做好实验科学研究,应该先把科学仪器做好,掌握关键技术。”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一直在研发先进科学仪器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和前行。2022年末,他因研发新一代高......

基于二维层流膜体系实现高效限域流动反应

2023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团队张锡奇副研究员在Matter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RegulatingInterlayerSpacingofAminatedGrapheneOx......

“天作之和”团队:简单反应“玩”出复杂花样

2006年,《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布了一篇关于基元化学反应F+H2→HF+H的论文,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重点实验室的张东辉、杨学明等共同完成。这项工......

二维半金属—二维超导体之间超流拖拽效应揭示

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曾长淦教授、李林副研究员研究团队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解宏毅副研究员等合作,通过构筑石墨烯与氧化物界面超导体系的复合结构,揭示了二维半金属和二维超导体之间由于......

杨学明:“做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想做好实验科学研究,应该先把科学仪器做好,掌握关键技术。”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一直在研发先进科学仪器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和前行。2022年末,他因研发新一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