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1 06:41 原文链接: 中国天眼新发现201颗脉冲星,有哪些用途?

  从2017年9月起至2021年3月底,中国天眼FAST就已经发现了300余颗脉冲星;到5月20日又新发现201颗脉冲星,其中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脉冲星,其效率是国外最先进望远镜的十倍以上。

  脉冲星是啥?

  这是一个很基础的问题,许多人都知道答案。

  在我们的宇宙中有无数颗星星。平时我们看得见的是恒星,它们发出耀眼的可见光,白天我们抬头能望见太阳,太阳是恒星。夜晚,只要天气好能见度好,我们能看见满天的星斗,它们多是恒星(其间也有三两颗行星)。

  科学家们说,恒星其实只在宇宙中占极少的质量。宇宙中96%以上是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只有不到4%是由重子构成的物质,而这4%中的不到1%才是我们能看见的发光的恒星。

  重子包括质子中子等物质,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物体都是由重子构成的。宇宙中4%的重子物质除了恒星、星云和行星外,还有黑洞、白矮星和中子星。这三种星体都属极密度极大的天体,它们不发出可见光,我们看不见它们。

  就拿中子星来说,它是巨大恒星死亡坍缩后的产物,一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质的质量高达几亿吨。

  中子星密度极大

  中子星比太阳重多了,但我们看不见它,因为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20千米,并且它没有恒星明亮。

  好在大多数中子星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拥有一个极强大的磁场,其磁场强度比地球高千万亿倍,并且这个磁场会随着中子星的旋转而旋转。这种旋转磁场的中子星就是我们所要找的脉冲星。

  我们怎么找到脉冲星?

  中子星有一个旋转的磁场。其实地球的磁场也是旋转的,你能在宇宙中探测到吗?不能,地球的磁场太弱了,它只会影响很小的范围。

  中子星不同,它是巨大恒星坍缩后的产物。强大的压力将恒星物质剧烈压缩,电子被挤入了质子内部,质子变成了中子,中子们又被重力挤成密集的一团,这一团核心的外围包裹着带电的质子和等离子体云。

  我们知道宇宙中大多数的恒星都会自转,当恒星死亡向中心坍缩后,由于角动量守恒的关系,中心的中子星会转得很快。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做的那样。

  角动量守恒

  中子星的旋转也是如此。当然,还有相当多的脉冲星是由两颗星的合并形成,或者中子星吞噬附近的星体,在此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造成快速的旋转。

  强烈的旋转使外壳带电的中子星产生强大磁场,而磁场的方向与中子星的自转轴又不完全重合。于是由磁场两极发射出的电磁辐射波束,包括γ射线、X射线波和波长比较长的电磁波会有规律地扫过太空。

  脉冲星形成

  从脉冲星磁极发射出的电磁波束是如此集中、强度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当它经过了数十万光年之后扫过地球,依然能被灵敏的天线探测到。同时由于脉冲星的旋转周期有极精确的周期性,我们探测到的脉冲信号也具有周期性。

  寻找脉冲星有什么用?

  虽然天文学家们数百年来持续不懈地探索太空,但应该承认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依然只是比白痴稍强那么一点。宇宙中有太多的未知、有无数的谜团需要我们一个一个地去解开,我们不仅需要智慧的大脑,更需要强大的工具。

  人类最开始只是用眼睛观察星空,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科学家发明了光学望远镜并将望远镜造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密,直到将它送到大气层之外。在了解到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中很小的一部分后,科学家开始用射电望远镜来接收来自太空的信息,这其中就包括脉冲星发出的信号。中子星内部结构的猜测

  科学家们估计,仅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就隐藏着数亿颗中子星,我们虽无法找到那些安静的中子星,但研究脉冲星的同时也能揭示出银河系的演变规律。

  在脉冲星的电磁波束到达地球之前,它们会穿过各种星际间的物质和电离气体,受其影响,电磁波束会产生如色散、法拉第旋转等等物理效应,并将这些变化一并带到地球,通过这些电磁波束周而复始的扫描,可以像做CT那样透视星际间介质的分布和变化。

  星际间物质

  中国天眼以其超高的灵敏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观测到世界上其它射电望远镜无法发现的脉冲星和天体物理现象,它不仅首次探测到费米高能射电源,还通过观测结果对物理学经典的“旋转木马”辐射模型提出了挑战。这一切都是中国科学家利用大科学装置对人类科学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FAST正式投入运行,未来还将有新的天体、新的现象,以及更多更新的发现在等待着我们,这颗巨大的科学之眼还将进一步点燃人类探索宇宙未知地带的梦想。

  不只是在天体物理学领域从FAST获益良多,在建设这台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过程中,我们的机械工业、自动化控制、电磁兼容研发、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钢结构设计和工程施工等等都取得长足进步并获得了宝贵经验。我们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人才,这些都是无可限量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章

天眼FAST:韩金林等新发现76颗暗弱偶发脉冲星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在“银道面脉冲星快照(GPPS)巡天”中新发现了76颗偶发脉冲星。该团队还利用FAST对国际上已知的59颗RRAT......

关于部分脉冲星后随测时研究获进展

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发生超新星爆发而形成的产物之一。脉冲星具有原子核的密度,是宇宙天然的极端物理实验室。它的超强引力场为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了独特条件。脉冲星测时可以准确测量其自转......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辐射新形态——矮脉冲族群

8月18日,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的新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成功探测并解析了一批脉冲星B2111+46磁层中零星雨滴般的微弱矮脉冲......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辐射新形态——矮脉冲族群

8月18日,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的新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成功探测并解析了一批脉冲星B2111+46磁层中零星雨滴般的微弱矮脉冲......

智能机器人提升“中国天眼”运维质效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在“中国天眼”通过现场验收,智能机器人为“中国天眼”提供运行维护保障。“中国天眼”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

中国天眼FAST揭示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北京时间7月26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杂志(Nature)发表了围绕中国天眼FAST的最新科研成果。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领导的......

中国天眼是怎么探测到引力波的

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又立一功!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

“中国天眼”“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中国天眼”(FAST)再度迎来重大突破。利用FAST观测数据,我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6月2......

“中国天眼”,有重要新发现!

北京时间2023年6月21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名为PSRJ1953+1844(M71E)的双星,其轨道周......

再获世界级发现中国天眼“看见”引力波踪影

在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40年前的理论预言——中国天眼FAST通过对57颗脉冲星的监测,首次“看见”了来自深远宇宙的涟漪。6月29日,由中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