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4 18:30 原文链接: 中科大在基于原子器件的精密测量物理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授盛东与物理学院教授卢征天联合课题组,在基于原子器件的精密测量物理方面取得进展,开发出高精度的氙同位素共磁力仪。

前述团队借助氙同位素共磁力仪,进一步探索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对核子与中子间的单极-偶极相互作用强度在亚毫米尺度上设定了新上限。相关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原子共磁力仪是一种既可以用来研究基础物理,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原子器件。它通过同时同地测量两种原子的自旋进动信号,来消除磁场波动和漂移的影响,从而精确测量器件本身的转动,所以共磁力仪也是一种小型陀螺仪。

当转动信号在实验中被置零后,原子共磁力仪即可用来探索单极-偶极相互作用。这种奇异相互作用是由诺奖得主维尔切克(Franck Wilczek)提出的,它可由一种至今尚未被探测到的“轴子”粒子来传播。该粒子是由粒子物理与天体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预言存在的一种亚原子粒子。

为了实现高精度测量,前述课题组曾开发出自主的原子器件制备技术,并对131Xe(Xe为化学元素氙)的进动频谱提出了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同时,还发展了极化调制手段,以有效抑制极化碱金属原子对核自旋进动的影响。

相关文章

科技突破!超快速3.5秒生成人体肺部磁共振3D影像

龙年新春伊始,一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正在抓紧研发,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科研团队围绕磁共振成像持续攻关,获得一系列技术新突破。吸入一口特制的“氙气”,只需3.5秒,就能......

“九章三号”助力光量子计算领域发展

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了255个光......

中国科大在手功能精细运动康复机器人方向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世武教授、金虎副教授与王柳特任教授基于手指皮肤非均匀形变机制和手部精细动作康复运动机制,以高功重比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为驱动,提出了一种具备精细动作训练的便携式柔性康复手......

超冷原子新成果,项目启动会成功召开

近日,由精密测量院研究员江开军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态调控”重点专项“超冷原子气体的自旋态调控与量子相变”项目启动会在精密测量院召开。叶朝辉院士等项目专家、相关管理专家、项目牵头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

分子筛限域传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郑安民研究团队在沸石分子筛限域扩散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利用分子筛限域环境实现长链烷烃分子自由度的精准调控,通过分子“悬浮”效应实现其超快扩散。相关研究成果......

中科大团队设计等离激元催化新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8.shtm本报合肥3月6日电(记者马荣瑞通讯员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龙冉研究团队设......

分形子拓扑序和量子纠错研究获进展

量子物态的研究是量子多体物理学的基石,并推动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当前,随着量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量子物态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潜在应用,例如,为量子计算机的设计提供有效的纠错容错方案。基于拓扑序(topol......

他26岁攻克世界难题,任中科大特任教授

他1994年出生,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5岁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助理教授,26岁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陈杲是人们口中的“天才”和“神童”。“我挺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并......

中科大科研团队提出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赵刚教授与生命科学学院史庆华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曹云霞教授合作,通过基于结构仿生和空间物理场的协同抑冰效应,成功实现小鼠卵泡的高质量深低温保存。相......

微生物残体对森林土壤有机碳贡献研究获进展

土壤微生物残体是微生物合成代谢和反复积累形成的难分解有机物,被认为它也是土壤有机碳库,尤其是稳定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土壤有机碳固存和维持森林碳汇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土壤细菌残体和真......