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19 15:26 原文链接: 中国精准医疗无人区,有人护!

——访伯科创始人郭诚博士

  日前一则“打破国外垄断!伯科生物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液相芯片杂交捕获与探针原位合成技术”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细细阅读后,我好奇地开始探究“伯科”了。

伯科创始人是谁?

这一探针合成技术优势在哪里?

能为中国精准医疗带来什么变化?

  ……

全球有机化学殿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Havemeyer楼

  相信学化学、化工的人,都有向往的学府吧?

  不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不在列?

  但,在伯科创始人“郭诚”逐梦之列。

  从北大到哥大,从本科到博士后,非常有幸,他得到了化学系光化学权威教授Nicholas Turro以及基因测序领域著名的华人教授Jingyue Ju联合指导,从事用于基因测序的荧光核酸分子的合成研究。

  在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所在的Havemeyer楼中,他逐渐掌握了很多合成的技巧,同时深入了解了基因测序这个新兴行业。

  奎宁、维生素B等药物人工合成的发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Woodward教授曾说过:“合成是一门艺术”,而他正是把这种艰苦的工作,变成了一种美好的境界。

  在协助参与了Ju教授两大研发项目后,郭博士对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参与合成的荧光修饰核酸分子用于Intelligent Bio-Systems 公司的第二代基因测序平台上,于2012年被著名试剂厂家Qiagen公司收购。而参与合成的核酸分子用于Genia 公司的第三代基因测序平台上,于2014年被 Roche公司收购。

漫漫人生中的化学合成

  如果说赴美求学是郭博士人生的催化剂,那求学创业路上,不断支持帮助郭博士的亲友们,就是他成功的助燃剂。

  几十年的求学经历,从0到1,郭博士深刻地感悟道:

  “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工匠精神去仔细打磨,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只会事倍功半。一个人要成为大师,需要很高的天赋和很好的运气。但是成为一个领域的匠人,只需要一步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

  回国创业,便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氧化反应。

  从灰色地带、全面叫停到逐渐放开的国家政策,中国的基因检测行业一波三折,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筛项目的获批和应用也让基因检测被人们广为熟知。近两年,FDA及CFDA连续批准了多个基于NGS Panel检测的肿瘤检测产品。参考无创产筛项目的发展历程,基于NGS的肿瘤基因检测将会迎来快速突破。

  回国创业,是认识到整个行业方兴未艾,产业链中亟待攻克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上游,包括测序仪、合成仪等仪器,也有从DNA提取、富集、纯化等各环节用到的试剂盒等等,且国内生命科学的基础技术开发需要优秀的人才。

  郭博士希望: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中国精准医疗无人区 有人护

  高通量测序技术(NGS)为研究生命的遗传物质提供了变革性的技术手段。2010年,外显子组靶向测序技术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虽然不到全基因组2%的数据,却包含了约85%的已知变异位点。

  如常,基因捕获的核心上游技术主要由国外公司垄断,如Roche、Agilent、IDT等知名企业。

  例如目标区域捕获技术所用试剂最核心部分是大规模的杂交捕获探针,涉及到化学合成最底层的技术开发,同时需要机械、电子、生物信息等多学科知识。

  这一领域,即成了中国精准医疗的“无人区”。

  2018年9月,伯科对外宣告“已建成完整的杂交捕获探针设计与原位合成平台(BOKE TargetCap™),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芯片杂交捕获技术,实现了中国首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依赖任何进口仪器的独立研发与生产能力。”

  2018年开始,中国精准医疗无人区,有人护!

  BOKE TargetCap™是一个伯科自己搭建的探针合成平台,从化学层面完全把DNA探针自主合成出来,无需借助和依赖任何现有试剂盒。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分别构建了柱式合成的平台,以及高通量的喷打合成平台。可以生产从fmol到数百nmol级别的高纯度DNA探针,覆盖区域从几K到几十M。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的合成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化学环节。又独立研发了长链生物素、非酸性脱保护的亚磷酰胺单体等技术,建立和完善了整个合成体系,以及把已有的机械平台作了进一步的优化,生产环节的质控严格把关,提高了杂交捕获探针的性能。

伯科伯科,做科学的伯乐,慧眼识“珠”

  后聊及基因检测行业标准不一的乱象。

  “面对这一挑战,伯科将提供哪些产品与服务,进而帮助基因检测行业提高检测的可靠性、精确性?”

  郭博士分享了下,伯科的经营理念:

  “近年来基因检测已经在临床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基因检测与科研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科研领域,我们重在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的模型和见解,允许假设、尝试和失败。

  而临床端,基因检测的结果是用来指导临床决策,涉及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安全和幸福。因此对每一项检测必须能够在技术范围内做到极致,给出真实可靠的结果。这就要求基因检测公司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旋转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在国内建立研发基地和标准化生产车间,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我们将为客户提供快速的定制和优化服务,协助客户对产品进行完善,以期满足临床检测的需求,为中国基因检测行业的规范化贡献力量。

  同时,作为立足国内,自主创新的上游企业,伯科可以和客户进行最直接的沟通,服务灵活性更强。可以按照客户需求自定义产品,提供最精细的服务。我们始终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技术上精益求精,注重解决客户的需求。

  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会;伯科与精准医疗行业人士,以科学相会。

  伯科伯科,做科学的伯乐,慧眼识“珠”。

内求心定,外求共生

  精准医疗,未来可期。

  化学合成作为精准医疗的基础之一。

  已经,也将在未来有重大作用和前沿发展。

  比如,精准检测方面,基于杂交捕获技术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分子检测已经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认可;通过合成生物素标记的杂交捕获探针,可以低成本、高通量地实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分子标记的检测,指导靶向药物的使用和医学决策。

  精准治疗包含药物的精准合成,特别是在基于抗体的免疫治疗方面,如PD-1/PD-L1抗体;通过化学合成寡核苷酸继而合成基因片段,可以在微生物体内定向生产特定序列和结构的抗体,加速药用抗体的筛选。

  除此以外,基于化学合成的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能让科研人员研究、修改、创造和再创造高度复杂的生化途径、DNA 序列、基因以及生物系统,定向改造细菌及其他生命体,如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将改变人们创造能源、制造食物、优化工业加工以及检测、预防和治愈疾病的方式。

  而伯科,亦可期。

  目前伯科产品在各项指标上已经属于国内领先。伯科将立足中国,今年内建成合成能力居于亚洲第一的标准化工厂,为客户提供一周内定制Panel合成的极速服务,成为国内合成领域领军企业;未来伯科会专注于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在基因领域的新技术研发上将基于现有的合成平台,发挥专业领域的优势。以后会大力拓展应用于临床的应用技术例如基因合成、RNA合成和CRISPR文库等等。力求在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产业成本;与客户共同推进中国的精准医疗事业。

郭诚,200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导师是北大纳米科学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教授。2004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读博,由光化学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NicholasTurro和基因测序方法研究专家Jingyue Ju教授联合指导。2010年获博士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博士和博士后期间(2004-2015)研究重点是负责开发基于Sequencing by synthesis的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以及基于纳米孔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化学部分,以及基因片段合成的化学工艺改进。主要利用有机合成的方法,设计,合成,纯化并测试新型基因测试用试剂。利用其新合成的各种修饰核酸分子,能高效,快速,低成本地进行包括人体基因组在内的测序工作。例如,参与合成的荧光修饰核酸分子用于Intelligent Bio-Systems 公司的第二代基因测序平台上,于2012年被著名试剂厂家Qiagen公司收购。而参与合成的核酸分子用于Genia 公司的第三代基因测序平台上,于2014年被 Roche公司收购。

  2016年从美国回到中国,获得风险投资,共同创立了伯科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发成功了用于二代测序(NGS)的基因捕获试剂盒(panel),经过多家基因测序公司与科研机构的测试和使用,反馈结果捕获效率最高达80%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Agilent/Roche/IDT)等性能相当。主要可用于肿瘤、遗传病和病毒感染等各种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相关文章

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启动建设

日前,由北京大学牵头建设的分子影像与医学诊疗探针创新平台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该项目将实现全生物体尺度成像模态融合,补齐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大科学装置的功能短板和最后一块“拼图”,计划2026年验收投入运行......

超1600万|国药集团在精准医学领域又下大手笔

一、项目编号:GDJHCG2023043二、项目名称:精准医学治疗中心基因测序设备采购项目三、采购结果合同包1(精准医学治疗中心基因测序设备采购项目):货物类(国药集团中科器深圳有限公司)供应商名称供......

金域医学:第三方医检渗透率低于国外精准医疗市场广阔

此前,在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国内核酸检测需求爆发,推动第三方医学检验(ICL)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随着社会全面回归正常秩序,国内的ICL面临着新冠检测“退潮”的压力,但另一方面,它也正处于行业整体迅速发......

牡蛎爱好者的福音!全新四倍体种质资源成功创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喻子牛团队在贝类种质创新上取得重要突破,创制出全新的正反交牡蛎异源四倍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quaculture。牡蛎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海水养殖贝类,2022年产量......

突破性合作!Evonetix与AnalogDevices共建基因合成工厂

Evonetix与模拟器件公司AnalogDevices签署协议,扩大热控酶促DNA合成技术的生产能力 NEWYORK-英国合成生物公司Evonetix周三表示,已与半导体制造商Analog......

研究揭示植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远缘杂交的新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991202、31830004、32122014、32070854)等资助下,北京大学瞿礼嘉教授、钟声副研究员团队在植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远缘杂交的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

研究发现种间杂交在气候边缘区明显增强

杂交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杂交可重组现有的遗传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塑造出新物种。已有研究表明,近缘种间的杂交通常发生在分布重叠区,但科学家尚不清楚生态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杂交的发生。近日......

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糖精准全合成

糖是人类生命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重要物质,也是当今工业生物制造的关键原材料。迄今为止,人类对糖的获取主要依赖于植物类生物质资源。然而,这种传统的“二氧化碳-生物质资源-糖”的加工过程,受到植物光合作用能量......

四川杂交水稻新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超级稻

近日,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入选2023年国家超级稻。据悉,品香优秱珍是通过不育系“品香A”和恢复系“秱珍”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其中......

研究解开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据预测,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7月26日,中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