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0 19:14 原文链接: 中国科大团队成功研制新型柔性光热电器件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了一种新型柔性Janus(两面型)螺旋结构的纳米线组装体光热电器件,这种器件的结构可以在不耗费额外能量的同时,以一种柔性结构被动捕获和耗散热量,为实现普适性和高性能热电器件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据介绍,目前我国在能量利用中,有大约60%的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损耗。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废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光热电(STE)器件不仅能将废热很好地转化,还能利用光热效应来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除了选择热优值更大的热电材料外,电能输出功率也取决于光热电器件两端的温差。

在该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将辐射冷却和选择性光谱吸收材料协同利用的策略,即当器件处于阳光照射下时,顶部辐射冷却层可以将阳光最大程度的反射来减小光热效应,同时与温度为3 K的宇宙深空进行辐射换热,产生一个较低的温度而不需要外接冷却装置。器件底端的选择性太阳能吸收层则在最大化吸收太阳光的同时,减少热量的辐射热损失。

为制备出这种Janus器件,研究人员首先制备了一张辐射冷却薄膜,然后在其背面组装一端是p型碲化亚铜纳米线和一端是n型碲化银纳米线的异质结阵列,及选择性太阳能吸收层,最后将纳米线组装薄膜螺旋化得到Janus螺旋光热电器件。

研究人员将制备好的器件置于户外测试,发现在中午约0.6个太阳光(相当于600瓦每平方米太阳光辐射强度)的光照下,这种Janus螺旋光热电器件两端可以产生将近30摄氏度的温差。当器件处于阳光照射下时,一方面,顶部辐射冷却层可以将阳光最大程度的反射来减小光热效应,同时与温度为3 K的宇宙深空进行辐射换热,产生一个较低的温度而不需要外接冷却装置;另一方面,器件底端的选择性太阳能吸收层则在最大化吸收太阳光的同时,减少热量的辐射热损失。

相关文章

从“试错”到“智能创造”:机器化学家来了

机器化学家“小来”在做实验。中国科大供图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在实验室搞研究的都是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机器化学家实验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有一个人,只有动作......

中国科大发现黑洞潮汐全新现象

中新网合肥4月3日电(记者吴兰)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现象。......

中国科大提出拓扑量子催化新概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团队和王征飞团队合作,提出拓扑量子催化新概念。研究人员通过巧妙设计,将拓扑量子物态调控方案用于催化实验,为揭示催化反应中拓扑表面态“开关”效应提供了确凿的实验证据。相关成......

中国科大实验演示不等价相互无偏测量信息提取能力不同

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测量的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实验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项国勇、侯志博研究组与复旦大学朱黄俊教授合作,首次实验演示一组不等价的相互无偏量子测量具有不同信息提取能力。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2......

中国科大庆祝光学与光学工程学科创建六十周年

12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在东区水上报告厅举办光学与光学工程专业创建六十周年纪念暨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光学与光学工程系举办,主题纪念从1963年中国科大筹建......

中国科大“融合计算平台”为智慧科研注入新动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网络信息中心负责的学校计算中心深入分析AI技术应用下,科研对计算与存储资源的需求变化,推进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升级建设最新一代中国科大“融合计算平台”,提升创......

中国科大在手功能精细运动康复机器人方向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世武教授、金虎副教授与王柳特任教授基于手指皮肤非均匀形变机制和手部精细动作康复运动机制,以高功重比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为驱动,提出了一种具备精细动作训练的便携式柔性康复手......

中国科大在气体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易建新副教授课题组近日在多维探测和识别的气体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据悉,研究......

中国科大开拓废弃聚酯塑料循环回收新工艺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傅尧和副研究员邓晋团队联合荷兰Utrecht大学教授LiShen,报道了一种通过乙酸化学解聚实现废弃PET塑料升级回收的方案。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乙酸化学解聚实......

祝贺!北大冠军,中国科大亚军!

5月10日,第十届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落下帷幕。 在持续五天的总决赛中,北京大学夺取大赛总冠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列亚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ePrize计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