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2 05:58 原文链接: 中国论文数量全世界排名No.2,最正解的评论来了!

    1、一般而言,定期都有稳定发表记录的科研人员做出创新成果的概率要远大于多少年不发或者发不出论文的人。道理是很显然的,因为任何创新的成果的出现都是科研人员不断积累的结果。发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和全世界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你才知道自己的研究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才能既不夜郎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你的科研成果是否真正创新,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你的科研观点通过论文这个载体让所有的国内外同行都能看到,经得起反复推敲,重复再现,并得到验证。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指的是这样一个具体的过程。只有内行/小同行才真正有能力检验真理的成色。


  2. 一篇论文中所反映的创新成果真的那么难被鉴定吗?我们经常听到颠覆性原创的成果是没有同行的,同行评议还起作用吗?不知道这个颠覆性是颠覆到什么程度。牛顿,爱因斯坦的成果算不算颠覆性原创?不也是经过同行评议才得到认可了吗?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奖的成果,不也很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同行的肯定吗?再有张益唐的在数学上的重大突破算不算颠覆性原创?估计绝大多数普通人是读不懂他的学术论文的,但毕竟世界上还有一个数学界的小圈子能很快地鉴定他的论文的创新之处,并顺利发表。这就是同行评议的作用。张益唐之所以之前没有发表太多论文,不是因为他没能力发表论文,而是他相信他“憋了”十几二十年的成果一定会有圈内人看得懂,并给出公正的评价。他相信自己也相信这个圈子。

  3.中国论文发表的数量已经世界第二了,这不是一件丢人的事,相反应该是值得骄傲的事。世界第二这才几年啊?要知道论文先不谈质量,单就数量而言,欧美已经统治多少年了?很多人之所以讨厌这个论文数量世界第二,是因为他们认为论文数量都世界第二了,但真正创新的成果还很少,都是论文数量惹的祸,开始打论文的板子,因为论文阻碍了原创成果的出现。其实,这真地是冤枉论文了。做过科研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原创的东西出现,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换句话说,不是说我憋足劲非原创不可就能搞出来的,甚至不是通过做计划,搞会战,公关,搞出来的,更多时候是小团队,甚至个人的行为。个人行为指的是聪明的人长期积累,艰苦思考后的灵光一现,具有很强的偶然性。至于说原创成果的推广,产业化一定是需要团队力量的,这是另外的话题。

  4. 什么是“水文”?水文,顾名思义,灌水论文。首先不要动不动就CNS,每个学科是有差异的。对于有的学科而言,CNS,就是他们学科的顶级期刊而已。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顶级期刊,用CNS去衡量所有学科的水平高低是不公平的。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只要能在自己学科的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就是高水平的论文。一个学科就那么几个顶级期刊,最多十几个。但你随便翻翻现在自己学科的顶刊论文,不难发现中国人的作者名字可能都占一半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近些年中国人发表的论文不仅数量世界第二,质量也有惊人进步!另外,说一下所谓水文,水文其实是相对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发表不同水平的论文,这是正常现象。一个教授眼里的所谓水文,可能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研究生在他/她那个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不要动不动就说别人在论文灌水。只要论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谁的研究不是从“水文”起步的?

  5.最后,不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全盘否定自己,走向另一个极端。看待论文的态度也是一样。不忘初心,我的理解就是做事不功利。你不功利地对待世界,世界也会不功利地对待你。


相关文章

质疑?刚评上院士就被曝十余篇论文造假,涉嫌数据伪造曝光了

2023年8月11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影响因子45)撤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MarkJSmyth等人于2016年4月20日发表的题为“CombinationAnti-CTLA-4......

蓝皮书:穗发表SCI论文数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8月25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广州发布《广州蓝皮书: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总报告《充分发挥广州核心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功能》......

ChatGPT协助下一小时写成杂志接受论文

写论文逐渐到了依靠人工智能的时代,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是人类终于摆脱了科技论文写作的烦恼,坏处是人类会因此失去科学论文写作的独特能力。过去发表论文是学者成就的重要标准,随着机器代替人脑的这种趋势。......

四大板块19个学科|国自然基金“十四五”学科重点支持方向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公布规划全文,共计21个章节,完整的阐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与相关理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规划公布了四个板块19个学科重点支持方......

中国作者论文引用受歧视?最新研究揭示学界间的“暗沟”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科研的进步有目共睹。尤其是中国论文数量的爆炸性增长,成为了中国学界近年来最显著的成就之一。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学界似乎“不愿意”引用中国论文。这一现象的成因尚待深究,但它无疑......

研究敦煌的学者,为何不在西部在北京?

“研究敦煌、青藏高原、祁连山的学者,主要不是在西部,而是在北京。”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王鉴指出,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一些西部高校......

多所高校提出“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

近期,全国多所高校提出“彻底清理学术不端问题论文存量”。科技部办公厅此前已于4月27日印发“关于开展论文学术不端自查和挂名现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据北京建筑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网站6月7日消息,按照北......

“学术妲己”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

近日,网传一苏姓女博士答辩视频引发“学术妲己”话题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她疑似介入导师婚姻并在导师的帮助下获发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包括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顶刊Nature上发文),最终进入四川大学2023年......

高校学科专业迈向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日前,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推动开展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

这个实验室《自然》《科学》论文成堆,原来幕后有帮手

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一场风暴。风暴源于狂飙突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拥抱”还是“逃离”,成为摆在每位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选择题。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一群喝着网红咖啡、野心十足的年轻人选择了“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